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強與發(fā)展,中外公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不僅中國打開國門,讓更多的外資企業(yè)涌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更多的中國企業(yè)發(fā)展壯大走向世界。但是,由于中外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其社會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經營理念、企業(yè)行為方式等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正確認識中外雙方的文化差異,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融合,對促進雙方企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公司簡介;差異;事例分析;文化分析
公司簡介是對一個公司各方面情況的綜合介紹,一般包括公司名稱、地位、經營范圍,發(fā)展歷史,經營理念,企業(yè)目標等。但由于不同自然和人文條件影響,以及多元不確定的國際文化環(huán)境和摩擦,中西方的文化與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現對中外公司的簡介進行比較以發(fā)現其差異。
1差異及實例分析
通過簡介對企業(yè)進行宣傳,拉動企業(yè)外部發(fā)展,吸引資本投入的方式不同。西方文化重直線思維,在表達時直截了當,習慣先說要點,然后再把各種屬性、特點、聯系等一一補進。而東方文化重曲線思維,習慣于從側面說明,先闡述外圍的環(huán)境,最后點出話語的信息中心。體現在企業(yè)簡介上就有如下特點:外國的企業(yè)側重于強調未來的既得利益,從而讓外部感到該企業(yè)發(fā)展的實力強大,投資該企業(yè)可以得到很大的利潤;而中國的企業(yè)側重于以過去為導向,強調所取得的成績,從而向外部展示自己很強的實力。
以卡特彼勒與中國移動通信為例。卡特彼勒在介紹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后,進一步強調股東利益股東收益:
卡特彼勒致力于為我們的股東帶來豐厚的利潤。我們……采取的戰(zhàn)略性增長舉措,有望在今后的幾年中實現豐厚的股東回報。
卡特彼勒由此吸引資本。而在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的簡介中則首先說明在我國移動通信大發(fā)展的進程中,中國移動通信始終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并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已建成一個覆蓋范圍廣、業(yè)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移動通信網絡。接下來回顧過去,強調所取得的成績:
中國移動通信已連續(xù)5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世界500強,最新排名第224位。在中國企業(yè)聯合會和中國企業(yè)家協(xié)會組織的“2007年中國企業(yè)500強”評選中,列中國企業(yè)500強綜合榜第四位,列服務企業(yè)500強第二位。上市公司成為連續(xù)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級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國企業(yè)。
中外企業(yè)簡介的寫作風格、表現形式不同。西方文化重抽象思維,講求概念分析、邏輯推理,強調“不具任何價值色彩的事實”。東方文化重形象思維,講求以形見理,以美啟真,強調“根據某一清楚界定之立場以判定之'目標或結果'的價值”。由此體現在簡介中:外國企業(yè)的簡介在表達方面,語言簡潔,描述客觀,只是明確的說明公司的狀況;而中國的公司主觀成分較多,往往在最后還會融入一些表達決心希望,鼓舞激勵類的語言。
以通用汽車公司與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為例。通用汽車 只是利用數據很客觀描述企業(yè)形象:
通用汽車在中國建立了7家合資企業(yè)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超過20,000人。通用汽車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歐寶、Saab薩博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產品, ……2006年,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汽車產銷總量876, 747輛,比2005年增長31.8%。
寶鋼在描述了其多元化發(fā)展戰(zhàn)略、國際化經營戰(zhàn)略及生產方式后,還進一步宣傳:
寶鋼堅持以人為本,秉承嚴格苛求的精神,走學習創(chuàng)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標……寶鋼熱心回報社會,資助社會公益事業(yè)。先后設立了寶鋼藝術獎……寶鋼為“希望工程”捐資近九百萬元……寶鋼和社會一起成長,回報社會是寶鋼長期的追求。寶鋼充滿活力與發(fā)展機會,期待與您共創(chuàng)現代生活。
2文化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特別是中西文化背景帶來的差異,在中外公司簡介中有多方面的表現。根據以上兩點不同概括來說,這些原因主要有:
2.1思維方式方面。思維方式的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
中國是相對比較閉塞的大陸性地理環(huán)境,較少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壓力,人們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廣袤的陸地形成了中國人博大的胸懷,表現為驚人的忍讓與超然。較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環(huán)境使中國人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在本土之內,善于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鑒”,而空間意識淡薄。這種內向性思維是中國人求穩(wěn)好靜的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的主要根源。
西方國家大多數處于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huán)境,工商業(yè)、航海業(yè)發(fā)達。同時,海洋環(huán)境的山風海嘯動蕩不安,也構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間拓展與武力征服的個性。他們的思維是也不受地域限制,偏向于重視空間。外向型思維導致了他們求新、求變、好動的性格。
2.2價值觀方面。價值體系核心構造有所不同。(以中美為例)
西方人是典型的“未來取向型”(future orientation)。他們很珍惜未來可以帶來的進步與發(fā)展,忽視過去,甚至很大程度上意識不到現在的存在。這是因為他們相信人類自己能夠掌握控制環(huán)境,而不是命運。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未來為取向,在各個方面確立短期的計劃,設立目標一步步實現。而在中國,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是以儒家倫理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他們強調“謙虛是一種美德”的價值觀,以過去為取向,不斷回顧所做、所經歷的事情,時刻反省提高,以實現自我的不斷完善。
2.3另外一點反應在文化上的區(qū)別就是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
美國人說話直接,直入主題,而中國則講究含蓄,婉轉。這與價值觀念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西方文化認為人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一方面是獨立的個體,一方面 是社會的一員,而往往個人的存在被看成群體存在的前提。整個社會極力推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都有自由表達個人思想、意愿的權利與自由,十分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
東方文化則認為,先有群體后有個體,個體是群體的一員。中國人自古強調群體價值,這與孔子的儒學思想有密切關系。中國強調“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強調團結就是力量。集體主義也成為中國社會中個人與團體、個人與個人關系的基本準則。
總結:正如卡爾·普利布蘭姆在《思維方式之矛盾》中所指出的:“世界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與和睦的關系之所以受到阻礙,不是由于語言的復雜多樣,更由于思維模式的差異與價值觀的不同?!比缃耠S著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外交流越來越多,因此,要實現中外更好的合作,就應當意識到這種差異,充分把握好中外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并以此為指導,促使雙方更有效、更成功的實現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Lineu Davis 《中西文化之鑒》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趙秀峰. 企業(yè)文化的民族特色和融合趨向[J ]1中外企業(yè)文化,1999 , (10) 1
[4].魏光奇. 《天人交際:中西文化觀念比較》.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楊舒. 《語言文化比較研究》.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6].東廣杰,李露亮. 《魅力與魔力:中西文化透視》. 紡織工業(y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