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理解現代化建設的概念和內涵之基礎上,探討了實現供水現代化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供水能力;供水水質;水廠設施;供水管網;供水企業(yè)管理
城市供水現代化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即供水能力適度超前;供水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供水生產安全、可靠、先進、高效;供水管網配套齊全、管理科學;供水企業(yè)管理實現信息化,服務達到全方位滿意。
1 供水能力
1.1“供需比”達到1.1~1.2
城市的供水能力和城市最高日需水量之比稱為“供需比”,供需比是衡量城市供水能力能 否滿足社會需要的一個重要指標。長期以來城市供水短缺,全國平均供需比從1973年開始下降,1988年最低達到0.83,供水普遍緊張;然后開始回升,1996年基本平衡,1998年達到1.2。由于城市供水能力需要適當超前,加上水廠建設需要較長的周期,現代化城市供水的供需比保持在1.1~1.2是必要的。
1.2 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普及率達90%以上
世界發(fā)達國家的供水普及率已在90%以上,日本在1993年就達95.1%,2000年則要求國內所有居民都能飲用自來水。我國城市供水普及率已達94.65%(浙江省為99.87%),但如果將農村算在內就相當低了,因而要打破城市和農村的界線,跨地區(qū)、跨行政區(qū)域發(fā)展,實施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使供水普及率達到90%。
1.3 輸配水能力
供水能力不僅包括水廠的生產能力,還要包括管網的輸配水能力。管網的壓力要保證所有用戶的水龍頭能隨時放得出水,而服務壓力和城市的供水方式、建筑層次、地形特點有關。每個城市都應該科學地制定相關標準并進行晝夜考核,現代化城市不允許存在供水不足的低壓區(qū)。
2 供水水質
2.1 水質標準要和國際接軌
國家衛(wèi)生部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中新增了許多指標,同時提高了某些原有指標的標準,如將濁度由3 NTU改為1 NTU,并將有機物綜合性指標(耗氧量)作為常規(guī)檢驗項目。特別澄清了生活飲用水是指供給居民作為飲水和生活用水的水,這就為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國際接軌創(chuàng)造了條件。當務之急是全國所有的城市自來水都應該執(zhí)行新的水質規(guī)范并加以考核,不達標的就要采取新的處理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激勵供水事業(yè)的發(fā)展。
2.2 消除管網污染,龍頭水可以直接生飲
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規(guī)范》是城市自來水的普遍要求也是最低要求?,F代化城市的供水水質應達到發(fā)達國家自來水水質的實際水平(比國家標準高得多)。例如發(fā)達國家的濁度標準 為1 NTU,但他們的出廠水實際上可達到0.03~0.04 NTU;日本還規(guī)定了水的“舒適性指標”,要求濁度<0.1 NTU,耗氧量<3 mg/L。達到水質標準是指用戶的龍頭水質而言,現代化的城市供水出廠水水質不僅應該達到發(fā)達國家的實際先進水平,而且要消除管網的二次污染,保證龍頭放出來的水是可以直接生飲的。
3 水廠設施
保證不間斷地供應優(yōu)質水是水廠生產的根本任務?,F代化城市水廠設施應能保證供水安全可靠、先進高效。
3.1 要有確保水質的處理工藝
盡管水源水質發(fā)生了“豐富多彩”的變化,但水處理工藝的基本手段仍然是混和、反應、沉淀、過濾、消毒的常規(guī)處理。雖然常規(guī)處理的水平提 高了許多,但是對于受到有機物污染的水源是很難用常規(guī)處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此,國外的經驗一種是引水,如美國、澳大利亞;另一種是在常規(guī)處理基礎上增加深度處理,在歐洲幾乎大多數水廠都已經實施?,F在是到了該大聲疾呼、大力發(fā)展深度處理的時代了。水廠的處理工藝應以確保水質為前提,對Ⅱ、Ⅲ類水源的水廠都應該上 深度處理或生物預處理,Ⅲ類以上的水源都應該上生物預處理加深度處理,現代化城市的水廠要有確保水質的處理工藝。
3.2 要有先進的加藥方法
我國水廠的藥劑品種和加藥方法幾乎是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混凝劑只有鋁鹽或鐵鹽,難得見到助凝劑,加藥設施就是溶解池和溶液池,工作環(huán)境臟、亂、差。國外的水廠則以任何情況下都能確保水質為前提,準備了7~8種藥劑以應付原水水質的變化,在加藥方法上大量推廣液體藥劑密閉傳送(原料不落地)。這是我國和發(fā)達國家水廠的明顯差距,要下力氣改變。
3.3 要有可靠先進的設備
現代化的水廠應不斷地淘汰時間過長、效率過低的陳舊設備和儀表,設備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要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生產優(yōu)質水,并確保生產安全、可靠。
