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預算是經營者對經營效果的一次“模擬”,通過“模擬”以清晰地預測全年的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比較不同經營行為的效果,判斷潛在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可以說,有效的年度預算能幫助經營者預測未來,防患于未然,避免公司不理性決策導致的財務風險。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年度預算呢?
有效年度預算的評判要素
年度預算對公司經營者的決策有重大影響。無效的預算通常與公司未來的經營活動脫節(jié),失去了預測風險與配置資源的作用,在錯誤預算的引導下,很有可能造成公司資源的嚴重浪費與配置失衡。有效的年度預算應當包括以下要素。
方向:預算是否符合公司戰(zhàn)略與年度計劃。
人員保障:預算制定是否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領導者、預算編制者、信息提供者、評判者等)。
流程保障:是否至少經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次討論過程,獲得高層和中層的一致認可。
標準:預算編制是否有明確的參考標準。(標桿企業(yè)?行業(yè)平均水平?)
結果:預算結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財務指標(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經營現金流量)。
外部環(huán)境:是否考慮到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對公司造成的重大影響,并根據假設條件(如樂觀、正常、悲觀)。編制不同的預算。
內部環(huán)境:預算制定過程中各個部門能否形成有效的“預算意識”,不會在未來成為預算執(zhí)行的攔路虎。年度預算編制失敗的四大原因
盡管企業(yè)大多都在編制預算,但很多以失敗告終,或者最終編制成的預算成為公司管理中的“雞肋”,好看不中用。綜合看來,年度預算編制失敗主要有四大原因:
無戰(zhàn)略計劃引導,預算“脫離軌道”:年度預算應服從于公司戰(zhàn)略,支撐公司年度計劃。年度計劃的執(zhí)行需要匹配眾多資源,包括“人、事、地、物、錢”。年度預算的重要功能就是提供“錢”上的支撐與規(guī)劃。從年度預算中能夠看到支撐公司年度計劃執(zhí)行“需要花多少錢”、“公司能掙多少錢”、“有多少資金缺口”、“什么方式可以補上缺口”、“如何平衡資金資源”。除此之外,年度預算還應該能夠判斷目前的年度計劃“是否掙錢”,如果不能“掙錢”,是否需要調整年度計劃。失敗的預算往往不能支撐公司戰(zhàn)略以及年度計劃,無法預測日后經營中的“資金短板”甚至“財務危機”。
制定預算無分工,預算部“孤軍奮戰(zhàn)”:預算編制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是缺乏各個部門的配合。大家認為預算是預算部(或財務部)的事,與己無關。實際上,預算編制涉及到公司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一個部門很難準確理解所有經營活動。沒有其他部門支持與參與,預算部會發(fā)現“眾口難調”,即使勉強編制好預算,卻因為缺乏其他部門的認可而難以推行。因此,靠預算部“孤軍奮戰(zhàn)”得到的預算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缺乏科學的依據,各部門“閉門造車”:好的預算應當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有的公司將預算編制任務簡單分解到各個部門,然后分類匯總形成總預算。為了減少日后工作壓力,各個部門不會考慮市場因素與競爭對手情況,編制出寬松的預算。公司如果按照這樣的預算經營,運營成本必然高居高不下,產品服務缺乏競爭力,經營失敗就在所難免。因此,缺乏科學依據,各個部門“閉門造車”形成的預算必然是失敗的預算。
計劃趕不上變化,預算被“束之高閣”:有的公司預算編制很嚴謹,經過了上下級的詳細討論,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市場狀況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原有的預算和事實出入很大,無法用于控制財務收支,不得不將預算“束之高閣”。這種預算由于“缺乏彈性”,失去了“預測”的基本功能,也是失敗的。
編制年度預算的6個步驟
明白了什么是有效的年度預算,以及預算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們就能在年度預算編制中少走許多彎路,一般來說,公司年度預算編制可以分為6個步驟。
確立公司戰(zhàn)略與年度計劃:制訂公司戰(zhàn)略和年度計劃是編制年度預算的前提。戴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每年都要組織幾次會議傳達公司的戰(zhàn)略,以引導公司預算的編制,IBM編制年度預算前,會利用戰(zhàn)略分析專家,分析企業(yè)所處的環(huán)境,制定出公司營銷、生產、研發(fā)、投資、融資等戰(zhàn)略,各個部門再根據公司戰(zhàn)略制定年度計劃并編制預算。公司戰(zhàn)略和年度計劃為年度預算指引了方向,公司在要求相關部門編制預算前,必須明確公司的戰(zhàn)略和年度計劃,避免日后的預算與年度計劃不匹配甚至背離。
明確預算編制目標:有了明確的公司戰(zhàn)略和年度計劃,公司還應確立公司預算編制目標,以指導預算編制。確立預算目標時,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尋找行業(yè)“標桿”,通過與“標桿”數據的對比,尋找差距,設立有競爭力的預算目標。在美國就有很多專門進行標桿法比較的行業(yè)組織(EUCG:Electrical Utilities Cost Group),這些組織專門負責從成本的角度以確定的格式收集各成員公司的相關數據,然后進行比較,最后將比較的結果發(fā)送給各個成員公司,這樣成員就可以根據比較結果得知自己的成本在行業(yè)中所處的水平(與同類型的企業(yè)相比)。國內比較缺乏這樣的行業(yè)組織,公司可以參照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數據設立本公司的預算目標,常用的預算目標如表2所示。
預算編制的分工與培訓:預算編制涉及到所有部門,但并非每人都熟知預算編制方法,在預算編制前,公司需要進行詳細的內部分工、培訓,以保證編制的預算能夠遵循統(tǒng)一的格式和邏輯。對于超過30人的公司,預算的編制至少需要高層管理者、預算部、各部門主管的參加,三者具體分工詳見圖表2。
部門預算編制:明確了預算編制目標,各部門就可以根據年度計劃編制預算了,圖表3以一個生產銷售類公司為例標出預算編制的先后順序以及編制部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外部環(huán)境的不可預測性,公司有必要編制3套預算,包括樂觀情況、正常情況、悲觀情況下的預算,如此可以預測公司成長較快時或遭遇重大挫折時資金缺口,以便公司高層未雨綢繆,提前尋找對策。
預算匯總與分析:部門預算編制完成后,預算部或財務部需要將其匯總,編制出報表預算(利潤表預算、現金流量表預算、資產負債表預算),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再次召開預算會議,討論現有預算是否符合公司初期制定的財務目標,預算是否出現資金缺口,如果出現資金缺口有哪些方法解決,如果解決不了資金缺口或無法達到預期的財務目標,公司應當考慮重新編制預算甚至調整年度計劃。討論中,中高層可以通過以下角度質詢相關部門編制預算的合理性。
What:預算用途是什么?Why:計算依據是什么?Who:誰在使用這筆預算?When:什么時候會花這筆錢?Where:這筆錢花在那些方面?How:通過什么方法,能夠提高預算收入?如何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目前的預算開支?
預算調整與公布實施:預算討論會議結束后,各個部門應當根據討論結果重新調整預算,通常預算要經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幾次討論才能最終確定,然后正式公布實施。預算確定后,公司應定期(月、季)檢查預算執(zhí)行情況,并對預算進行適度調整,以保證公司運營在預算框架內進行。
編制預算的潛在障礙及對策
預算編制過程通常不會一帆風順,特別是公司第一次推行預算管理時,公司管理層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圖表4列出預算編制中的常見障礙和對策,供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