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施村民自治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農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系,是鄉(xiāng)村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正確處理好農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系,既是全面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推進農村民主建設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jīng)濟和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文章著重從農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矛盾關系的現(xiàn)狀出發(fā),通過對存在的問題及造成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正確處理好村黨支部與村委會關系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村民自治;黨支部;村委會;矛盾;對策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編號:A32060
[作者簡介]馮國卿,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行為與公共政策分析,廣西南寧 ,530004;何樂嬪,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網(wǎng)絡傳播,廣西南寧 ,530004
[中圖分類號] D6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23(2008)10-0082-0002
一、當前“兩委”矛盾沖突的狀況
在實行村民自治的過程中,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不和諧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黨支部大權獨攬,村委會形同虛設
村級黨組織對于村民委員會的越權往往表現(xiàn)為黨支部書記個人的越權和集權,事無巨細都大包大攬。不僅沖擊了村民委員會的正當職權和村民的民主權利,限制了村委會作用的發(fā)揮,而且也破壞了黨內的民主。 有的村支書獨攬村里的財務,財務收支不僅不與村民或其他村干部討論決定,而且還自己同時兼任會計和出納,自己一人收取現(xiàn)金、保管現(xiàn)金、支付現(xiàn)金;或者盡管會計出納由他人擔任,但仍然是支書自己收錢、自己簽字、自己支出,最后只把條子交給會計和出納,使會計和出納形同擺設。
(二)村委會過度自治,村級黨組織無法領導,體現(xiàn)不出核心作用
部分村委會主任認為支部是抓虛的,村委會是抓實的,村里的事由主任說了算,遇事不同黨支部書記商量,擅自主張。而有的村黨支部書記由于自身素質低、能力差,對村委會不會領導、不善領導,導致“兩委”關系錯位,黨支部領導相對弱化。更有甚者,在“村霸”控制了村民委員會的一些農村,黨支部一味退縮,不能依法對村民委員會實行領導和監(jiān)督,不能充分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行使民主權利。
(三)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各自為政,對抗“分家”
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都想把權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但是都沒有完全成功,二者經(jīng)常分庭抗禮、以爭高下,處于對峙的態(tài)勢,引起黨支部和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矛盾沖突。由于雙方的不配合造成村里的工作難以正常開展,使村民自治的發(fā)展嚴重受阻。
二、“兩委”矛盾的成因分析
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偟膩碚f,有以下幾方面:
(一)“兩委”干部素質不高
雖然直選后農村“兩委”干部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兩委”干部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有的認識有偏差,不少村支書就認為,現(xiàn)在雖然實施村民自治,但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guī)定村級黨組織要“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那就是在村里黨支部要說了算,村支書是一把手,村里的事最后都得支書拍板。而相當多的村民委員會主任則認為:現(xiàn)在搞村民自治了,我是村民選上來的,大事小事就得我說了算,黨支部應該靠邊站。有的不善于處理復雜關系,駕馭能力比較差,在工作中常常自以為是,不注意工作方式技巧,不能很好地與人溝通;有的思想作風不嚴謹、不民主,辦事不公道,工作作風不踏實,依靠家長式作風來推行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有的缺少知識、技術和率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本領,守攤子、混日子,村莊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觀;有的對新時期的農村人民內部矛盾束手無策,不敢處理、不會處理,影響了農村的穩(wěn)定;有的缺乏農村工作經(jīng)驗,領導能力和水平不高,根本不懂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程序,根本不知道村干部怎么當;有的政策水平不高,法治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較低;也有個別的村委會或者黨支部甚至被家族勢力和宗族勢力所左右,使村里的歪風邪氣盛行,正氣得不到伸張和保護。這樣的“兩委”干部必然不會很好地處理好“兩委”關系而導致關系緊張,制約村民自治的健康發(fā)展。
(二)“兩委”工作機制不健全
農村“兩委”工作職責不清,《村組法》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責權劃分過于籠統(tǒng),職責重疊,權力交叉,使村里事實上存在著兩個決策中心。一部分村委會主任認為村委會有依法管理集體所有土地和財產(chǎn)的職責,因此,上任伊始先和書記爭印章、要財權。而一些村黨支部書記認為財權是村務工作的核心,作為第一當家人,理應把握財權,否則領導核心作用也無從體現(xiàn)。在財產(chǎn)支配上的沖突,集中反映了政策規(guī)定不清的后果。同時,“兩委”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不同的權力和利益,在特定情況下發(fā)生沖突在所難免。在目前農村的實際管理中,村黨支部扮演著政府“代理人”的角色,執(zhí)行的是“政務”,代表的是國家利益、整體利益。而村委會是村民的“當家人”,反映的是村民的利益,代表著局部利益。盡管國家利益和農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不能否認,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條件下,兩者還存在一定的矛盾沖突,這也是引發(fā)農村“兩委”矛盾的深刻原因。
