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世詩,一般指那些抒寫詩人自己對世事、對人生感慨的詩。詩人的內心對外界事物是敏感的,同時他們的眼光也是敏銳的,現實生活中能引發(fā)他們感慨的事情很多。因此,在閱讀嘆世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弄清詩人嘆世的原因。
詩人嘆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況下要對常見的原因有所掌握。在個人方面,通常是親友離別、科場失意、宦海沉浮、懷才不遇等;在社會方面,通常是世態(tài)炎涼、苛捐雜稅、戰(zhàn)爭頻繁、骨肉離散等;另外,自然界的時序更迭、季節(jié)輪回,世事的滄海桑田、盛衰無常,也可以引發(fā)詩人的感慨。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由于詩人生活、事業(yè)的不如意,嘆世詩的感情基調一般是低沉傷感的。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表現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心情,以及懷才不遇、曠古孤獨的情懷。
3.掌握詩人自身的際遇。
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詩歌,詩歌中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詩人的人生軌跡。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因生活有時沒有保障,不得不躬耕于隴畝,但他依然關心政治,自然而然對生活、對社會的感慨就比普通人深,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其三)》]。同樣,陳子昂因為直言進諫而受到降職處分,他登上幽州臺時,想起了燕昭王重用名將樂毅的故事,于是感嘆宇宙無窮,人生苦短,更為自己懷才不遇而傷感,于是寫下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
4.抓住詩人所處的時代特征。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如魏晉官場污濁,社會黑暗;晚唐國力衰弱,階級矛盾突出;南宋偏安一隅,中原淪陷,當政者不思統(tǒng)一;明末面臨異族入主中原等。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詩人極易發(fā)出各種各樣的感慨,并把它帶入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如南宋詩人陸游在《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既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囑托,也是一個即將辭世的老人對未能親眼看到“收復失地”的遺憾。
5.挖掘注釋中的有效信息。
嘆世詩經常有注釋,注釋中通常有人生理想不能實現,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從施展,懷才不遇而窮困潦倒,忠君愛國卻橫遭貶謫,拒絕官場黑暗而歸隱鄉(xiāng)野等內容。把握這些信息,有助于快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也有助于準確理解詩歌內容,清楚地知道詩人為什么而“嘆”,“嘆”的又是什么。
閱讀訓練一
晝居池上亭獨吟
劉禹錫①
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
法酒②調神氣,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③已息,幾杖④復何銘?
[注]①劉禹錫:唐朝詩人,很有政治抱負。②法酒,一種按古法釀造的酒。③機:機心,世人爭權奪利之心。④幾杖:偏義復詞,此處指“杖”。給幾杖作銘文,常有自警或勸誡之意。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是劉禹錫遭貶后的作品。前人評論此詩時,有人認為此詩充滿了消極情緒,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在這首詩中,“我”有哪些動作行為?其中虛寫的是哪個動作行為?
閱讀訓練二
樂游原①
李商隱②
向③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①樂游原:地名,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城南。②李商隱:晚唐詩人,空有抱負卻無法施展。③向:臨近。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的三、四句為千古名句,極富哲理。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朱自清先生晚年非常喜歡的“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兩句詩,就是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化用而來。請說說與原詩句相比,這兩句詩有什么不同。
閱讀訓練三
孤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請找出頷聯,并指出它使用了哪兩種修辭方法。
2.有人認為王安石以“孤桐”自喻,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說說你對“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四
東坡①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在。②犖(luò)確:山多大石貌。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2.請結合全詩體會“鏗然”一詞的妙用。
閱讀訓練五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駱賓王遭誣陷后在獄中作此詩。詩人一開始以蟬起興,以蟬自比,可到了第三聯卻轉入寫“露”寫“風”。請說說這樣寫的用意。
2.請賞析“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兩句詩的意蘊。
閱讀訓練六
題臨安①邸②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
[注]①臨安:南宋首都,即今浙江省杭州市。②?。嚎蜅?,旅店。③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都城。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是一首題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詩中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七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注]。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丁寧,即叮嚀。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上面這兩首詩一首是七言絕句,另一首是五言,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
2.這兩首詩的主題相同嗎?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絕句漫興九首(其一)》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都寫到了“花鳥”。這兩句詩的表現手法相同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訓練八
梅花九首(其一)
高啟
瓊枝[注]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注]瓊枝,形容瑰麗的姿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詩中的梅花有何特點?詩人為何這樣寫梅花?
