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方位詞;文化意蘊(yùn);《紅樓夢》英譯本;英譯策略
摘要:“東”、“西”、“南”、“北”、“中”這些方位詞不僅是地理概念,而且與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風(fēng)俗習(xí)慣密切相關(guān),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從專有名詞中方位詞表尊卑、表代指及方位詞表委婉用法的視角深入挖掘《紅樓夢》中方位詞的深層文化底蘊(yùn),并分析其英譯策略,可知方位詞在中西語境中不同的語言接觸強(qiáng)度、語言態(tài)度和文化涵義,這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與輸出。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
1009—4474(2008)02—0074—05
語言中有許多方位詞,古今中外多有論述。俗語云:“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夏至西南,十八天水來沖”;“冬日南風(fēng)三日雪”;“六月北風(fēng)午時(shí)雨”;“云起東,一場風(fēng)”。英諺語有“East is east andwest is west.and never the train shall meet”、“East orwest,home is best”,雪萊寫有“Ode to the westwind”。朱熹詩云:“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惫糯兑捉?jīng)》論五行,認(rèn)為北方屬水,性智,色黑;南方屬火,性禮,色赤;東方屬木,性仁,色青;西方屬金,性義,色白;中央屬土,主信,色黃。李漁說:字分南北,“以北字近于粗豪,易入剛勁之口,南音悉多嬌媚,便施窈窕之人。殊不知聲音駁雜,俗語呼為‘兩頭蠻’,說話且然,況登場演劇乎”?而建筑。則“屋以面南為正向。然不可必得,則面北者宜虛其后,以受南熏;面東者虛右,面西者虛左,亦猶是也。如東西北皆無余地,則開窗借天以補(bǔ)之”?!抖Y記》載:“席南鄉(xiāng)北鄉(xiāng),以東方為上;東鄉(xiāng)西鄉(xiāng),以南鄉(xiāng)為上”。可見,“東”、“西”、“南”、“北”、“中”不僅僅是地理概念,它們與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風(fēng)俗習(xí)慣密切相關(guān),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過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實(shí)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萬紫千紅的大觀與奇境”。在這部偉著中,方位詞的文化折射隨處可見。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翻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Foreign Language Press,Beijing,1978)是《紅樓夢》迄今為止完整且影響較大的英譯本之一(以下簡稱楊譯,文中所標(biāo)頁碼均出自該譯本)。《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凝聚與結(jié)晶,它根植于中華文化大地上。研究《紅樓夢》譯本除了可用西方譯學(xué)觀點(diǎn)和理論方法之外,還可用一種“文化自覺”性來研究,在此我們就在兩種異質(zhì)文化互為參照的基礎(chǔ)上來剖析方位詞的文化意蘊(yùn)在英譯過程中的傳達(dá)與轉(zhuǎn)換。
一、專有名詞里的“東”、“西”、“南”、“北”、“中”
《紅樓夢》里的專有名詞有人名、地名、物名、書名、曲名等,這些專有名詞中的方位詞英譯,大多采取音譯法、直譯法和省略不譯法。
1.音譯法
下面例句中的人名、地名中的方位詞均采用了音譯法。
例1.西寧郡王、東平郡王、南安郡王、北靜王(第十四回)
譯文:the Prince of Tungping,the Prince ofNanan,the Prince of Hsining,the Prince of Peiching(vol.1,p.196)
例2.北邙山(第一回)、南京(第四十六回)
譯文:Mount Peimang(vol,1,p.10);Nanking(vol.2,p.88)
2.直譯法
下面例句中的書名、曲名、物名中的方位詞采用的是直譯法。
例3.西游記(第二十二回)、南北九宮(第五回)、南宗山水(第四十二回)
譯文:Pilgrimage to the West(vol.1,p.313),set nine tunes of the south or north(vol.1,p.79),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chool(vol.2,p.27)
3.省略法
譯本中許多方位詞在翻譯中被省略不譯。
例4.西府海棠(第十七回)
譯文:a red multi-petalled crab-apple tree(vol.1,p.241)
西府海棠花色粉紅,亦稱重瓣紅海棠。譯文“a red multi-petalled crab-apple tree”省去了方位詞,直接把西府海棠的顏色、形態(tài)特征譯了出來,易為讀者接受。
例5.(襲人)……另取出一件中衣來與寶玉換上。(第六回)
譯文:…(His-jen)fetched him a change of clothes.(vol.1,p.87)
古時(shí)襯衣和外衣之間的衣服稱為“中衣”。這里,譯者作了模糊處理,方位詞被省略了,但“clothes”畢竟難以表達(dá)“中衣”之意。
例6.……嘴唇人中上邊著力掐了兩下……(第五十七回)
譯文:…then pinched his upper lip so hard that her fingers left deep imprints…(vo12,p.271)
“人中”是穴位名,位于人的上唇正中凹下的部分,中醫(yī)很重視這個(gè)穴位。楊譯中沒有出現(xiàn)方位詞,“upper lip”是泛化譯法,但與“人中”穴位有距離。
二、方位詞表尊卑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待“東”、“西”、“南”、“北”、“中”的文化態(tài)度是不同的,如白居易《效陶潛體詩》說:“貴人居南倉,寒士棲北里,富翁為東鄰,貧者在西舍”。而且這種不同的文化態(tài)度造成了不同的語言接觸強(qiáng)度,如“南面稱王”、“東風(fēng)送暖”、“東山再起”、“虛中就德”,可見方位詞就具有了不同的尊卑語言態(tài)度,被涂上了濃厚的尊卑色彩。而英語中的方位詞就沒有這樣的承載意義,因此對異文化讀者而言,漢語方位詞的這種尊卑色彩會讓他們感到很陌生。
