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2年1月引入突尼斯軟籽石榴試栽。經(jīng)5年栽培觀察,該品種果實近圓形,有棱肋;平均單果重510g,最大果重1040g;果皮薄,光潔明亮,陽面鮮紅間濃紅;平均出籽率61.3%,籽粒紫紅色,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17%;品質(zhì)上等;耐貯運。栽植株行距2m×4m,采用自然開心形,合理修剪、疏花疏果、加強肥水管理;栽后第3年平均666.7m2產(chǎn)量437kg,第4年705kg,第5年達1029kg。
關(guān)鍵詞:突尼斯軟籽石榴;引種表現(xiàn);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S66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910(2008)05-0032-03
突尼斯軟籽石榴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從突尼斯引進,2003年我站引進試栽。經(jīng)5年的栽培觀察,該品種表現(xiàn)早果性強,豐產(chǎn),果個大,品質(zhì)優(yōu),抗逆性強,耐貯運,商品價值高,經(jīng)濟效益顯著,是一個市場前景好的石榴優(yōu)良品種。
1 引種園基本情況
引種園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鹽水村委會科技示范園內(nèi),面積0.3hm2,土壤為砂壤土,土層深厚,肥力中等,pH值7.2-7.5,排灌條件良好。該地海拔1600m,年平均氣溫15.7℃,7月極端最高氣溫38.3℃,1月極端最低氣溫-2℃,≥10℃的有效積溫48560℃,年降水量750mm,無霜期216天,年均日照2458小時,屬亞熱帶氣候。
2 引種表現(xiàn)
2.1 植物學特征和生長結(jié)果特性
該品種1年生枝紅色,具四棱;多年生枝細長,多數(shù)彎曲,刺枝少。幼葉狹長橢圓,濃綠?;t色,花量大。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萌芽率和成枝力中等,枝條較密。以中、短果枝結(jié)果為主,易成花,自花授粉結(jié)實率高,早實豐產(chǎn)性強,栽后第3年結(jié)果,第4年平均666.7m2產(chǎn)量437kg,第5年705kg,第6年達1029kg。
2.2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果實近圓形,果形端正,有棱肋。平均單果重510g,最大果重1040g。果皮薄,厚4.1mm,光潔明亮,陽面鮮紅間濃紅。平均出籽率61.3%,籽粒紫紅色,百粒重56g,籽軟。汁多濃甜,有清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17.0%,品質(zhì)極佳。耐貯運,常溫下可貯存60天,冷藏可貯藏5-8個月。
2.3 物候期
在云南會澤縣,2月上中旬萌芽,3月中旬展葉,3月下旬現(xiàn)蕾,4月上旬開頭批花,5月初開二批花,5月中下旬開三批花,6月中旬出現(xiàn)生理落果,8月下旬果實開始著色,9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發(fā)育期約145天,11月下旬落葉。
2.4 適應性和抗逆性
該品種適應性強,耐旱,山地和平地栽培均能正常生長結(jié)果。不耐澇,低洼積水地塊不宜種植。對干腐病、枯枝病有一定抗性,對早期落葉病、煤污病抗病力較弱。
3 主要栽培技術(shù)
3.1 園地的選擇
石榴為喜光樹種,適宜溫暖的氣候條件。在會澤縣,園地應選擇海拔1300—1700m,pH值6.5-7.5,年均溫14℃~19℃,生長期溫度18.5℃~39℃,休眠期平均溫度10℃-14.2℃,絕對最低溫度-3℃,年降水量600~1000mm;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交通方便,水源條件好,光照充足的背風向陽的地塊。土壤以砂壤土、油沙土或經(jīng)過改良的山地淤土、河灘地和峽谷坡為好。山地坡度應小于20度。河灘地和平地地下水位不要高于2m。
3.2 合理密植
栽植株行距2m×4m或2m×3m,南北行向。栽前按株行距挖深、寬各1m的定植穴。每穴施農(nóng)家肥40-50kg和1kg復合肥,與表土混勻后回填,把底土填入上層高出地面10~15cm。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栽植。選用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壯苗。將苗木按原來的深淺栽入,舒展根系,踏實灌透水,用塑料薄膜覆蓋樹盤。定干高度60~70cm。每隔15~20天澆1次水,連澆2—3次。
3.3 土肥水管理
