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由一撇一捺構(gòu)成,一邊是男,一邊是女,穩(wěn)定地構(gòu)成了人類社會;女人是家庭支柱,男人是田里勞力,天然地形成了原始分工。
本來,男女共同繁衍,二者沒有高低,缺一不可,但由于社會生產(chǎn)的需求和具體的生理狀況,女人便成了人類社會世代的議論中心。
從母系社會到跑婚走婚到一夫一妻,隨著社會的進步,婚配的變化,女人的社會地位亦隨之從高到低,從低到高的變化著,但由于歷史的原因、觀念的僵化,女人始終被置于不公正的漩渦之中,明明男女一樣的事,或男人造成的事,到了女人身上就視為“新奇”、“不道”和“異端”。
為了社會的和諧、人類的進步,我們需要不斷地分清是非,逐步地吃透女人理論。這個理論,有許多事實要擺,有許多道理要說。
男人女人誰嫖誰?
本來,人的性合是一種傳種接代的本能行為,但古今的不少男權(quán)主義卻把它作為一種發(fā)泄性欲的娛樂,他們占女身,破女潔,三宮六院,妻妾成群不算,還要擲金于煙花柳巷,那些為求生計,委身于此的女性,被誣之“臭婊子”、“破爛貨”,她們不但飽受嫖客的蹂躪和老鴇的摧殘,而且也飽受社會的歧視。
那些流傳后世的玉堂春、杜十娘、阿崎婆等青樓妓女形象,哪個不是血淚斑斑!她們有血有肉有靈魂,不是不“從良”,而是那種社會的犧牲品??!前不久有個電視劇,說一個妓女被日本鬼子擄去,鬼子欲辱,其自殺而不從:“我是妓女,可我是中國人!”妓女的愛國和她的愛自由、愛生活,能區(qū)分得開嗎!這是誰之過?男人!他們不但嫖了女人身,也“嫖”了道德,“嫖”了人性,污染了社會,毀壞了人生!
新中國成立后,這種社會毒瘤被消除,可好景不長,毒瘤亦復(fù)長,現(xiàn)今的“夜總會”、“歌舞廳”、“按摩間”,等等,又有幾個是干凈的?從都市到城鎮(zhèn),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又是誰之過?還是男人!
如今“前腐后繼”的高官們,哪個沒有包“二奶”?哪個沒有嫖“妓”史?女人被嫖,是因為孕育生命的器官,男人之要嫖,同樣如此,為什么光貶女人不責(zé)男?不從道德上、制度上解決,光講艾滋病的危害,光發(fā)避孕套的防范是斷然不行的!
男人女人誰禍誰?
賈寶玉把女人比作“水”,這是說女人柔情似水,可大男子主義者卻把女人當(dāng)“禍水”。立國成事,差錯時有,問題總是找在女人身上,動輒把女人視為壞事的“禍水”,實在令人驚嘆,這不能不說是男權(quán)者強加于女性的!歷史上記載的褒姒滅周、楊玉環(huán)誤國、吳三桂“一怒為紅顏”,似乎是事實,但光怨女人行嗎?周幽王、商紂王、唐玄宗、吳將軍是干什么吃的,既為君王,為什么只是“不愛江山愛美人”,近女色而誤國呢?
實際上,男人長期以來是把女人當(dāng)財產(chǎn)看待的。反動派罵共產(chǎn)黨是“共產(chǎn)共妻”,這個“妻”就成為“財產(chǎn)”。革命者的短視,被譏為“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子熱坑頭?!边@個“老婆”也成了最終的“財產(chǎn)”。極貧的山民把幸福比作“鍋里有煮的,恰里有杵的”,這個被“杵”的同樣也被視為“財產(chǎn)”。既是財產(chǎn),當(dāng)用當(dāng)役當(dāng)辱,都在情理之中,難怪禍水都潑到了女人身上!
男人女人誰欺誰?
