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巧妙地運用導語,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是從以下五種形式著手的:一、描摹實境,調動激情;二、借助詩句,陶冶情趣;三、講述故事,激發(fā)興趣;四、借助教具,創(chuàng)設佳境;五、陳述背景,補充信息。實踐證明:優(yōu)化課堂的導入方法,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導語 語文 課堂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75(2008)04-084-02
“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于漪
我第一次看到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老師的這段話,是在剛剛步出校門,初涉講壇時。這段話可謂“句句珠璣”,落在我的心坎上。一直以來,在教學實踐上,我總是有意無意地在導語設計上下功夫。實踐證明,巧妙地運用導語就像敲在學生心靈上的第一錘,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方法種種,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是從以下五種形式著手的。
一、描摹實境,調動激情。就是指讓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我在上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時這樣導入:一座城鎮(zhèn),縈繞著懷秀的湘西情調,充滿了靈氣的苗族風情,古樸純真!沱江水穿城而過,吊腳樓旁苗家少女赤足臨江,大山腳下薄霧繚繞。這里景色之美,古色古香,如入夢境……這就是鄉(xiāng)土文學之父沈從文先生的故鄉(xiāng)——《邊城》(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先生筆下的《邊城》,去感悟其中洋溢著的濃厚的人性美。這段導語勾勒出了邊城淳樸的民風民俗,我充滿激情的表達,很快就將學生帶入那純美的意境中,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又如我在教《祝?!窌r也是這樣做的:大雪漫天,狂怒吼吼,爆竹聲聲。在現(xiàn)代文學人物畫廊里,艱難地走出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發(fā)蓬松、目光呆滯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長的左手提著一個裝著只破碗的竹籃,干枯的右手拄著一支下端開裂的長竹竿。她,這就祥林嫂——魯迅著名小說《祝?!分械闹魅斯粋€慘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1924年3月25日發(fā)表在《東方雜志》上的小說——《祝?!?。(板書)這段導語描摹出祥林嫂的悲劇形象,學生們臉上都流露出同情與憐憫,課堂呈現(xiàn)出凝重而凄涼的氛圍,為整堂課定下了一個很恰當?shù)幕{。
可見,描摹具體的實境可以讓學生如臨其境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得到情感共鳴。
二、借助詩句,陶冶情趣。詩詞名句是濃縮的精華,它們的內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盡的,設計導語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詩情畫意的典雅氣氛,而且能創(chuàng)設“先聲奪人”審美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詩情畫意,體現(xiàn)出鮮明的抒情格調,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這種熏陶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習本身,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fā)育。
在上《說“木葉”》一文時,我先在黑板上板書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問: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學生討論明確:惜別懷遠之意。我接著點撥:很好?!皸盍痹诠诺湓娫~中多用于寫離別的情景,表達離愁別緒。其原因:一是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習俗;二是“柳”與“留”諧音;三是古有歌唱離別之情的《折楊柳》曲。這些暗示性的如:“楊柳”這樣的概念,不只不覺地影響著人們,感染著人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庚的《說“木葉”》,看看作者又是如何來分析“木葉”的暗示意思的。導語陶冶了學生對詩詞鑒賞的情趣,為學生接下來理解課文作者引用大量的詩句解說詩歌語言暗示性特點的寫法做了很好地鋪墊。此外,在上《勾踐滅吳》時我用了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忍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幅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又用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導入,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講述故事,激發(fā)興趣。即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例如上《荷花淀》,我一開始是這樣導的: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中秋節(jié)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藥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飄,就在她離月宮還差一步的時候,隨身佩戴的寶鏡卻掉了下來,這塊寶鏡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個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個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個淀泊,它屬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白洋淀地區(qū)屬于冀中抗日根據(jù)地,蘆構橋事變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shù)厝嗣裨獾搅巳毡镜蹏髁x鐵蹄的蹂躪。在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事跡。學生沉浸在荷花淀浪漫傳說和革命氣息中,自然學習課文的興趣就上來了。
四、借助教具,創(chuàng)設佳境。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具,創(chuàng)設氛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具分為視覺型教具、聽覺型教具、視聽型教具。視覺型教具如掛圖、模型、實物、幻燈片等?,F(xiàn)代科學證明:人大腦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因此在講說明文這一類型文章時,就可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