2.頸聯“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有語序倒置的現象,請還原為正常詞序,并簡要分析此聯。
閱讀訓練九
小齋即事
劉一止1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簡要分析詩的頷聯對首聯的句意所起的作用。
2.詩人為何寫“琴”“棋”二物?他借“琴”“棋”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詩歌類閱讀之嘆世詩》
閱讀訓練一:
1.不同意。詩人雖備受打擊,但并未因此消沉,他從蜂的勤奮中得到啟發(fā),表現了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并要像鶴那樣修身養(yǎng)性,熄滅那爭權奪利的機心。
2.“獨飲”“靜看”“閑想”“飲酒”“撫琴”等五個動作,其中虛寫的是“閑想”。
閱讀訓練二:
1.這首詩的前兩句點明了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中“無限好”三字表露了詩人對夕陽下的景象充滿了贊美之情,然“只是”二字卻令筆鋒轉到了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因無力挽留美好事物而發(fā)出的慨嘆,既嘆自然景象,也嘆自己,嘆時代。雖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但也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2.原詩含蓄,化用句直白。
閱讀訓練三:
1.頷聯是“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使用了對偶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2.同意。詩中所描繪的卓爾不群、生機勃勃的“孤桐”形象實際上就是詩人自喻,這從詩人力主變法、改革朝政的政治主張便可看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獻身變法、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四:
1.雨后的東坡月色皎潔,這是一幅靜謐清幽的雨后東坡月夜圖,表現了詩人清明澄澈的精神世界。同時,該句為后面的詩句作了鋪墊。
2.“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石頭時發(fā)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的對比。聯系前三句對詩人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味到詩人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閱讀訓練五:
1.第三聯寫秋季露重風多,說明秋蟬已逐漸失去活動能力。詩人以秋蟬的“飛難進”“響易沉”的寂寞生活,比喻自己在獄中有翼難飛,有口難言,有冤難申的艱難處境,其目的在于希望有人同情他并把他營救出去。
2.在這兩句詩中,詩人似乎要化身為秋蟬,借秋蟬之口來表明心志。這兩句詩,不僅是秋蟬的鳴叫聲、詩人的心聲,更是自古以來無辜者在監(jiān)獄中的共同呼聲!
閱讀訓練六:
1.詩中描寫了南宋王朝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是茍且偷生,偏安一隅,只知道尋歡作樂的社會現實。
2.詩人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之情。
閱讀訓練七:
1.律詩詩史
2.相同。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生的客居他鄉(xiāng)的愁思。
3.相同:都采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不同:《春望》中“花鳥”與詩人情感一同“濺淚”“驚心”,情與景融為一體;而《絕句》中以“花鳥”的無情來反襯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了首句的“愁不醒”。
閱讀訓練八:
1.梅花有著瑰麗的風姿,也有著仙風道骨,有著不屑塵世、孤芳自賞、笑傲古人和知音難求的人格特征。詩人寫梅花就是寫自己,通過梅花的高潔形象來委婉地表達自己想做一個孤高脫俗的隱士的愿望。
2.正常語序為“蕭蕭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殘香”。山間的修竹把自己蕭蕭竹聲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讓疏朗的梅影借著這清寒而顯得儀態(tài)高潔;默默的青苔也知道愛憐梅花,當花瓣落到地上時,青苔用自己的身體為梅花保留著余香。
閱讀訓練九:
1.頷聯是對首聯句意的補充?!拔从谩背小皭燮濉本涠?,“愛棋”是愛棋盤的“方”,所以沒有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那能”承“憐琴”句而言,“憐琴”是因為喜愛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頷聯突出強調了首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詩人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乃正直,方指有棱角,正因為自己的這種品性,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興亡。這些都表現出了詩人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