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社會對經濟、管理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非會計專業(yè)的會計教學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稌媽W》是我國各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培養(yǎng)目標與培養(yǎng)規(guī)格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應有別于會計專業(yè)?,F(xiàn)階段會計的教育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會計專業(yè),非會計專業(yè)《會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就非會計專業(yè)《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與研究,旨在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
[關鍵詞]《會計學》;非會計專業(yè);教學方法;應用型人才;案例教學法
[作者簡介]紀金蓮,河西學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學教學與研究,甘肅張掖,734000
[中圖分類號] G4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8)09-0175-0002
《會計學》是教育部組織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工商管理類專業(yè)課程結構及主要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與實踐”和“經濟學類專業(yè)課程結構及主要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與實踐”兩個項目確定的工商管理類各專業(yè)、經濟學類各專業(yè)9門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我國各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理論性、應用性都很強,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灌輸式教學方法比較普遍,大部分課時被課堂講授所充斥,教師常常占用大量的課時詳細講授書本的內容,課堂上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也不多,灌輸有余,啟發(fā)不足。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加強非會計專業(yè)會計教學方法研究,是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會計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都開設了《會計學》課程,一般每周3~4學時,授課17周左右,教材種類較多,主要代表有葛家澍、余緒纓教授主編的《會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閻達五、于玉林教授主編的《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教學內容涉及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會計基本理論包括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財務會計學按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介紹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方法,然后介紹4張會計報表和附注。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專業(yè)性很強,比較系統(tǒng),因為所有財務會計核算的內容都會在報表中反映出來。管理會計學內容上包括會計事前管理、會計事中管理和會計事后管理。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理論、實驗、習題等方式組織教學,一般學校都建有會計模擬實驗室及多媒體教學設施,實驗課及部分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雖然教材上沒有實踐教學部分,但大多數(shù)學校都有實訓內容,對提高學生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大有益處。
二、《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現(xiàn)有的《會計學》教材主要講解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中規(guī)定的會計業(yè)務處理的方法,理論性較強,學生學完后知道如何進行賬務處理但不知道為什么這樣處理。雖然一再強調要加強實踐教學,但教材中并沒有實踐教學內容,只有靠任課教師自己開發(fā)。
(二)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學中課堂講授仍然是主角,注重知識傳授,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多樣。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會計核算流程圖、賬戶體系圖、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賬簿的格式等內容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影像和動畫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還不充分。
(三)實踐教學項目單一、數(shù)量有限,不利于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會計學》的教學中,實踐教學項目主要是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設置和登記等,照搬會計專業(yè)的實驗項目,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對如何使用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并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決策、科學管理等方面的鍛煉和培養(yǎng)不足。
(四)案例教學運用不夠,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由于課時有限,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業(yè)務的賬務處理技術,不采用案例教學或偶爾采用小的、單一的獨立案例,案例的綜合性不強,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會計教學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教學中要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yǎng)相結合,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將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實訓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圖解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配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講授教學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化傳授,缺點是學生被動接受。對非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其掌握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講授法仍然是不能被取代的。但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的內容一章一節(jié)地講解,學生也只能是就知識而學知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不大;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點、主要業(yè)務的賬務處理等在理論學習之后,讓學生做一些練習也是必要的,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是有益的;實訓教學法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室,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真正掌握會計操作的方法,主要在憑證、賬簿、報表等內容的教學中運用;在結算方式、產品成本核算等內容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為節(jié)省時間,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可以請學生扮演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按結算流程進行操作,提前設計、制作若干個情景教學片,也可以到銀行錄制。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先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支票、本票、匯票等各種票據(jù),讓同學們有一個感性認識,接著播放情景教學片使學生了解結算流程,然后向同學們簡單介紹各種結算方式的應用條件即可。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案例來實現(xiàn)的,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好的案例在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實踐中,以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個性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本”的教育新觀念。案例可以是單獨案例,如在負債一章的講解中,設計一個有幾種籌資方式的案例。通過學習不但讓學生掌握負債的賬務處理,更重要的是分析不同方案的成本,從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提高管理水平。也可以是綜合案例,內容涉及某企業(yè)幾種產品生產銷售方面的會計核算、成本預測、銷售預測、利潤預測以及某一種虧損產品是否停產等的決策。
四、結語
非會計專業(yè)會計學的教學是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任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在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全程使用。教學中應該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的內容精心設計、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并且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最主要的是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法有機結合,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之中。這樣可以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增加其趣味性,并且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管理能力培養(yǎng)。配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孫國光.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2).
[2]劉永澤.如何培養(yǎng)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J].會計之友,2006,(7).
[3]楊有紅.二十一世紀的會計和會計教育[J].會計研究,2000,(8).
[4]陳亞民,王天東.從MBA教學談非會計專業(yè)會計教學問題[J].會計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