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上發(fā)生的早期落葉病主要有褐斑病、灰斑病、圓斑病、輪斑病和斑點落葉病等,其中,斑點落葉病較難防治。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叫褐紋病,主要危害葉片、嫩枝和果實。展葉20天內,嫩葉易受害。發(fā)病初期,葉面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紫紅色斑點,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病斑相連,最后葉片干枯脫落??諝獬睗駮r,葉正反面均長出黑色或黑綠色霉狀物,為灰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后期灰斑病菌二次寄生于病斑上,使病斑中央變?yōu)榛液稚粱野咨?,有的病斑破裂或穿孔。高溫多雨季?jié),病斑迅速擴大,形狀不規(guī)則,病葉部分或大部分變褐色。發(fā)病重的幼葉生長受阻,扭曲變形,全葉干枯。夏秋季節(jié),病菌可侵染葉柄,產生暗褐色凹陷斑,染病葉片隨即脫落或從葉柄病斑處折斷。徒長枝或1年生枝條染病后產生褐色或灰褐色病斑,芽周變黑,凹陷壞死;輕度發(fā)病枝條,只有皮孔裂開。果實染病后癥狀表現有黑點型、斑點型和果點褐變型。斑點型最常見,在幼果染病后果面上產生黑色發(fā)亮小斑點或銹斑。6月中旬至8月上旬被侵染的果實呈褐色病斑,直徑2—3cm,有時達5cm,并易在病健交界處開裂。近成熟期果實受害,果面出現褐色病斑。貯藏期的病果病斑擴大或腐爛,遇高溫時易受二次寄生菌侵染致果實腐爛。
該病菌屬真菌類半知菌亞門。是輪斑病的強毒菌系,對蘋果葉片具有很強的致病力。病菌以菌絲在受害葉、枝條或芽鱗中越冬。翌年春季降雨后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從皮孔侵入初侵染,其后進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期:第1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使春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2高峰期在9月份,使秋梢發(fā)病,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春季侵染后一般7月份開始發(fā)病,引起斑點落葉;秋季侵染后,9月份葉片開始脫落。
該病的發(fā)生流行與氣候、品種、樹勢強弱、施肥、密度、光照、樹體負載量、園內排灌等密切相關。春季干旱,病害始發(fā)期推遲;夏季多雨,發(fā)病重;前期干旱,6月中旬連陰雨多易發(fā)生;秋雨早的年份,此病大流行。元帥系等品種易感此病。樹勢強,發(fā)病輕;樹勢弱發(fā)病早而重。施肥以化肥為主的蘋果園易發(fā)生此病。株行距2m×3m或3m×3m的密植園,再加連年重冬剪,輕夏剪,造成果園郁閉,通風透光性差,易引起斑點落葉病的發(fā)生。留果過多,樹勢變弱,發(fā)病重。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不能及時排水的果園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如紅富士等。②合理密植。株行距不應小于3m×4m。③加強果園管理。結合冬剪進行清園,減少越冬病原基數;生長季節(jié)及時清除園內及樹上病葉、病枝、翹皮、地下落葉,并集中燒毀,減少初侵染源;及時進行夏剪,達到通風透光;萌芽前要噴石硫合劑等殺菌劑。④合理施肥。增施農家肥、生物K肥或生物固氮肥等肥料,增加土壤養(yǎng)分,改善土壤結構,保證果樹生長周期的養(yǎng)分均衡供應,特別是注意Fe、zn、B等元素的供應。⑤根據氣候變化采取措施。久旱突降大雨,易造成生理不適應而突發(fā)落葉,雨后放晴后應及時噴高效殺菌劑并配合葉面噴肥;秋雨連綿,濕度過大,秋梢徒長易引起中下部葉片早衰脫落,應及時摘心、剪除部分秋梢,保證通風透光,改善園內小氣候。⑥化學防治主要是掌握適時防治。干旱時可推遲噴藥,反之則要提前,而且用藥次數相應多些。一般5月中旬后每隔10~15天,交替噴布1次優(yōu)質的保護性殺菌劑70%代森錳鋅600~800倍或80%大生800倍液與治療性殺菌劑62.25%仙生,10%苦參堿,3%多抗霉素800~1000倍,70%乙磷鋁錳鋅500~800倍或50%撲海因600倍液。最佳噴藥時間為雨前,噴藥后當天下雨應補噴。藥劑要充分溶解釋稀,噴藥要周到、均勻,不可漏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