白居易老夫子痛嘆過:“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鼻О倌陙?,女人的身心遭欺受凌,已形成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極大阻梗。家庭是一只箱子,男人是鎖,女人才是鑰匙,男主外女主內(nèi),是合理的家庭分工。
由于哺兒育女的需要,與生俱來的母愛,使女人要“圍著鍋臺轉(zhuǎn)日月”,“隔著玻璃看世界”。而后天培養(yǎng)的父愛使男人不知“懷胎”的苦,不知“育兒”的難,只撿現(xiàn)成的天倫之樂。對女人缺乏深層的體驗,他們把須臾不可缺的“柴米油鹽”看成小事一樁,把一刻不能離開的“針頭線腦”比作婆婆媽媽,因而責(zé)女人為“頭發(fā)長,見識短”的另類,發(fā)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的怪論。
因而,女人長期被誤解、受歧視,即或講地位提高也只是一種象征性的“表示”。女人之受欺,幾成頑癥,如同春夏秋冬一般四季輪回。因此,步入了一個誤區(qū),男人要做到的,女人也要做到,不顧生理需求,強拉硬扯,否則就是“無用女人”。那些年的爭做“鐵姑娘”,搶當(dāng)“花木蘭”,就是這種表象解放婦女的寫照。
實際上,“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是一種地位平等、努力向上的精神,是對男尊女卑的批判,并不是要否認“男剛女柔”的性態(tài)、男女有別的生理,若如此,還能叫男女世界嗎?男人們造了些理論,叫女人拼命往里鉆,豈不是糟蹋生理、欺侮女性嗎?
男人女人誰養(yǎng)誰?
這不是什么理論,而是事實清楚。男女互養(yǎng),不存在誰養(yǎng)誰的問題。但長期以來,由于無視女人的先天之功,持家之勞,無論經(jīng)濟地位如何,似乎都是男人在養(yǎng)活女人,女人必須服從男人。殊不知,在女人身上,體現(xiàn)了天生的母愛,它不但哺兒女,還要護男人哪!常說的“溫馨港灣”,男人多半只是弄些“材料”,真正營造者還是女人。家有三災(zāi)兩難,頂梁的是女人;兒女些許小事,排遣的也是女人。那么多唱母愛的歌,令人啜泣灑淚!不是父愛不可贊,問題是母愛比父愛深層次的多。
古之有言:“寧要討飯的娘,不要當(dāng)官的爹”,再形象不過地說明了母愛的不可取代。對于男人,對于兒女、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女人養(yǎng)活的是一顆顆的心,一種種的責(zé)任。她們緊密了家庭結(jié)構(gòu),造就了社會平衡,唯其如此,男人得以事業(yè),兒女得以成長,家庭得以和諧,社會得以發(fā)展。不是嗎?載人航天飛機上天,男航天員妻子的溫順度還要考察,否則,那個航天員是不能中選的。那么多成功的男人,哪個背后沒有一個寂寞的女人呢!女人是用犧牲自己來養(yǎng)活男人,成就這個世界的。
男人女人誰忠誰?
自古就有“癡心女子負心漢”的說法,更有“從一而終”的訓(xùn)教,這既說明女子的鐘情,又說明社會的不公。你“癡心”又怎么樣,因為地位的變化,我可以當(dāng)“陳世美”;你“從一”又如何,因為個人私欲,我可以納妾偷情。由于生理和持家的原因,“女人四十豆腐渣,男人四十一朵花”,“花心”的往往是男人,不是當(dāng)今有話:“外面彩旗飄飄,家中大旗不倒”嗎?男人欺騙女人,全在于女人的“癡心”上。
男皇帝七十二妃,世人以為天經(jīng)地義,女皇帝弄個“寵男”,就被正史、野史拼命攻擊,更不用說平凡女人“紅杏出墻”、偶爾“野食”。男人每每不忠,貶責(zé)罕見,女人稍有不慎,亂箭齊發(fā),公理何在?人道何談?
當(dāng)然,這里所講的忠與不忠,決不僅指性愛,重要的是男女雙方的責(zé)任心,男女雙方的呵護度,論此,男人則不是一般地遜于女性。君不見,女對男的無微不至,男對女的薄情寡義嗎?好好的一個世界,喧鬧打拼的是男人,平靜理事的是女人,沒有互相的忠于,男人的“能干”、“會干”從何而來!
當(dāng)然,從同情弱者的觀點出發(fā),我為女人說了不少好話,但并不意味著都是男人的過錯,客觀上講,女人也有許多弱點,譬如自卑、多疑、軟弱、依賴等等,但決不能因此說,女人就應(yīng)該居人下、受人欺。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沒有女人的真正解放,無論如何是不可想像的!
(選自《小城記石》/閆進忠 著/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