眾所周知,每一種動物都有其獨特的形體、外貌及性格特征,根據(jù)這些動物的特征,人們把自己所喜怒哀樂的情感用動物形象地比喻出來,賦予褒貶不一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色彩,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愿。比如,喜鵲由于好嘰嘰喳喳而不受俄羅斯人的喜愛, 落了個“ 愛傳播小道消息” 的壞名聲??梢?,人對動物的好惡褒貶可能是客觀唯物的,也可能是主觀唯心的,不可能不受民族的社會生活方式、地理條件、心理、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響。因而,凝結(jié)著民族的精神情感世界的動物名詞的象征意義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盡管有不少相同之處,也必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本文將以漢俄兩種語言中的關(guān)于動物的成語、諺語、俗語以及漢語的歇后語等為主要素材,討論動物在漢俄兩種不同文化中代表的意義做一個比較。
一、動物詞匯在兩種語言文化中有相似的意義
漢俄文化中,同一動物可具有相同的象征意義。這種意義有時是單一的,有時是雙重或多重的。比如:在俄語中, голубь(鴿子), 在漢語和俄語中都是愛好和平的象征, 中國甚至把鴿子象征為“和平的使者”, 稱為“和平鴿”。在大型慶?;顒娱_始之前喜歡放飛千百只和平鴿, 以表示對和平的向往和熱愛。又如,蛇無論對漢俄兩個民族都有“陰險、毒辣、狡詐”的象征意義。在我國和俄羅斯的文學(xué)作品中, 有關(guān)蛇的描寫不少。著名的俄國寓言大師克雷洛夫?qū)ι叩谋杂羞^精彩的揭露和諷刺。例如,在《蛇》這篇寓言中,其寓意是不管毒蛇如何偽裝,它始終是可惡可憎的。而在我國,在有關(guān)蛇的傳說故事中,也有很多是關(guān)于蛇興風(fēng)作浪、危害人類等內(nèi)容的。人們用蛇來形容人的狠毒,如說某人“蛇蝎心腸”。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婦女在很多時候被認為是禍害之源,因此有“女人是毒蛇”的說話。除此之外,狐貍在漢語中有“詭詐狡猾,阿諛奉承”的象征意義。如“狐貍尾巴” , “狐群狗黨”“狐假虎威”“一窩狐貍不嫌燥”“狐貍不知尾巴臭”等成語。而狐貍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象征意義在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烏鴉與狐貍》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動物詞匯在兩種文化中表達的意義不同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俄兩國都有著自己久遠的文化,因此,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字面上完全等值的動物詞匯,卻有不等值的內(nèi)在象征涵義,它可以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往往出現(xiàn)一種動物的形象引起的聯(lián)想在一種語言中聯(lián)想十分豐富,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卻不那么豐富, 有時甚至是相反的聯(lián)想意義。就拿медведь“熊”這個詞來說,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熊一直有貶義的意思,諸如:“狗熊掰棒子”;說一個人無能,便冠于“熊樣”字眼。而在俄羅斯民族中,медведь多為正面形象,俄羅斯人喜歡熊 “傻得可愛”的外表,其地位不次于我們的熊貓,他的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諺語、成語和各類童話、神話中。由于熊的力大無比及其勇士般的特點,對熊便有一系列的美稱хозяинрусскоголеса(俄羅斯森林之王)、лакомка(美食家) 。特別應(yīng)該指出的是,對熊的偏愛不僅反映在詞語中,而且還直接反映在人的命名上,這就是俄羅斯人用得較廣的“熊姓”和“熊名”, 如: Михаил/ Миша/Мишук等等。有意思的是近幾年來, Медвежок/ Мишка已成為俄羅斯常用的吉祥物,多次出現(xiàn),為外國人熟知。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就是小熊。
再如:Кукушка(布谷鳥) 是俄羅斯大森林中常見的一種鳥,它的習(xí)性,生活方式以及叫聲都與眾不同,所以它在斯拉夫民族中象征憂愁和獨身女人。同時根據(jù)古老的傳說,кукушка是死亡的先知,俄羅斯人同樣認為布谷鳥是主兇,以下民諺可證: Кукушкакукуетгоревещает。 ( 布谷鳥叫,苦難到)。Кукушкалетаетподеревне- - кпожару。 (布谷鳥樹上飛,必有大火起)。 但是,在我們漢民族里,布谷鳥卻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向人們預(yù)報春耕的開始,所以這就是民族文化的特點不同所在。
三、有些動物在一種文化中具有象征意義,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卻不含象征意義
在我國文化中,蝙蝠因“蝠” 與“?!敝C音,便有了“?!?的象征。蝙蝠和桃組成的諧音圖案, 意為“福壽雙全”, 蝙蝠和鹿組成“福祿雙全” 圖。魚諧“余”音, 于是就有了“ 富?!?的象征。根據(jù)民俗, 除夕夜的飯桌上必須有魚,表示人們希望“年年有余” 。在俄羅斯文化中,蝙蝠與魚沒有這種象征意義。而在俄語中,海象有表示冬泳者的意義,而在中國文化中卻完全沒有這個象征意義。還有,燕子在俄羅斯文化中是吉祥鳥。俄語有諺語“голубь и ласточка——любимые Богом птицы。”(鴿子和燕子是上帝心愛的鳥)。在俄語中,有一種對女人和女孩的稱呼“ Ты моя ласточка。”(你是我的燕子, 意為親愛的寶貝兒。)而燕子的這一象征意義在我國文化中是沒有的。除此之外,在俄語中表示愛情聯(lián)想到”夜鶯”。因為“夜鶯”有一副婉轉(zhuǎn)美妙的歌喉, 能給人帶來幸福和愛情。普希金( Пушкин) 的詩中有:“一只東方的夜鶯歌唱在玫瑰花叢”,表達了主人公對愛人的思戀之情。而在漢語中,“夜鶯”沒有這種象征意義,而“鴛鴦”表達的是愛情的意義。
由于漢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 同一個動物往往有不同的, 甚至完全相反的象征意義和感情色彩, 所以我們在跨文化的交際中必須考慮到這個因素。當(dāng)然,以上所述的動物詞匯在俄漢語中相同或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是國與國之間習(xí)慣上的運用,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是不穩(wěn)定的。隨著國家的發(fā)展、經(jīng)濟體制的變革、個人經(jīng)歷的不同,動物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也是會變化發(fā)展的,我們在把握和運用動物詞匯中一定要注重這一點。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