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建設基于這樣的信念:“學習”而非“教授”、學生而非教師是教育的根基。研究型課程作為一種校本課程, 是以學生和教師為開發(fā)主體、學生作為實施主體而存在的。它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有相應的課程管理文化作為保障。課程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并且是特別重要的核心部分”。它是指“對課程采取的經(jīng)營 ( 管理) ”措施, 是學校全體教師對校內課程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控制的過程, 既包括行政命令、部門規(guī)章、技術咨詢與服務等管理手段, 也包括課程的研制、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內容。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課程與教學管理文化的重建工作:
1.組建多元化的課程管理共同體。課程管理需要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課程與教學的管理者與領導者, 需要有一個多元主體的課程管理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研究型課程得到有效的實施。
2.重建課程管理制度。研究型課程從最初的學生選題即課程的開發(fā)到課程實施的實踐過程,需要有相應的政策規(guī)定與保障,以便為研究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注入直接的動力。
3.重建教師文化。由于參與了研究型課程的開發(fā)與管理, 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得到了更新, 主動積極地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方面努力發(fā)展, 同時也喚醒了教師的“大教育意識”, 使得他們愿意主動與同事、專家、學生、校外團體、家長等合作, 互通有無, 從而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換與反思精神的形成。(摘自《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