1.尊東傾向
漢語有尊東的傾向。古人稱太陽為“東君”;太子所居為“東宮”;富貴人家為“東第”;“東家”意味著財(cái)富和地位……漢語中“東”有主人的意思,比如:東家、做東。古以東道作主人的代稱?!蹲髠鳌べ夜辍酚小叭羯徉嵰詾闁|道主”,因此設(shè)宴請客又叫做東道;《元曲選·高文秀黑旋風(fēng)一》:“哦!我再做個(gè)東道,請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個(gè)爛醉,何如?”而英語方位詞就無此傾向,英譯時(shí)需變換形式。
例1.探春道:“……我須得先作個(gè)東道主人,方不負(fù)我這興?!?第三十七回)
譯文:…said Tan-chun,“you must let me play hostess first.That’s only fair.”(vol.1,p.537)
例2.目今你貴東家林公之夫人,……(第二回)
譯文:…look at the wife of your respectedemployer Mr.Lin,…(vol.1,p.31)
例3.(平兒)……“今兒我還東,短一個(gè)也使不得?!?第六十三回)
譯文:(she)“…Today I’m standing treat.Everybody must come.”(vol.2,p.386)
例1、例2和例3中,“東”這個(gè)方位詞均被省略,楊譯分別以“l(fā)et me play hostess first”、“respected employer”、“standing treat”直接譯出了“做東道”、“東家”、“還東”的文化內(nèi)涵,讓讀者一目了然,便于西方讀者理解。
2.居室坐次
古時(shí)的居室坐次不同于堂上宴席的坐次。一般說來,古人居室以東向?yàn)樽?,即在西墻前鋪張席子,面向東而坐。其次是在北墻前鋪張席子,面向南而坐。再其次是在南墻前鋪張席子,面向北而坐。最卑的位置是東墻面向西的席位。古代賓主相見,以賓為尊,即在西墻前鋪張席子,面向東而坐,后來家塾教師或官府幕僚亦被尊稱為西賓或西席??梢娢髻e是由居室以東為尊的坐次演變來的。作為一種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翻譯時(shí)須加以變通。
例4.……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第二回)
譯文:…knew that the Salt Commissioner was looking for a tutor.(vol.1,p.22)
這里的西賓也與尊東傾向有關(guān)。西賓即西席,是對家塾教師或幕友的一種尊稱,也是古代尚禮樂、尊儒重教的具體表現(xiàn)。柳宗元《重贈劉連州》詩:“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所以楊譯省略方位詞,以“tutor”直接譯出了“西賓”一詞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便于異文化讀者理解與接受。
3.堂上筵席坐次
古人建造房屋,正房一般選擇坐北朝南,既采光又避風(fēng),這樣的房屋,屬東西走向,當(dāng)然以朝南為上。古時(shí)的堂是舉行典禮、接見賓客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而不用于寢臥。堂位于宮或室主要建筑物的前部中央,坐北朝南。堂上坐位以朝南為尊,堂上的宴席坐次大體分南方和北方兩種類型。飲宴中不同身份的人落座何處是有講究的,坐次首先要確立“上座”,上坐為尊。確立了上坐首位,然后按身份尊卑排位,以別尊卑長幼,見圖1。
《清稗類鈔》云:“若有多席,則以在左之席為首席,以次遞推。以一席之坐次言之,即在左之最高一位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或兩座相向陳設(shè),則左席之東向者,一二位為首席二座,右席之西向者,一二位為首席二座。主人例必坐于其下而向西”。由此可見,圖例中的南北方通行坐次只是一種坐次;另一種坐次則是東西對陳,各自按身份尊卑排位。比如“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就是這第二種坐次,上面兩席是李嬸、薛姨媽,賈母居?xùn)|席首坐,寶琴、湘云、黛玉、寶玉“只算四人跟著賈母坐”,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再下是尤氏、李紈、鳳姐、賈蓉之妻;西邊一路是寶釵、李紋、李綺、岫煙、迎春姊妹等。
例5.終久讓寶琴、岫煙二人在上,平兒面西坐,寶玉面東坐。探春又接了鴛鴦來,二人并肩對面相陪。(第六十二回)
譯文:Finally they made Pao-chin and Hsiu-yen take the top seats at the first table with Ping-erh facing west and Pao-yu facing east,while Tan-chun got Yuan-yang to join her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table.(vol.2,p.357)
這是第六十二回描寫寶玉過生日的場景。得知寶琴、岫煙、平兒、寶玉都是同一天生日時(shí),眾人治酒席給他們一起賀生日。四位壽星一桌,其他人分桌陪酒。四位壽星的坐次顯然是按照北方通行坐次,寶琴、岫煙是客,居上坐,應(yīng)是圖中1和2的位置;平兒面西應(yīng)是圖中3的位置;寶玉面東應(yīng)是圖中4的位置;探春和鴛鴦二人并肩對面相陪,應(yīng)是圖中7和8的位置。楊氏增譯的“take the topseats at the first table”、“at the lower side of thetable”,再現(xiàn)了原文中筵席坐次的尊卑安排。
例6.上面兩榻四幾,是賈母和薛姨媽;下面一椅兩幾,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幾。東邊是劉姥姥。劉姥姥之下便是王夫人。西邊便是史湘云,第二便是寶釵,第三便是黛玉,第四迎春、探春、惜春挨次下去,寶玉在末。(第四十回)
譯文:These two couches with four teapoys werefor the Lady Dowager and Aunt Hsueh.Then therewere a chair and two teapoys for Lady Wang.whilethe others had one chair and teapoy apiece.GrannyLiu’s seat was on the east:below it was that of LadyWang.
