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是劍南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卻難,損失超過10億元。8月28日,劍南春舉行“災后重建產(chǎn)品灌裝下線儀式”,100天后,劍南春立足自救,與災難賽跑,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劍南春奇跡”。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謂為,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祖先們自文明初始就教導后世子孫們自強不息,敦厚寬容。
幾千年的綿延,歷史平靜緩和。然而,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閉關鎖國”的晚清國門,“天朝上國”的自欺欺人讓不少有識之士清醒過來,覺出民族的贏弱和沉睡的國家危亡的客觀現(xiàn)實。從“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技術革新到“戊戌變法”“廢科舉,辦新學”,都是覺醒者所作的改變“落后挨打”局面,以變圖強的有效努力。
但單純技術的革新并不能改變舊中國被欺凌、宰割的命運?!凹孜缰腥諔?zhàn)爭”的慘敗、《馬關條約》喪權辱國的疼痛、《辛丑條約》讓更多的中國人直面亡國滅種的危機,《凡爾賽和約》以“和平名義”下的重新瓜分,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完全失敗,舉國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3000余人舉行游行示威,以憤怒挽救自己的國家?!拔逅摹本竦膶嵸|(zhì)就是中國人民在“民主、自由”旗幟下的集體反思、反省并主動承擔國家、民族生死存亡責任和義務的自救與自強。
同樣也是5月,時隔幾十年,地震讓我們的國家再次飽受磨難。劍南春在這次地震中,損失巨大,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我們的人還在,我們每人都還有一雙健壯靈巧的手,只要有這雙手,我們就應該自強自救。相比幾十年前的人禍,我們的國家給予的溫暖,給了我們更強的信心;相應地殼運動的激烈反復,我們更應該剛強有力。災難帶來的慘痛都將成為過去,而明天一定是更加美好的。身為行業(yè)的領頭企業(yè),更不能以天災為借口,而應該不等不靠,自強自救,在廢墟上重飄酒香。
除了自強不息,敦厚和順也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所謂,善藏鋒者成大器。在書法中,如果藏鋒的妙,定為大家之作。馮班在《鈍吟雜錄》這樣講黃庭堅的書法:“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變態(tài)縱橫,勁若飛動,筆勢飄動雋逸,都是稀世佳作,重要在于,黃庭堅的筆鋒隱而不露。做人也是如此,要虛懷納物,善藏其鋒。因能放得下自己,虛心接受,才能在轉(zhuǎn)折處頓挫有秩,連續(xù)順暢,而不至于中途斷了腰,折了背。筆法的斷裂,是書法的大忌。再好的筆,如若不知力道深淺的運轉(zhuǎn),仍是敗筆之書。做人和練書法一樣,做企業(yè)又如同做人一般,要想行云流暢,就要藏起鋒,收其銳,虛懷若谷,心胸開闊。
以做人的心態(tài)做企業(yè),將企業(yè)培養(yǎng)成謙謙君子,既能天行健,自強不息,也能地勢坤,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