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推進使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受到極大的影響,面臨著高校教育發(fā)展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遇,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世紀之交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充分地抓住那些可能稍縱即逝的機遇,又要積極地應對挑戰(zhàn),建立起面向21世紀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架構。
高校青年學生思想發(fā)展的新特點
經濟全球化,西方資本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文化上互相影響和滲透。一方面大學生要學習西方先進生產管理經驗和競爭、創(chuàng)新等意識: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他們企圖分化我國的陰謀,發(fā)揚愛國精神,增強民族意識。同時國際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青年大學生獲取、傳遞、交流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網絡技術的快捷性、便利性和互滲性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生活空間。但另一方面,網絡上信息泥沙俱下,魚目混珠,也給一些虛假的、不健康的、反動的、暴力的、色情的有害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鑒于此原因,高校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加之社會上多種色彩斑斕的誘惑,也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導向的重新定位,進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難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學生為本的豐富內涵
堅持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大學生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把大學生看作具有獨立個性和特定觀念的教育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啟發(fā)引導大學生內在的教育需要,通過調動和激發(fā)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大學生自覺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皩W生利益無小事”,我們的一切工作、努力都要著眼于學生利益,著眼于滿足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信任學生??梢杂谩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一句話來概括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如何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堅持“以學生為本”
1.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整體構建思想教育途徑新體系。①充分利用實施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徑——課堂教育。充分發(fā)揮“兩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培養(yǎng)大學生關心國家、關心世界的政治責任感,強化理想信念的牢固性,同時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生修養(yǎng)和思維能力。在“兩課”教學的基礎上,開設人文藝術課程和心理輔導站,除專門設立心理輔導員外,可以要求輔導員在做好學生工作的同時,擔任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團隊協(xié)作課程和“兩課”的任課教師。這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有益的補充和良性互動,促進了兩者的一體化,在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②延伸思想政治工作面,進一步強化高校黨團工作,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可以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同黨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在包括學校各級黨校、團校教育,黨團建設及活動,黨團員教育以及學生會工作中,用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廣大學生共同進步,營造校園整體良好風貌。積極推動在高校青年學生中發(fā)展黨員的工作,努力實現(xiàn)高年級學生“支部(黨小組)建在班上”的目標。
2.重視大學生內在心理需求,切實幫助大學生減壓。①大學生的摸底工作,針對問題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增強對壓力的正確評價和承受壓力的能力。以學生為本,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在思想、學習等多方面情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首先通過新生基本信息的填寫、心理健康測試等多種渠道,掌握學生學習、家庭、心理、個性等各方面第一手資料,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不良現(xiàn)象,并采取必要措施將其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使學生擺脫成長煩惱,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解決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度過大學時光,為未來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礎;其次,通過學生班干部、助理班主任、班主任、年級輔導員等多種信息渠道,間接了解目前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幫助提高其心理及各方面素質,切實把教育人與關心人結合起來,把塑造人與服務人結合起來。
②構建特、貧困生人文關懷的長效機制。隨著我國高校招生收費和就業(yè)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校園“兩極”分化嚴重,學生消費差距懸殊。加強對特困生、貧困生的經濟關懷、精神關懷、學業(yè)關懷和能力關懷,構建起貧困生人文關懷的長效機制,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
③做好就業(yè)指導工作,構筑學生成長成材導航系統(tǒng)。大學培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最終必須得到社會認可并且被接納。以學生為本,就要構筑學生成長成材導航系統(tǒng)。應突破傳統(tǒng)的學生實習方式及管理辦法,讓學生的實習在階段安排與內容上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互為促進,并且在學生實習單位安排上根據(jù)企業(yè)的不同特點、要求、學生特長,允許企業(yè)和學生的雙向選擇;同時,把企業(yè)好的培養(yǎng)方式作為學校的授課方式,使學校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一畢業(yè)便能很快地適應一些企業(yè)的節(jié)奏。
3.從學生本身需求出發(fā),拓展學生素質,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形成與第一課堂良性互動。①開辟第二課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第二課堂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一項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過豐富校園精神生活,充實學生精神生活,從而穩(wěn)定學生思想,幫助他們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因此,第二課堂是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形式,扎實有效,穩(wěn)定持久地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有效載體。
②深入有效地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的第二課堂建設,拓展創(chuàng)新素質。構筑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系統(tǒng)化工程,形成長期、系統(tǒng)和完整的創(chuàng)新體系,以可見的、學生能參與的實際平臺為出發(fā)點,結合“雙休日工程”,為廣大學生的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日常化、全方位的服務??茖W設計“雙休日工程”。充分發(fā)揮“雙休日工程”這一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創(chuàng)新載體,突出素質教育主題,通過開展校園文化、人文藝術教育、社會實踐、創(chuàng)業(yè)實踐等雙休日活動,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機制,使之成為學生追求自我實現(xiàn)、提升職業(yè)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搖籃。
③繁榮校園文化,強化社團的素質拓展中心。高校要從自身特點出發(fā),成立與專業(yè)相關的各類學術興趣小組和社團,并從中重點發(fā)展和扶持極富特色的各類協(xié)會,在協(xié)會組織活動策劃和經費上給予一定支持,通過特色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協(xié)會活動,賦教于樂,在活動中檢驗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水平,在繁榮校園文化的同時拓展自身素質。
總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才能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自覺主動地去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尤其是當前青年學生個性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以學生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對青年學生個體的重視和關注,促使教育者加強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和研究,真正承認和尊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優(yōu)秀個性特征和良好素質的社會主體,從而能夠有效地面對生活、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形成大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最終促進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進步和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豐宗國.“生命線”何以會經常“斷電”[J].山東教育,2005,(Z5).
[2]伍凱.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再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3]沈萍,徐小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個調整[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2,(1).
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