每年冬季深翻土壤。山坡地或較粘重的土壤深翻50-60cm;土層深厚的砂質(zhì)土壤深翻30~40cm。生長季進行多次中耕除草。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全園淺耕,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溫,促進根系活動。夏秋季進行深中耕,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及通氣不良。使用化學除草劑應按要求的濃度和藥量使用,注意在無風或微風天氣噴藥,以免除草劑飄灑傷害葉片。
幼樹、初結(jié)果樹行間可間作豆類、薯類、瓜類,以及多種蔬菜和藥材。間作時要留出樹盤。
定植后第1年的3月上旬株施尿素100g,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株施復合肥150g;3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隔15天用0.3%尿素加0.3%~0.5%磷酸二氫鉀噴葉1次。第2年以后根據(jù)樹勢和產(chǎn)量每年秋季9-10月在樹冠外緣滴水處挖深50em、寬60cm的環(huán)狀施肥溝,株施農(nóng)家肥30-50kg;2月中旬株施尿素250-300g,謝花后株施復合肥250-350g,5月下旬株施硫酸鉀200-300g。盛花期噴0.3%尿素加0.2%硼砂以提高坐果率,謝花后每隔15天噴1次0.3%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連噴3~4次。
每年春季萌芽前灌水,促使萌芽整齊、春梢生長和花蕾發(fā)育,時間宜早不宜遲。盛花期過后灌水結(jié)合追肥,促進幼果膨大和花芽分化。采果前灌水,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增大,為翌年豐產(chǎn)奠定基礎(chǔ)。石榴樹怕澇,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平地石榴園挖排水溝及時排水;低畦地可采用深溝高畦建園,既可排水,又可降低地下水位;山地石榴園要做好水土保持,做到能蓄能排。
3.4 整形修剪
樹形采用自然開心形。干高60cm,樹高1.5-2m,3個主枝的角度為60度。每個主枝上配置3~4個側(cè)枝,全樹共有9-12個側(cè)枝,主、側(cè)枝上配置20個左右的大、中型結(jié)果枝組。幼樹修剪主要是盡快擴大樹冠,培養(yǎng)骨架。冬剪時對主、側(cè)枝的外圍延長枝短截,剪留40-50em;疏除直立枝、過密枝、交叉枝等,以利于通風透光。夏剪以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果實品質(zhì)和促進花芽分化為目的。疏除主枝上的競爭枝、徒長枝、背上枝;對有空間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無空間的及時疏除;對旺枝進行環(huán)剝、環(huán)割以促進花芽形成和果實生長。結(jié)果樹冬剪時疏弱枝留強枝,疏除密擠枝、無用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保持冠內(nèi)有較多的有效結(jié)果部位;對冠內(nèi)多年生下垂枝、細弱冗長枝和衰老結(jié)果枝組,回縮到良好分枝處,并注意抬高枝頭角度,增強其生長勢。
3.5 花果管理
為提高坐果率,盛花期噴0.3%的尿素加0.2%的硼砂?,F(xiàn)蕾后能辨認喇叭花(不完全花)和筒狀花(完全花)時,盡早疏除喇叭狀花,每隔10天疏1次,并疏去全部第3批花。生理落果后進行疏果,每個花序留1個果,果間距25em,葉果比40:1。樹冠內(nèi)膛和中下層要多留少疏,樹冠外圍和上層多疏少留;旺樹多留、弱樹少留;下垂果多留,背上果少留或不留。5月下旬對幼果噴一次殺菌、殺蟲劑后,進行果實套袋。9月上旬,果實近成熟時去果袋,促進上色。
3.6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石榴干腐病、早期落葉病、枯枝病、石榴桃蛀螟、青刺蛾、桃小食心蟲。冬季清除病蟲枝、枯枝、落葉,集中燒毀;冬季修剪后至萌芽前,噴3-5°Be的石硫合劑,以消滅越冬病蟲。開花前、后各噴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代森錳鋅800倍液。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隔15天噴1次大生M-45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1:2:200倍的波爾多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早期落葉病、枯枝病和干腐病。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各噴1次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50%殺蟲螟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防治石榴桃蛀螟。6月上旬、7月中旬各噴1次30%桃小靈乳油或20%滅掃利3000倍液防治青刺蛾、桃小食心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