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練筆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是否具有語文味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理念認識方面的偏差,語文教學中的課堂練筆,總是在似有似無、似對非對之間漂浮不定。在新課程改革前,由于片面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課堂練筆常常表現(xiàn)為沒有情景提示、缺少情感參與的純語言技巧的勞作。這種訓練,使學生在獲得語言使用技巧的同時,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語言的熱愛;新課程改革以后,由于過分強調(diào)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許多課堂充滿了熱鬧的對話、詩化的導言、火熱的激情,卻難以見到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練習一下語言的實踐運用。課堂練筆淡出了語文課堂,語文課缺少應有的語文味。所以,為了真正體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呼喚“語”“情”共生的課堂練筆。
一、融課堂練筆于讀書感情的抒發(fā)中
文以載道,語以抒情。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負載著作者濃濃的情感,抒發(fā)著作者強烈的感情。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情感,更要采用各種手段,包括多媒體輔助手段,激發(fā)、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在學生情緒激昂的時候“練筆”,語言便會從他們的筆端噴涌而出。比如,在《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第五、六自然段的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讀文理解當今世界的不太平,又用課件畫面和有關數(shù)據(jù),激發(fā)學生對戰(zhàn)爭的憤慨和對和平的熱愛,使作者筆下的情和學生心中的情合拍共鳴,學生便自然把作者的呼聲讀成自己的呼喚,奔涌一種一吐為快之感,教師趁勢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寫下自己的呼聲。學生便寫下了諸如這樣的句子:“為了和平之花不再受到威脅,為了和平之神永駐人間,為了讓人們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我真想對那些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者發(fā)出呼吁:放下你們手中的武器,不然,你們將成為全人類的敵人!”
情為語根,言為心聲。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情緒飽滿、情感激動時,拿起筆來用一定句式抒發(fā)情感,語言的書寫成為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和生命能量的釋放,這樣的課堂練筆,不但散發(fā)出濃濃的語文味,更體現(xiàn)出深深的感情味和鮮活的生命味。
二、融課堂練筆于文章意境的拓展中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闭Z文課本中的許多文章畫面優(yōu)美,意境深遠,充滿著詩情畫意。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想象其中的畫面,品味其中的意境及其所蘊涵的感情,更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開動腦筋,展開想象,拓展作者沒有寫出的情境。這種拓展需要學生順著作者的文思、語氣和情脈,進行相應的語言描述,這正是課堂練筆的好機會。如在《搭石》第五自然段的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鄉(xiāng)親們尊重老人、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后,利用課文第五自然段行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接著寫出搭石上發(fā)生的其他美好的故事,有的學生便寫道:“假如遇到有人挑著重擔過搭石,鄉(xiāng)親們總要自覺地卷起褲管,下到溪水中,在旁邊照應著,在挑擔的人站不穩(wěn)的時候,扶他一把,或者接過他的擔子,幫助他挑過搭石?!边@不但拓展了課文的意境,展現(xiàn)了鄉(xiāng)親們和諧有序走搭石、互相謙讓過搭石的美好場景,還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進行了相應的語言運用的練習。
意境是表現(xiàn)感情的所在和基礎。教學中我們不但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顯性文字的閱讀,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應讓學生沿著這種情感,對文章作者沒有寫到的意境做進一步的想象和描述。我們實在很難說清,這種教學方式是在進行寫的訓練,還是在進行情的升華,因為它們已經(jīng)同根共生、珠聯(lián)璧合了。
三、融課堂練筆于作者隱情的彰顯中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表情達意的方式,有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有的寓情于景(物、事)、含蘊深刻,有的欲言又止、含蓄深沉。對于第三種抒情方式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發(fā)掘作者隱藏著的深情,并把作者尚未表達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課堂練筆就能達到情文共生的良好效果。比如,《慈母情深》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它多次通過母親言行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動與感恩之情。在感情的表達上,許多地方大都恰如其分地欲言又止,使文章的情感顯得非常深沉。教學中,教師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之一——作者好不容易找到母親,看到母親起身時的一系列動作神態(tài)的排比句,采用角色體驗的方法,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作者這時的心里話,挖掘作者深深埋在心中的感情,再用相應的句式表達出來。因為有了文章作者感情的品味為基礎和先導,又有一定的句子表達方式做支撐,學生這時寫的心里話也就顯得水到渠成,實現(xiàn)了課堂練筆中情境、心境和語境的高度融合。
總之,語言記錄、抒發(fā)著感情,感情推動、發(fā)展著語言,語言體現(xiàn)著精神,精神蘊涵于語言中。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堂教學中最能體現(xiàn)語文味的課堂練筆,更應該做到“精神”和“語言”的同步發(fā)展,達到“語”“情”共生的美好境界。(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9830;
作者簡介:福建省特級教師,多篇論文公開發(fā)表,曾參與多個省、市級小學語文課題實驗研究。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