如上《神奇的極光》,色彩斑斕、瞬息萬變的動感極光畫面,馬上就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對極光的顏色、形狀有了視覺上的感受以后,就有進一步了解的愿望,也就喜歡上這篇課文了。視覺性教具不只是讓枯燥的說明文講解變得生動,也讓詩歌、散文、小說這一類文章變得別有情趣。如講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將符合意境的圖片展示出來不僅有利于學生背誦,更讓學生沉浸于詩情畫意的氛圍,體會詩人的情懷;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時,將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讓學生充分體驗那純美的景色,細細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獨具。
聽覺型教具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聽覺型教具一般適應于散文、小說、詩歌的講授。
如《死水》一課,播放《七子之歌》,稚嫩的童音傳唱出祖國的百年恥辱,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鄭愁予的《錯誤》一課,我則讓學生聽羅大佑椐此改編的歌曲《錯誤》,羅大佑獨特的嗓音、深情的演繹,打動了學生,也為學習詩歌奠定了基礎。講授《麥琪的禮物》一文時,以韋唯的名曲《愛的奉獻》導入,并提出要求——聽完歌曲時談談自己愛的經歷和對愛的認識。激蕩回腸的樂曲既能激起學生回味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無形之中又在進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倍疫€切合文章的主題:“夫妻雙方都去奉獻愛,他們就是聰明的麥琪。”
視聽型教具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更能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中所選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視片,不少樂曲也制作成FLASH動畫,運用視聽型教具,會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體會、去領會、去把握。
如《米洛斯的維納斯》運用FLASH展示,斷臂維納斯的美在璀璨的盧浮宮的襯托下更顯得莊嚴而典雅。然后將幾幅盧浮宮的優(yōu)美圖片展示給學生, 以引出盧浮宮三寶,配上了《雪絨花》的音樂,意境確實很美?!逗幕穼дn時展示:萬里長城,香山紅葉,故宮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還有釣魚臺的柳影,潭柘寺的鐘聲等圖片。(配上輕快的音樂)同時我再深情解說:也許很少有人能夠想起正在走向衰敗的胡同,但是那些曾經在這里度過了多少個難忘的歲月的人們,他們舍不得呀。接著顯示北京胡同的圖片,以最靈動的唯美風格讓學生徜徉其中,感受北京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聆聽新北京走向世界大都市的最強音。
五、陳述背景,補充信息。即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背景,讓學生了解關于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一些信息。中學語文不僅選編了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還選編了古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F(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作品、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礙。為了消除這些障礙,就應該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生共鳴。
如講古文《鴻門宴》時,可先掛出劉邦項羽進軍路線圖,再介紹劉邦與項羽相爭時的軍事形勢:“在秦末農民起義軍中,有兩只聲勢浩蕩的隊伍,一支是劉邦的隊伍,一支是項羽的隊伍。楚懷王曾與他們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瘎钕绕葡剃?,項羽大怒,欲擊劉邦。當時,項羽兵四萬,劉邦兵僅十萬在霸上。項羽欲擊劉邦易如反掌。劉、項兩軍相距四十里,戰(zhàn)爭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而欓T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舉行的一次宴會,它揭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這次宴會包藏殺機,是一場明爭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爭。請看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筆下是如何描寫的吧?!边@樣介紹了鴻門宴的政治背景、軍事形勢就易理解課文。而《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導語:“裝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種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說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是沙皇專制主義的產物?,F(xiàn)在,別里科夫已成為頑固守舊,害怕變革,阻礙社會發(fā)展的人的代名詞。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必須把握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期的俄國正是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沙皇專制極端反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興起的時期。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tǒng)治,沙皇政府的忠實衛(wèi)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tǒng)治,仇視和反對一切社會變革。作者寫這篇小說就是為了揭露和諷刺這種人丑惡的本質。學生了解了時代背景,也就拉近了與契訶夫的距離,有利于課文主旨的準確把握。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談到的幾點僅僅是我的教學實踐。在千差萬別的教學活動中,還有舊知導入、作者導入、作品導入、懸念導入、游戲導入、生活導入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哪種導入方法,都宜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的實際內容、優(yōu)化的實際目標等情況出發(fā),力求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簡潔性,切忌神吹胡侃,喧賓奪主或平淡枯燥的說教。要想優(yōu)化課堂教學,首先就要巧妙地在學生的心靈上敲好第一錘,優(yōu)化課堂的導入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