On the west sat Hsiang-yun,Pao-chai,Tai-yu,Ying-chun,Tan-chun and His-chun in that orderwith,last of all,Pao-yu.(vol.1,p.595)
這是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時(shí)的坐次,是按照第二種坐次來安排的,東西相向陳設(shè),各自按身份尊卑排位。賈府的建筑應(yīng)是坐北朝南的,所以上面兩榻自是朝南的“上座”,賈母和薛姨媽應(yīng)是圖中1和2的位置;劉姥姥與王夫人應(yīng)是東面的首席二坐;史湘云、寶釵、黛玉,迎春、探春等在西邊依次排開坐下。譯文基本是直譯,但原文中“上面”、“下面”這樣關(guān)鍵的詞未引起譯者足夠的重視。
三、方位詞表代指
《紅樓夢》中許多方位詞表借代和代指意義,并非僅是字面意思,這時(shí)方位詞或直譯或省略不譯。如:
例1.“……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fēng)壓了西風(fēng),就是西風(fēng)壓了東風(fēng)?!?第八十二回)
譯文:“In every family,if the east wind doesn’tprevail over the west wind.then the west wind isbound to prevail over the east wind.”(vol.3,p.22)
這是第八十二回黛玉對襲人說的一段話。這句話里的“東風(fēng)”、“西風(fēng)”指代兩種對立的力量,一方必然壓倒另一方。既然是指代用法,所以直譯為“the east wind'’、“the west wind”即可,用以泛指對立的雙方。
例2.“……將來之東床如何呢?”(第二回)
譯文:“…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athusbands they find…”(vol.1,p.31)
“東床坦腹”乃王羲之逸事。昔郗太傅遣門生與王家求女婿。門生歸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遂以女嫁之。叫后來就以“東床”指代夫婿。既是典故,直譯東床肯定會讓西方讀者感到莫名其妙,于是楊譯則用“husbands”來譯“東床”一詞,其文化意蘊(yùn)可見一斑。
例3.公子王孫雖多,哪一個(gè)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第五十七回)
譯文:There’s no lack of young lordlings,butthey all want three wives and five concubines and theiraffections change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vol.2,p.278)
這句摘自紫鵑對黛玉說的一段話?!敖駜撼瘱|,明兒朝西”意指用情不專、朝三暮四。楊譯“affections change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省方位詞未譯,采用意譯法譯出了文字背后的隱含意義。
四、方位詞表委婉
方位詞“西”被認(rèn)為是太陽沉落的地方,象征黑暗、死亡、恐怖和不祥。因此古時(shí)對人死有“一命歸西”、“魂歸西天”、“駕鶴西去”的說法。在這點(diǎn)上,中西有相通之處,英語“go west”就有此意。
例1.……服侍老太太歸了西……(第四十六回)
譯文:Otherwise I mean to serve Your Ladyshiptill the end of your life.(vol.2,p.90)
這是第四十六回鴛鴦誓不嫁赦老爺,對賈母表明心跡時(shí)說的一段話。話中的“歸西”便是對老太太死亡的一種委婉表達(dá)。楊譯舍方位詞不譯,以“till the end of your life”表達(dá)了這種委婉語氣。
歷史的沉淀鑄就了一個(gè)民族的性格氣質(zhì)、宗教信仰、道德觀念、語言表達(dá)、思維模式及生活方式。語言與文化相互滲透,文化的深厚底蘊(yùn)賦予語言多層面的文化內(nèi)涵。懷著“文化自覺”意識,通過分析《紅樓夢》中方位詞的文化底蘊(yùn)及其翻譯,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中西兩種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對待方位詞的語言接觸強(qiáng)度、語言態(tài)度以及文化涵義是不同的。把單純的語言現(xiàn)象提升到宏觀的文化視角,挖掘方位詞的深層文化底蘊(yùn),不但對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xué)大有裨益,而且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知己知彼,有利于翻譯研究的深入和中華文化的傳播與輸出。
(責(zé)任編輯: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