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領導人對于沒有成效的會議表現(xiàn)出煩躁的情緒,他們不停地進進出出,就像參加一場無聊的宴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于4月2日至4日在羅馬尼亞舉行。這次會議號稱北約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是這個軍事組織明年60周年誕辰之前的最后一次首腦會議。
宏大場面之外,會議卻難有新意。兩年前北約首腦會議討論過的內容再次成為議題,即阿富汗駐軍、北約繼續(xù)東擴和角色定位等問題,北約各成員國就上述問題的分歧也一如既往地難以調和。難怪已有西方外交官說北約峰會內容“乏味”,西方媒體則認為這是北約“中年危機”逃不掉的尷尬局面。
阿富汗告急,布什不愿意面對
北約是冷戰(zhàn)產(chǎn)物,成立時以北大西洋為“勢力范圍”。如今聚首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北約各成員國領導人的目光卻鎖定阿富汗,因為北約在當?shù)氐能娛滦袆訉嵲陔y如人愿。
去年是北約駐阿部隊死傷最多的一年,有超過230名西方士兵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喪生。同一年,阿富汗鴉片產(chǎn)量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為在逃的塔利班余黨提供資金保障,令北約部隊實施軍事打擊的難度增大。
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瓊斯說:“北約在阿富汗沒有取勝,確實無錯。”他最近主持出臺一份報告,評估阿富汗局勢。
北約當前在阿富汗駐軍有4.3萬人,其中約1/3為駐阿美軍。與駐阿美軍一道,加拿大、英國和荷蘭部隊承擔了當?shù)刂饕鲬?zhàn)任務,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北約國家的部隊則駐扎在阿富汗相對安全的地區(qū)。
北約駐阿部隊指揮官認為,只要增加駐軍就有望贏得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然而事與愿違,北約內部就駐軍問題難達一致。
關于是否繼續(xù)駐軍阿富汗,荷蘭、西班牙和德國等國家猶豫不決。在阿南部坎大哈有2500駐軍的加拿大明確表示,只有得到至少1000兵力的支援,才會考慮繼續(xù)駐軍。澳大利亞并非北約成員國,在阿富汗有1000駐軍,但這次也表示如果得不到增援將撤出部隊。這樣一來,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只能更多依靠美國,盡管后者難以脫身伊拉克。
北約首腦會議開幕前不久,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警告說,如果不妥善解決有關分歧,駐阿部隊問題可能分裂已經(jīng)存在59年的北約。蓋茨說,北約可能淪為一個雙重軍事聯(lián)盟,其中“有的盟國愿意為保護人民安全奮斗至死,有的則不愿意”。
美國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歐洲項目主任朱莉安娜·史密斯認為,正如2006年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一樣,阿富汗問題成為今年會議焦點所在。他說:“有關這個問題的激烈討論,好似立刻抽干了屋里的氧氣?!?/p>
有意思的是,許多國家領導人對于沒有成效的會議表現(xiàn)出煩躁的情緒,他們不停地進進出出,而布什一直呆在自己的座位上,后來在討論向阿富汗增兵的問題時,布什也感到累了,于是,他突然提前離席,一些助手甚至沒能趕上他的腳步。
一個或許要以“離婚”收場的組織
阿富汗問題注定主導即將開幕的北約首腦會議,不僅因為當前那里的戰(zhàn)況緊急,還因為此事關系北約存在的意義。
在北約的對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解散后,依然存在的北約就開始重新為自己設立目標、找尋定位。后冷戰(zhàn)時期,北約調整戰(zhàn)略,以“全方位應付危機戰(zhàn)略”取代“前沿防御戰(zhàn)略”,通過東擴和推行“和平伙伴關系計劃”竭力向中東歐和原蘇聯(lián)地區(qū)拓展影響,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冷戰(zhàn)中一槍未發(fā)的北約于1999年第一次參與軍事行動,借口“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派飛機轟炸當時的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
2001年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以來,打擊恐怖主義似乎成了北約存在的新目標,而阿富汗行動則是北約部隊參與的第一次地面戰(zhàn)爭。當?shù)剀娛滦袆拥某蓴∨c否,考驗著北約部隊的軍事能力,關乎這個軍事聯(lián)盟組織存在的意義。
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瓊斯認為,如果阿富汗行動失敗,“將危及北約作為一個可信、團結、有意義的軍事聯(lián)盟組織存在的前景?!?/p>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學者斯坦利·科伯認為,北約從頻繁發(fā)生的恐怖襲擊中找到存在的意義,但也可能因此而走向衰亡。他說:“今天的敵人不懼怕我們……而歷史顯示,軍事聯(lián)盟難以存活,它們通常以‘離婚’為結局?!?/p>
最近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再次表示對北約前景的擔憂。“北約如今的擔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因此我們更迫切需要有清晰的戰(zhàn)略視野,”他說,“我們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即來年我們需要怎樣的北約?”
普京加入論戰(zhàn),北約東擴受挫
北約東擴是這次首腦會議的另一重要議題,尤其是有望成為北約新成員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對此不僅北約內部分歧巨大,也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美國總統(tǒng)布什力主這兩個獨聯(lián)體國家加入該計劃。他在赴布加勒斯特參加首腦會議途中專程訪問烏克蘭,為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造勢的意圖相當明顯。然而,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主要歐洲國家卻對此公開反對。據(jù)北約有關規(guī)定,只有全票通過,新成員才能獲準加入。
而最終結果卻是,北約暫不允許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成員國行動計劃”,但承諾這兩個國家最終將加入北約。而這一結果是布什不愿看到的。
從表面上看,這是俄羅斯的勝利。普京在得知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未加入北約后的數(shù)個小時,才在暮色中抵達布加勒斯特,顯然是一種刻意安排。
媒體分析說,這是普京5月初卸任俄總統(tǒng)之前最后一次以俄羅斯國家元首身份出現(xiàn)在北約峰會上,如果北約趕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作出東擴的實質性舉動,普京難免會遭遇尷尬。因此,俄政府遲遲不肯證實普京是否會應邀出席北約峰會,以靜待北約領導人的決定。烏格兩國入約受阻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普京的勝利。
俄羅斯長期以來對北約的擴大持反對態(tài)度,但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只能眼看著北約一步一步向自己的家門口推進。算上此次峰會接納的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在布什任內,已經(jīng)有9個前華沙條約國加入北約。賴斯曾說,北約的擴大可能是布什最重要的歷史遺產(chǎn)之一。普京在日前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北約的擴大進行了嚴厲批評。北約方面辯稱,俄羅斯的鄰國加入北約后將給這些國家?guī)砻裰骱头€(wěn)定,因此對俄羅斯有好處。普京斥之為“胡說”。
(作者:新華社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