三、如何正確處理農村“兩委”關系
農村“兩委”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兩委”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村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大局,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正確處理好“兩委”關系,加強村黨支部建設,逐步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班子的戰(zhàn)斗力,對于壯大農村集體經(jīng)濟、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村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培訓
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系需要黨支部的干部與村委會的成員在村民自治的實踐中去把握和處理,而我國農村村級干部素質相對不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村級干部的業(yè)務素質和政治素質的培訓就非常重要了。鄉(xiāng)鎮(zhèn)黨委要組織村民委員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集中培訓,使他們對村民自治以及他們二者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有效地避免日后工作的不協(xié)調。 因為我國農村政治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非制度化的特征,在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系問題上表現(xiàn)尤甚。這種制度化的建設,除了制度自身的建設之外,還要花大力氣加強對政治主體的訓練和教育。具體到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系上,我們還必須要教會村級干部在實踐中正確認識、把握和協(xié)調他們的關系。
(二)加強黨組織建設,發(fā)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
精心培養(yǎng)和選拔支部書記,切實轉變黨支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村黨支部在工作中要認真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積極支持和保障村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村黨支部要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按照《中國共產(chǎn)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規(guī)定,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使黨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是正確處理農村“兩委”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三)建立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兩委”工作
鄉(xiāng)鎮(zhèn)黨委和政府要深入到村具體指導,建立和完善村級黨務、政務的決策、管理、監(jiān)督等制度,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抓好村黨支部工作制度、村兩委聯(lián)席會議制度、村委會重大事項向黨支部請示匯報制度、駐村人員列席村兩委會議制度、村委會工作制度、村民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級檔案管理制度等,并規(guī)范上墻或存檔。 要進一步明確“兩委”的職責范圍,明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及其成員各自的工作職責,科學制定相應的村黨支部、村委會任期目標責任制,并由鄉(xiāng)鎮(zhèn)黨委和政府每季度考核一次,形成績效考核制度,兌現(xiàn)獎懲;要進一步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每年召開村民會議,研究重大村務決策,提高村務工作的透明度。另外,也要建立健全“兩委”工作監(jiān)督機制,強化群眾監(jiān)督。村里的各項工作都置于黨員、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特別是重大村務決策、財務支出、民主評議村干部等項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予以公開,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監(jiān)督。
四、結語
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最低一級的“黨政關系”,它一方面關系到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農村的領導地位問題;另一方面也關系到村民自治能否健康發(fā)展的問題。因而,重視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金太軍,施從美.鄉(xiāng)村關系與村民自治[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2]蔣華勤.村民自治研究[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3.
[3]何澤中.當代中國村民自治[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
[4]景躍進.村民自治,兩委關系以及中國政治轉型[EB/OL].中國改革論壇,2005.
[5]席富群.關于解決村民委員會與村級黨組織矛盾的若干思考[EB/OL].中國農村研究網(wǎng),2004.
[6]陸福興.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政能力,化解農村“兩委”矛盾[EB/OL].中國政治學網(wǎng),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