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學者看待教育本質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即哲學視角,人的視角,和社會視角,并且哲學視角非常之盛行,而本篇文章就是要以一些視角來分析一下農民工的教育問題。教育的本質就是要解放人和發(fā)展人,要享有權利,如果連一些最起碼的培訓和必要的培養(yǎng)都沒有,僅僅談農民工的教育問題,無非就是文字上的你來我往,與教育的其中一個作用即人文關懷背道而馳!
[關鍵詞]教育本質 農民工教育問題 人文關懷
現狀——農民工普遍教育缺失:農民工教育問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我國制度的完善,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實際上農民工的處境非常尷尬,城市人不承認農民工的地位,農民也認為農民工不屬于農民了,他們是屬于被排斥在城市體制外的那一部分。
隨之而來的是農民工的許多權利遭到無端的剝奪,理應受到的教育培訓權利也在一點點流失。據《天津日報》(2006年10月2日)載,我國只有9.1%的農民工受過專業(yè)技能培訓。“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課題組”調查了兩家大型國有企業(yè)各階層的受教育情況,表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yè)內高級負責人的培訓時間平均為548天,中層負責人為456天,辦事人員140天,生產工人僅為54天,運輸工人僅為49天,商業(yè)營銷人員僅為12天。可見與組織負責人和辦事人員相比,工人所接受的培訓少得可憐!受傳統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影響,農民進城當了工人,還不能與城市工人相提并論,不能享受城市職工的各種政策待遇,他們的地位還在工人之下,因此接受培訓的機會就更少了。
教育培訓勢在必行:從理論上來說,一個真正的“市民”必須是一個真正的“文明人”或有一定“科學素養(yǎng)”的人,這是城市化對市民文化培養(yǎng)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以說農民工要轉化為“市民”,必須得先是“文明人”。而通過教育培訓手段可以幫助農民工向“文明人”過渡,當然并不是說農民工不是文明人,而是農民工可以通過教育發(fā)展完善自己!
從實踐來說,農民工對教育培訓有需求,但機會相對較少。在理論上一般把勞動力市場分為兩個市場,第一市場是技能勞動者市場,一般工資較高、勞動條件較好,而往往也要求勞動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第二市場是非技能勞動者市場,它一般工資較低、工作條件差,它對勞動者的教育背景、技能等要求也較低。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他們大多選擇在第二市場就業(yè)。調查顯示,84.8%的農民工都有培訓的需求,許多人都希望能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個人素質,改變工作條件,從而獲得相對較好的福利待遇。由于珠三角企業(yè)多是“三來一補”型的,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所以在教育培訓專業(yè)的選擇上,電腦、會計、報關、外語等實用專業(yè)占了70%以上,但仍有一部分外來工表現出對文化素質教育的渴望,這也是一個可喜的轉變。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現行體制下,這些外來農民工很少有獲得教育培訓的機會,有64%的人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有22.5%的人參加了企業(yè)的培訓,僅有13.5%的人接受了由社區(qū)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
從長遠來說,農民工孩子的教育以及實現我國義務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但農民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十分不利,它會導致社會和學校對兒童教育難度的增加。
構筑指向和諧生存的農村教育:教育的本質——人生存。教育在人類社會形成之初其存在的理由是:人類不及動物那么健壯,可以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自己覓食生活了。所以人類的教育在產生之初是為了讓人可以維持生存,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教育已經被“異化”了,教育不再直接指向人的生存,教育更多的時候是人獲得權利、財富的工具;是人向上攀爬的階梯;是人獲得工作的通行證。對現代社會人類教育的“異化”現象,我們很難做出這一現象是教育的進步還是倒退的判斷,我們也不能說今天的教育比過去的教育高明多少,過去的教育是適合過去社會生活的,而現在教育的必須以我們的社會的現實為出發(fā)點。
“教育就是解放人”,也是人類得以進步的根源所在。農民工教育應該指向發(fā)展的層面,通過調查表明,農民工的精神層面極度貧乏,除了打牌,逛街,甚至有看黃色書籍和暴力的傾向,對于讀書和旅游以及審美方面的知識和理解只能用“無知”來形容,而且有關資料表明,農民工也是城市犯罪的一個來源,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引導,在培訓農民工技術的過程中加入人文關懷的內容,并且組織學生為農民工子女進行義務上的教育,使他們的價值觀與主流的價值觀能趨于一致,那么農民工在城市就會受到城市居民的認可,并且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從而在農民工自身發(fā)展的情況下,社會也得到了發(fā)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農民工教育要想獲得徹底的貫徹和發(fā)展,就要立足現代人的、社會人的生存,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會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和適合人需要的教育。教育就其本質上說是為了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而存在的一種活動。所以說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問題,理所應當,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理解教育本質的內涵,一步步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蒙梁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教育本質問題研究視角的綜述[J].廣西大學學報,2005-7 140-143.
[2]楊正喜,唐鳴.論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權[J].教育與職業(yè),2006-3 3-7.
[3]王青,趙民惠.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社會學分析[J].成人教育,2005- 5 34-38.
[4]俞學琴.社會流動視角下的農民工教育培訓[J].教育探索與培訓,2006-7 41-44.
[5]黃培森,劉昌波.試論文化反思對教育本質回歸的影響[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01 95-97.
[6]曾小舟.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政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12 6-8.
[7]酈平.精神關懷: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回歸[J].當代教育科學,2006-11 54-60.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江蘇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