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尤恒
課堂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是教師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一堂課中而構(gòu)想的整體思路,它猶如文章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文章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是作家動筆之前,首先考慮、并且非常講究的一環(huán),作品怎樣開頭,怎樣結(jié)尾;矛盾怎樣突出,怎樣解決;哪里埋伏筆,哪里揭示主題,都在動筆之前,就已作了精細的安排。同樣,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也需刻意講究課堂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在一堂課中,應做到起收自如、張弛相同、守放得當、莊諧并舉,就像山間溪水,有時緩緩流淌,有時飛湍倒掛;有時曲折迂回,有時又濺起朵朵浪花。這樣,教師就能牢牢“牽住”學生的視線,“集中”學生的思維,圓滿結(jié)束一堂課的教學。
一、起收自如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教師恐怕也不會不覺得每堂課起頭難。
難在哪里?難就難在上課伊始,就應該以精到的語言,一下子就能集中學生的精力,“牽住”學生的視線,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就像一杯誘人的、香味純正的葡萄酒,讓其喝了第一口,想著第二口,不能一開始就灌給學生幾口白開水,使之興味索然,頓生厭惡之感。
怎樣安排好每堂課的“開場白”?我認為應因人而宜,因文而宜,因時而宜。如在講杜宣的散文《井岡山散記》時,我的開場白就是這樣的:
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就其“容貌”來講,不及泰山巍峨,不如華山峻險,也比不上黃山秀麗迷人,但它卻因地理條件的特殊,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7年,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使之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昔日的井岡山,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戰(zhàn)斗,可謂是彈跡遍地,傷痕累累。那么,今日的井岡山又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尾隨”杜宣的“足跡”,看看今日井岡山的風貌吧。
我這么朗朗一講,學生興趣頓高,臉上現(xiàn)出一種迫不及待的神情。開場白不能刻板僵化,堂堂如一,應或單刀直入,開口入題;或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關(guān)鍵是要把握整堂課的結(jié)構(gòu)。
有起必有收。為了有個好的“尾聲”,必須注意兩點:一是面的截斷,使一堂課獨立成篇,獨立成段,不論是教師講授,或是學生吸收,都顯現(xiàn)出階段性。二是線的延展,顧收思起,收中寓起,伏線隱隱,起收互應。瞻前,與上堂課藕斷絲連;顧后,使下堂課呼之欲出。有珠壁聯(lián)合之長,無曲終弦斷之短。
二、張弛相同
有了好的開端,就要及時抓住時機,迅即乘學生勃發(fā)的興趣,沿著豁開的思路推波助瀾,順流而下,以較重的份量協(xié)調(diào)學生高度的注意。如果當興不興,就會貽失良機,掀不起高潮。
人在思維過程中的興奮和抑制是在不斷地交替中進行的。學生的思維不可能一下處于興奮狀態(tài)。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如果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一味地張,他們的大腦皮層得不到緩沖,就會被搞得目眩頭暈,精皮力竭。所以一堂課中激流勇進要間以細流幽咽,甚至造成短暫的碧池清淺,水波不興。猶如白居易筆下的琵琶,時而是“嘈嘈”“急雨”,時而又是“切切”“私語”;時而是“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時而又是“幽咽流泉冰下灘”。這樣,既有烏云翻滾的高天,又有晴空萬里的碧日,學生的大腦皮層亦張亦弛,張弛相同,弛以回味,休以運神,張弛得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守放得當
守放得當,是說講授內(nèi)容、授課方法和安排的程序要恰當、得法。
固然,所講的內(nèi)容要緊緊圍繞教材,不能離經(jīng)叛道,一任放縱,但也并不意味著固步雷池,僅僅限死于課文。為了讓學生對教材能透徹理解,就要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shù)匮a充有關(guān)內(nèi)容,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固守課文,則造成學生孤陋寡聞;一任放縱,學生就會“月迷津渡”,不知該掌握哪些,茫茫然,不辨東西。
教師堂上泛泛講,學生下邊厭厭聽,一時代背景,二課文分析,三主題思想,四寫作特點,陳規(guī)舊俗,不可死守不放。教師的對象是學生,那么,就要以學生為主體??朔M堂灌、一言堂的做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有時可采取答記者問的方法,讓學生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學會分析、解決問題。講要精講,析要重點,這樣,一堂課下來,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莊諧并舉
莊諧并舉是講教師講課時的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神態(tài)的自然協(xié)調(diào),舉止的得當恰切。
講課是一門藝術(shù),并且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shù),要真正講好一堂課,教師不僅要課備得熟,并且還要做到聲情并茂,神態(tài)自然,舉止得體。教師講課一道腔,表情似雕刻,就會導致學生神情萎靡,奄奄欲睡。所以要上好一堂課,就要表情自然,做到既生動活潑,情意感人,又沒有輕浮做作之感,聲調(diào)高底適度,節(jié)奏緩急適宜,舉手投足適體。同時要情隨意轉(zhuǎn),在講解論說文時,要莊重沉穩(wěn);賞析散文時,要情感橫溢;剖析小說時,要繪聲繪色??傊鶕?jù)文章的題材內(nèi)容,要適度地把握,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