3.4 要實現自動控制
水廠的自動控制主要有:生產過程的重要參數實行自動監(jiān)測;加氯加礬、沉淀池、濾池及泵房、變電所的自動控制及計算機管理;完整的DCS系統(tǒng)。水廠的自動控制應根據生產規(guī)模確 定而不能盲目攀比,應該制定水廠自動化設計標準、驗收規(guī)范、運行規(guī)程,一座現代化水廠除了中心調度室和化驗室以外都應該可以做到無人值班。
3.5 環(huán)境要優(yōu)美、管理人員要少
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水廠的特色,水廠越先進則管理人員越少。國外10×104m3/d的水廠只需3~5人管理,當然這里也有體制問題,應該提倡社會分工,有各種專業(yè)性的維修公司和原 料供應商,這是現代化水業(yè)發(fā)展的趨勢。
3.6 水廠的污水要進行處理
環(huán)保部門已經開始不讓水廠污泥直接排入水體,現代化水廠應該對水廠污水進行沉淀、濃縮和脫水處理。
4 供水管網
目前大多數城市管網建設滯后于水廠建設,而管網是供水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供水現代化建設中要加以重點解決。
4.1 消除管網的二次污染
消除管網二次污染的措施有:加快更換已腐蝕、使用多年、陳舊的鑄鐵管,大量采用球墨管和非金屬管,并在水表出戶的改造中將室內鍍鋅鋼管更換成不銹鋼或鋼塑復合管,改造或取 消居民住宅的屋頂水箱。
4.2 降低漏損率
要對爆管[爆管次數/(km·a)]進行考核,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努力降低爆管次數,提高修漏及時率。降低漏損率已經成為供水企業(yè)的重要任務,1999年全國平均漏損率達15.14%(浙 江 省為18.22%),建設部已經要求將漏損率下降到12%,而現代化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率應低于10%,還要使“維修率/100 km”、“投訴率”、“千戶服務人口配置”、“管網運行費用/(km·a)”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3 建立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
要對管網開展普查,摸清管網現狀,建立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實現管網的科學管理。
5 供水企業(yè)管理
5.1 建立城市供水信息網絡
信息技術是當前世界進步的潮流,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業(yè)化之后的一個新的歷史 發(fā)展階段。城市供水企業(yè)本身的信息量很大,如水源的水量、水質、水位,制水生產過程,歷史資料,出廠水的壓力及水質,電耗及藥耗,管網的圖檔資料,搶修記錄,生產調度,壓力控制及管網水質,還有財務、材料、計劃、工資、報表及歷史數據等。企業(yè)外信息就更多了,如所有用戶的用水狀況、水表、水量、收費記錄、用戶來電來訪、上級指令和與供水有關的政策文件、科研成果、專家論述、國內外供水企業(yè)動態(tài)等。企業(yè)信息化就是將所有這些信息進行獲取、存儲、處理、通訊、顯示和應用,其核心就是計算機、軟件和通訊。為此要逐步做到:將所有信息用局域網和通過城市信息網絡或其他通訊手段聚集在一起,并用先進的軟件以最方便的辦法供決策層、高級管理層、普通工作人員使用。
5.2 逐步達到經營電子化
將所有用戶的水表和用戶信息集中到公司計算機中心和熱線處理中心,并利用城市信息網絡將企業(yè)、銀行、用戶聯網,使抄表、開戶、注銷、變更統(tǒng)統(tǒng)都可在計算機上進行,甚至開設窗口和用戶在機上對話、征求意見,盡快幫助用戶解決有關問題。最后還要與全國乃至全世界自來水公司及有關部門聯網以共享信息資源。這些絕不是天方夜譚,國內現有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其投資也并不昂貴。只要觀念更新,加上引進人才就可以開始實施,現在許多自來水公司正在進行實踐。絕不能在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時失去機會,只有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使服務達到全方位滿意,才能實現供水現代化。
結語
總之,實現供水現代化,一要將供水現代化提到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上來,否則在解決了水量的問題后,城市供水行業(yè)有可能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二要取得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實施供水現代化只靠供水企業(yè)努力是不行的,政府的幫助和支持最好的體現是由建設部制定一系列實現現代化供水的各項考核指標或規(guī)定,這就會形成一個前進的動力,就會極大地促進供水企業(yè)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