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質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文章從高等教育對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要求出發(fā),結合廣東海洋大學的實際情況,介紹該校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探討推行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思路和舉措。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孫會強,廣東海洋大學實驗教學部,研究方向: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廣東湛江,524088
[中圖分類號] G4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8)09-0166-0003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精英教育逐漸發(fā)展成了素質教育。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目標不僅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及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及相關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信息素質,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能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因此對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建立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合理設置必修和選修課程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大學生,培養(yǎng)有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大學生,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將直接決定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決定學生運用計算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方面具有比其他課程更為直接、深遠的作用。
為了較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學習,在面向基礎應用的前提下,我們以計算機應用技術思想設計了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要求低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比較系統(tǒng)而簡要地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應用的一般技術,如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技術、數(shù)據(jù)庫原理及應用技術、網絡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術、多媒體應用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高年級學生從應用入手結合專業(yè)課程開設應用能力培養(yǎng)課程,如SPSS、社會統(tǒng)計分析軟件、EXCEL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會計電算化軟件、電子商(政)務應用、計算機音頻編輯、計算機繪譜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做到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計算機學習不間斷。
為了能讓學生合理學習,達到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我們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與計算機基礎和基礎能力培養(yǎng)相關的課程設置成必修課,如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技術、數(shù)據(jù)庫原理等。這樣可以強制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應用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需求,我們開設了提高學生素質的一些相應的選修課程,如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及使用、網絡技術、PHOTOSHOP、FLASH等。
二、增強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課程化教育,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
實驗教學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上機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同時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不過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中,更多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不重視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結果許多學生學完了計算機基礎的相關課程,僅僅學會了上網聊天等,而不能順利地完成一件實際應用文檔的操作,如四年級的論文中的格式以及相關的圖表操作,相關軟件的使用,更不用說能獨立參與編程和設計。因此,我們嘗試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將實驗教學采取單獨設課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課程化教育,實驗教學單獨設課,設置學分。按理論與實驗教學1∶1的學時設置實驗教學課時,實驗教學按學分來設課,強調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采用上機考試的考核方式,上機題目隨機以學生的學號、座位號,和上機時間的平方,再經以數(shù)據(jù)庫的題目數(shù)據(jù)求余,生成學生的考核題目。我們現(xiàn)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學生技能考核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實驗教學的知識點分布,采用優(yōu)化算法形成了60套試題,同時考核的學生不會存在相同的試卷,而且同一個學生多次考核也很難抽取到相同的試卷。這種做法,就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是一種水平考核而不是一種簡單的考試。計算機的客觀評分不存在人情味,要求學生必須增加技能訓練達到相應的水平,只有達標才有學分。這樣避免了過去教學模式中教師實際應用能力良莠不齊的狀況,在同一實驗技能標準的要求下強化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
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采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減少驗證性實驗教學比例,增加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比例,全面開放實驗室。我們還將開放的實驗室按功能劃分為計算機應用基礎類和程序設計類實驗室,以便配合相關的實驗為學生配備專職實驗輔導教師加強實驗室開放效果;針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采用分層次實驗教學模式建立了數(shù)字化實驗教學信息平臺,通過豐富的數(shù)字化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支持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個性教學理念,豐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無限制的網絡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教學。同時我們還提供實驗教學網上預約服務和專業(yè)實驗教師在線答疑,為學生的實驗課教學準備提供在線支持,解決學生預習實驗中的問題。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實驗教學信息平臺,我們還開展了多種豐富多彩的學生技能大賽,學校IT節(jié)、計算機基礎技能大賽、數(shù)字化論壇等,并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性大學生技能大賽,如數(shù)學建模、模擬沙盤大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實驗教學隊伍,加強實驗教學師資培訓
實驗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高素質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實驗教學的師資水平和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實驗教學效果好壞和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成敗的關鍵。為了更好地做好實驗教學,針對實驗教學的要求,將實驗人員按工作職責分為三類:專職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并對相應的崗位實施崗位津貼制。崗位不同要求達到的目標、承擔的責任、享受的津貼不同,明確了實驗教學中各類人員的職責和薪金,做到責任到人、責任明確、各司其職、人人有責,使人員管理有條不紊,同時做到優(yōu)勞優(yōu)酬。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與計算機相關領域的知識日新月異,要求實驗教學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增強自身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而且我們參與實驗教學的各類人員是通過綜合素質考核來確定崗位。所以參與實驗教學的各類人員都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求知欲。為了提高師資水平,我們設立了專項經費定期送教師出去學習,參加各種會議,對有要求的人員送出去進行學歷、學位培訓。我們還不定期地舉辦各類講座和技能培訓,提高相關教學人員的知識水平。由于實施在優(yōu)勞優(yōu)酬激勵機制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評教,督導小組檢查、抽查,獎優(yōu)、查劣、獎管結合,有力地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五、以學校提供優(yōu)厚的實驗教學政策為指導,促進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優(yōu)化
實驗室是現(xiàn)代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實驗室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實驗室是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特色的重要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都離不開實驗室。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教高[2004]),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是學校人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設崗、合理調整,逐步實現(xiàn)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目標,科學做好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與規(guī)劃,積極做好實驗教學隊伍的補充和調整,認真做好實驗教學崗位的合理設置,注重實驗教學效果,突出實驗關鍵設備的管理和關鍵技術的掌握——“二個關鍵”。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專職和兼職結合,固定與聘用結合,流動與臨時用工結合等多種用人機制。設立專項經費,拓寬培養(yǎng)渠道,提高實驗教學隊伍的綜合素質。學校設立實驗教學成果獎和實驗技術成果獎,與科研成果獎一視同仁,鼓勵實驗教學人員致力于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教學和實驗技術研究和探索,實驗設備管理和功能開發(fā)與綜合利用。為了吸引和穩(wěn)定實驗教學骨干人員,學校在實驗教學序列中設置正高級職務。學校對實驗教學成效顯著、實驗研究業(yè)績突出、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技術成果的實驗教學人員,在實驗教學技術序列中可評聘高級技術職稱。
六、結論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程化建設和實踐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為高等教育的實驗教學提供參考,對高等教育的實驗教學發(fā)展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合理設置必修和選修課程,增強實踐教學課程化教育,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實驗教學隊伍,加強實驗教學師資培訓,以學校提供優(yōu)厚的實驗教學政策為指導,促進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優(yōu)化,這是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建設的核心。通過課程化建設和實踐,學生提高了計算機應用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工具。
[參考文獻]
[1]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4,(9).
[2]馮博琴,顧剛,趙英良.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研究與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6,(12).
[3]柳永念.優(yōu)化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高教論壇,2005,(4).
[4]王志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探討[A].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04 年會學術論文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傅向華,王志強,李延紅.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試平臺構建的探索與實踐[A].2007 年廣東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