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做正交試驗,檢測對比清汁的SO2、簡純度AP、色值IU、還原糖RS、Ca 含量,探求不同的反應條件影響澄清汁SO2含量的規(guī)律。
[關鍵詞]清汁;二氧化硫(SO2)殘留量;正交試驗
[作者簡介]王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院、國家食糖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化工產品的質量檢驗,廣西南寧,530022
[中圖分類號] TQ07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8)09-0036-0003
一、引言
在亞硫酸法制糖工藝中SO2(二氧化硫)含量是白砂糖的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影響白糖中SO2殘留量的首要因素是生產過程中加入的SO2的數(shù)量。成品糖中的SO2殘留主要來自于清汁和結晶過程包裹雜質的多少,只要把清汁的SO2含量減少,就可以使成品糖中的SO2殘留量降低。
二、正交試驗
(一)正交試驗的含義
正交試驗是研究與處理多因素試驗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利用規(guī)格化的表格——正交表,科學地挑選試驗條件,合理安排試驗。正交試驗最早是由日本質量管理專家四口玄一提出的,成為國際標準型正交試驗法。
(二)試驗設計
本試驗在原有的亞硫酸法澄清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對工藝指標中的預灰pH值、蔗汁總磷酸值、先灰后硫或先硫后灰、硫熏強度、中和值、二次加熱溫度、中和反應時間(含回流)、中和汁脫氧等不同反應條件定出適當?shù)乃剑谐稣槐?,用不同的因素與水平探索影響清汁SO2含量的重要因素。進行一定次數(shù)的正交試驗,通過檢測對比各個試驗清汁SO2、AP、IU、RS、Ca 含量,找出在不同工藝指標下澄清汁的SO2殘留量的影響規(guī)律,確定各個因素的最佳條件,推出相關系數(shù)。在保證清汁的AP、IU、RS、Ca 含量符合生產要求的前提下,考察能夠降低清汁的SO2殘留量的主要反應、操作條件和水平,并定出適當?shù)墓に噮?shù)。用傳統(tǒng)的澄清方法與所定出的最優(yōu)組合作對照,找到并證明澄清汁的SO2殘留量的方法。
本試驗選用廣西某糖廠預灰前的混合汁為試驗對象,對樣品做了一系列試驗,如表1所示:
1.清汁SO2殘留量受各因素影響的極差分析表
2.清汁色值受各因素影響的極差分析(表2)
3.清汁還原糖受各因素影響的極差分析(表3)
4.清汁簡純度受各因素影響的極差分析(表4)
5.清汁鈣鹽受各因素影響的極差分析(表5)
三、結果分析
由極差R的數(shù)值大小,可以總結出影響清汁SO2殘留量的因素主次順序為: A3→D3→B3→C1→G2→H2→E3→F3
影響清汁SO2殘留量的首要因素是預灰pH值,其最佳值為pH=8;其次是中和pH值,其最佳值為pH=7.4;另外,改用先灰后硫也比傳統(tǒng)的先硫后灰大大減少了清汁的SO2殘留量;而中和汁回流對清汁SO2殘留量也有微弱影響。在試驗中,我們使用的回流中和汁為傳統(tǒng)中和汁,清汁SO2含量較改良方案高,所以回流會造成此次試驗最后檢測所得的清汁SO2殘留量偏高。但從試驗數(shù)據可以看出,回流20%和30%中和汁明顯比回流10%所得到的清汁SO2殘留量少,而且回流30%中和汁甚至還有比回流20%的清汁SO2殘留量出現(xiàn)減少的趨勢。
亞硫酸與石灰乳中和反應時,首先形成Ca(HSO3)2 ,隨著pH升高,形成的CaSO3比例增大。Ca(HSO3)2可溶于水,主要存在于酸性溶液中,其SO32-可用碘量法測出。CaSO3為微溶固體沉淀,在90℃以上的糖液中,CaSO3的溶解度約為30mg·kg-1[5]。它在蔗糖溶液能產生一個離解平衡:
