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模擬叫聲,引發(fā)興趣
1.師模仿動物叫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動物,聽聽叫聲,猜猜它們是誰?(師模仿幾種動物叫聲,學生猜)
2.生模仿動物叫聲。你們能學學動物的叫聲嗎?(模仿后教師或學生猜)
3.揭題。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我們和小動物交朋友。(板書:小動物)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由一些學生熟悉的動物入手,借助已有的生活感知和知識積累,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交際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自主參與,認識“有益”動物
1. 出示動物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
2. 同桌互說。最喜歡和哪種小動物交朋友,介紹它長什么樣,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3. 指名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師指導其他學生與介紹者對話,如補充長相、習性等)
4.理解“有益”。⑴你們介紹的小動物真不少,有些動物雖然長得平凡,卻為人類做了不少好事。⑵播放錄音:青蛙和貓頭鷹的簡單自我介紹。⑶我們把對人類有好處的動物稱為“有益的動物”,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板書:有益的)
5.小組交流。你們還知道哪些人類的好朋友?
6.全班交流。(出示句式:我還知道也是有益的小動物,因為。說的過程中,師指導其他學生提問或補充)
7.展示圖片:老師在課外收集了一些有益的小動物的資料,請大家看一看。(蛇吃田鼠、壁虎捕蚊、蝴蝶傳播花粉等)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交際互動的平臺,通過同桌、小組互動,層層深入,進行交際,互相啟發(fā),傳遞知識;考慮低年級學生知識有限,教師適當補充資料,拓寬學生視野。
三、 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互動
1.過渡:這些有益的小動物勤勞、可愛,為人類無私奉獻著,可是它們卻時時遭受人類的捕殺,生命受到威脅,你們聽,它們在向我們求救——(播放人類捕捉、傷害、殘殺小動物的錄像,教師不做任何解釋)
2.交流:⑴看了錄像,你想說什么?⑵如果你是這些小動物,你想說什么?
3.討論保護辦法: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有益的小動物受到傷害,我們該怎樣保護這些可憐脆弱的生命?(板書:保護)分小組討論,要求聽清別人發(fā)言,互相補充,商量最佳保護辦法。
4.匯報交流。(小組派人發(fā)言,本組同學作適當補充,其他小組同學可以直接發(fā)表個人看法,進行面對面交流)
5.總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不少保護小動物的金點子,小動物一定會感謝你們?,F(xiàn)在,我們把這些有益的小動物送回它們各自的家。(音樂響起,展示一幅大自然的畫,學生把小動物的卡片貼到相應的畫中)
【設計意圖】利用錄像播放渲染氣氛,給學生親身感受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同情之心和正義之情,自然會暢所欲言,保護有益小動物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討論和交流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了和同學交流的機會,訓練了聽、說和交際能力,在交流中深化了主題。最后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把小動物送回家,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學校)#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