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解說
科技,正在悄悄地改變著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萍迹⑿轮恳粋€創(chuàng)新的起點。科技,讓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讓我們的生活富裕,美滿。飛速發(fā)展的科技,讓我們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感到了其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無窮魅力??萍嫉倪M步,正在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小到文具百貨,大到各行各業(yè)。如2008年北京奧運的一個主題就是“科技奧運”,我們可以在“鳥巢”的“鋼筋鐵骨”中看到中國人民的智慧,可以在“水立方”的“神奇外衣”里為華夏民族的尖端技術感到自豪。再比如,我們從天氣的變化里可以探究人類健康的因素,明白天氣變化里蘊涵的許多科學道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萍迹褪沁@樣的神奇,就是這樣的迷人。
美文掃描一
“鳥巢”的“鋼筋鐵骨”
國家體育場由獨特的鋼架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wǎng)格狀的構架,外觀看上去就仿佛若干樹枝織成的鳥巢,其灰色礦質般的鋼網(wǎng)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其中包含著一個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臺。形成了一個可以容納91000人的體育場,實在讓人驚嘆。在這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鏤空的手法、陶瓷的紋路、紅色的燦爛與熱烈與現(xiàn)代最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整個建筑通過巨型網(wǎng)狀結構聯(lián)系,內部沒有一根立柱,看臺是一個完整的沒有任何遮擋的碗狀造型,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賦予體育場以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這種均勻而連續(xù)的環(huán)形也將使觀眾獲得最佳的視野,帶動他們的興奮情緒,并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沖刺。在這里,人,真正被賦予中心的地位。
“鳥巢”的鋼結構最大跨度達到333米,相當于200個成年人手拉手的長度。重達4.2萬噸的鋼結構需擺脫外力的支撐,靠自己“站立”起來,工程浩大自不必說,其材料的選擇是慎之又慎。筑造“鳥巢”使用的鋼材材質絕大部分為Q345D和Q345GJD鋼材,局部受力大部位采用了Q460鋼材。Q460鋼材是專為“鳥巢”量身打造的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鋼?!癚”代表鋼材的強度,“460”表示受力強度達到460兆帕時才會徹底變形,460兆帕相當于4540個標準大氣壓,普通鋼材受力強度只有235兆帕,比Q460小將近一半。在國家標準中,Q460的最大厚度是100毫米,而“鳥巢”這次使用的鋼板厚度史無前例地達到110毫米?!傍B巢”鋼結構中共使用了400噸Q460鋼材。
“鳥巢”的俗稱源于它的外形,走近它才知道,不僅僅是從外觀上,更重要的是各種高科技元素的使用增加了觀眾觀賽的舒適度,而孕育和呵護生命的“巢”最重要的就是這種舒適感。
8月的北京,天氣炎熱,91000人坐在一個體育場里看比賽,如何避暑呢?“鳥巢”的中方設計師們經過多次論證,借用了流體力學設計中的一種計算機CFD模擬方法,對“鳥巢”的觀眾席進行了熱舒適度、風舒適度的模擬分析實驗。它可以精確模擬出“鳥巢”的鋼結構和膜結構,模擬出91000人同時觀賽時的自然通風狀況,并計算出每個區(qū)域的觀眾能感受到的溫度和濕度氣流速度,在圖紙上用不同顏色標示出來?,F(xiàn)在,“鳥巢”所有的通風設施,都是按照這個模擬分析對外國設計師的圖紙進行調整優(yōu)化的結果。無論觀眾坐在上層看臺還是下層看臺、普通座位還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風,達到較好的舒適度。
9萬多人同時觀賽,現(xiàn)場的聲音之嘈雜可想而知。如果場內沒有良好的吸聲材料和聲學效果,無論運動員還是觀眾都將很難聽清場內的廣播?!傍B巢”的下層膜采用吸聲膜材,能起到聲學吊頂?shù)淖饔?,配合鋼結構構件上設置的一些吸聲材料,以及場內使用的電聲擴音系統(tǒng),使“鳥巢”內部的語音清晰度指標指數(shù)達到0.6——這個數(shù)字完全能保證坐在任何角落的觀眾都能清晰收聽到場內廣播。這些科技手段的運用,讓在“鳥巢”觀賽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奧運帶來的樂趣。
(選自“百度科技網(wǎng)”)
探究練習
1.如何理解“鳥巢”和“鋼筋鐵骨”?
2.文中畫線句子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有什么表達效果?
3.“鳥巢”帶給觀眾的舒適感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4.本文構思巧妙,采取了由外到內的說明順序,外指的是
,內指的是
5.你能說一下鳥巢的象征意義嗎?