澄清處理過程中加入的亞硫酸,要盡可能完全地形成CaSO3沉淀,使之更加有效地吸附除去非糖分,避免生成Ca(HSO3)2溶于清汁中增加溶解的SO2含量、鈣鹽和灰分。由此可知,在亞硫酸法糖汁清凈過程中,H2SO3和Ca(OH)2能否在中和反應中充分生成CaSO3沉淀, 將直接影響清汁中SO32-含量。在亞硫酸法生產工藝中,蔗汁的澄清主要是依靠石灰乳和SO2反應生成吸附能力強的CaSO3沉淀來實現(xiàn)的。而CaSO3 粒子的吸附能力與粒子的比表面積有關。要產生比表面積大的CaSO3 粒子,必須嚴格控制Ca2+ 與SO32- 反應過程的反應條件,即控制好一次加熱溫度和石灰乳, 延長石灰乳與SO2兩者接觸的時間,這對促進石灰乳與SO2的反應很有好處。石灰乳先與蔗汁混合再與亞硫酸接觸,加大了接觸的面積與反應的時間,有利于中和反應充分徹底地進行。而加入中和汁進行回流,同樣增加了中和反應時間,其用意也在于此。
另外,實驗數(shù)據顯示,高堿預灰、先灰后硫及偏堿中和pH值都是旨在先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讓蔗汁與石灰混合后再加入亞硫酸,使石灰與SO2保持在堿性條件下充分反應。這可以盡量避免Ca(HSO3)2生成,并溶解于糖汁中難以通過沉淀除去,使最后清汁檢測到的SO2的殘留量變少。
影響清汁SO2殘留量的其他因素還有:蔗汁總磷酸值,其最佳值為400 mg/kgBx。這是因為磷酸鈣良好的絮凝網絡形態(tài)能更好地包裹除去雜質,減少清汁中的沉淀物;硫熏強度與清汁SO2的殘留有成正比趨勢。但從表中可以看出,硫熏強度14mL比硫熏強度18mL的清汁含SO2量少,但硫熏強度18mL比硫熏強度16mL的清汁含SO2量少。所以,考慮到提高硫熏強度可以得到色值較低的產品,硫熏強度一般定在18mL為好;中和汁脫氧5分鐘時,反應進行得最好;而二次加熱溫度對清汁SO2的殘留影響不大。從實驗數(shù)據可以看出,在90℃~100℃的范圍內,溫度對還原糖的影響不明顯,考慮到沉降速度及其余各項考核指標的需要,二次加熱溫度選擇100℃較好。
總結得到的最優(yōu)組合為:A3 B3 C3 D3 E3 F3 G2 H2
即: 預灰pH值8
蔗汁總磷酸值(mg/kgBx) 400
硫熏強度(mL)18
中和pH值7.4
二次加熱溫度(℃ )100
回流%,中和反應時間30%
中和汁脫氧,抽真空min 5
先硫后灰或先灰后硫先灰后硫
實驗證明,加大預灰pH值,先灰后硫,盡量延長中和反應時間,使中和反應完全能夠減少清汁的SO2殘留量,同時不同程度地降低色值和鈣鹽含量。這樣就可以在保證較好澄清效果的前提下使清汁的SO2含量最少,有效地減少白砂糖中SO2殘留量。
[參考文獻]
[1]制糖技術專業(yè)英語[Z].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
[2]孫衛(wèi)東.甘蔗制糖新工藝[Z].廣西大學內部講義.
[3]霍漢鎮(zhèn).白糖殘留二氧化硫問題[J].廣西蔗糖,2004,(4).
[4]霍漢鎮(zhèn).制糖工藝與裝備的新概念與新實踐(第一分冊)[M].廣西大學生物技術與糖業(yè)工程學院,廣西大學糖業(yè)工程研究中心.
[5]陳維均,許斯欣,沈參.甘蔗制糖原理與技術第二分冊:蔗汁清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6]廣東省糖紙食品公司.蔗汁亞硫酸法澄清[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75.
[7]白砂糖國家標準的新指標[EB/OL].中國糖網.
[8]白新桂.數(shù)據分析與試驗優(yōu)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6.
[9]中國輕工業(yè)總會甘蔗糖業(yè)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甘蔗制糖化學管理分析方法[S].1995.
[10]陳趕林,郭海蓉,張思原,黃悅剛.亞硫酸鈣在蔗糖溶液中離解平衡的研究[J].甘蔗糖業(yè),2005,(3).
[11]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無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