美文掃描二
“水立方”的“神奇外衣”
這是一個關于水的建筑。水在泡沫形態(tài)下的微觀分子結構經過數(shù)學理論的推演,被放大為建筑體的有機空間網(wǎng)架結構,從而成為了建筑本身?!八⒎健币砸粋€純凈得無以復加的正方形,平靜地表達對主場的禮讓與尊重,與主體育場完整的圓形相得益彰。
——題記
晶瑩剔透的國家游泳館(水立方)像一潭碧藍的池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淺藍色、夢幻般的外形賦予了“水立方”女性般的柔美,與“陽剛”的鳥巢遙相呼應。
“冰清玉潔”的“水立方”之所以有這樣清麗的容顏,主要是由于它穿上了一件由3000多個“泡泡”——藍色氣枕組成的膜“外衣”。
這層膜“外衣”的真正名字叫ETFE(四氟乙烯),是一種新型環(huán)保節(jié)能的膜材料。這種名為ETFE的膜材料看上去只有牛皮紙厚,對著陽光望去非常剔透。雖然這種含氟的膜材料看似很薄透,但強度卻非常高。“水立方”單塊膜結構氣枕最大重量達到了50千克,膜結構的抗壓性極強,放上一輛轎車都不會被壓壞。但這層薄“外衣”的透光率達到了90%,“水立方”在盛夏酷暑的侵襲下會不會變成一個匯聚陽光的“溫室浴場”?如何在保持游泳館透明、美觀的同時,避免透明場館溫度偏高、出現(xiàn)眩光?
解決上述問題的“法寶”就是分布在ETFE膜上的上億個鍍點,即在ETFE膜的表層,鍍上上億個與膜的顏色類似的鍍點,用來改變光線的方向,起到隔熱散光的效果。這些“鍍點”布成的點陣,就像一把把遮陽傘,把刺眼的光線和多余的熱量擋在場館之外;而在一把把“遮陽傘”之間,所需光線可以自由通過,保證場館的溫度和采光。
“水立方”要呈現(xiàn)夢幻效果,還需要給每塊“泡泡”充氣,這個過程由“水立方”整體的自動充氣系統(tǒng)完成,這意味著“水立方”的3000多個氣枕充氣狀態(tài)都在它的監(jiān)控下。雖然“水立方”在外觀上是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但每個“泡泡”卻相對獨立,因此,即便其中一塊氣枕損壞,也不會造成“水立方”膜結構的整體“泄氣”。
更有趣的是,“水立方”這件膜“外衣”本身具有“自我清潔”的能力,使得灰塵基本無法黏附。即使沾上灰塵,自然降水也足以使之清潔如新,如果遇到類似沙塵暴的惡劣天氣,場館將會啟動人工清潔的方法,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清潔。經試驗,在需要清洗時,只要兩輛消防車的水,20分鐘“水立方”就能洗完“干凈澡”。
(選自“百度科技網(wǎng)”)
探究練習
1.給“水立方”下個定義。
2.為了介紹“水立方”,作者獨具匠心地運用了哪些富有色彩與感情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三、四段為了說明“外衣”的特征,除了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外,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使讀者對“外衣”的了解更清楚?
5.文中第五、六段對“水立方”的補充說明,讓我們更驚嘆于它的科技含量。作為一個中學生,除了能認識到它設計的精巧,你還能感覺到什么?
美文掃描三
天氣與健康
霍雨佳
天氣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且健康涉及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人們健康與否要看看天氣如何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舒適是人的一種感覺,是人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所獲得的身體或精神上的愉悅感。廣義上的舒適,涉及氣象、醫(yī)學、生物、人文地理、心理學等諸方面。如果狹義地理解,舒適也可認為是一種環(huán)境的適宜。在諸多影響舒適感的環(huán)境因素中,以溫度、濕度、風和輻射等氣象因子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
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這并非意味著當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37℃時,人體最為舒適。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必須向外散發(fā),當環(huán)境溫度過高,這些熱量就不能順利散發(fā)出來,人就會感到難受;而當氣溫太低時,這種熱量散發(fā)又太快,人便覺得寒冷。根據(jù)各國的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
當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人體就要借汗液的蒸發(fā)來排出熱量。此時,空氣濕度就顯得特別重要。當空氣濕度較高時,汗液蒸發(fā)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很不舒服。如果高溫伴著高濕(例如夏季雷雨來臨前),還容易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只有當空氣濕度較低時,汗液蒸發(fā)速度才會較快,即使天熱一點,人也感到一種爽快。例如,同樣是高溫天氣,在南京往往是汗流浹背,在北京則不會這樣。其實,北京的氣溫并不低,人體也并非不出汗,只是因為北京的空氣濕度較小,汗一出來很快就蒸發(fā)掉了。研究發(fā)現(xiàn),當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時,無論冬季還是夏季,對人體都非常適宜。
風對人體熱量散發(fā)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是增強人體的對流換熱;二是加快空氣的擴散,從而影響人體排汗的散熱效率。這兩點影響又由于氣溫高于或低于皮膚溫度而有所不同。當氣溫高于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一方面是“施熱于人”,另一方面卻加強了擴散,提高了人體的散熱效率,所以在夏季,每當熱風吹來,人體感到干熱的同時,稍有點清爽的感覺。反之,當冬季氣溫低于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使對流換熱加快,散熱效率提高,所以,同樣是零度氣溫,有風時感覺很冷,無風時則不是太冷。當溫濕度適宜時,2級左右的風的吹拂會給人的精神帶來愉快。
研究表明,在高溫或低溫的條件下,人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輻射調節(jié)溫度的平衡,從而有利于維持正常體溫。例如,冬季人們曬曬太陽,就覺得很舒服。不過,這種“補償效應”是有限的,當溫度特別低時,人們待在太陽下,仍感覺很冷。
(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
探究練習
1.請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請你體會文章第四段和第六段的兩個黑體詞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二段中對“舒適”的解說屬于什么說明方法?
4.文中從幾方面來說明天氣與健康的關系?
5.本文的語言特色較為平實。你能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一種自然現(xiàn)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