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際關系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形成的交往關系。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人脈資源,對這種人際關系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有助于我們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進而完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關系 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75(2008)04-030-03
大學生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同其它人形成的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是高校校園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外延上來看,它包括大學生與各級領導、老師、父母之間,大學生與學校工作人員之間,以及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本文所研究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
一、調(diào)查情況介紹
本次調(diào)查以自填式問卷為主,以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為輔進行輔助測試。樣本選取兼顧南北地區(qū)差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樣群體包括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經(jīng)濟條件的男女大學生,抽樣群體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本次調(diào)查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本研究調(diào)查問卷的編制
調(diào)查研究是進行當代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研究的最基本的科學方法。為保證問卷的科學性,筆者通過調(diào)查、訪談、篩選等步驟,自編了當代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測量問卷。同時本研究也采用了由北京師范大學鄭日昌等老師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進行輔助測試。
2.本研究調(diào)查樣本的采集
為了使本次調(diào)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選取了具有一定人際關系和便利條件的地方進行了調(diào)查。所選調(diào)查地區(qū),從北到南跨越不同省份、不同地域,包括黑龍江、河北、天津、湖北、廣東、廣西等。所選學校包括佳木斯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天津中醫(yī)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百色學院、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等。調(diào)查對象包括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經(jīng)濟條件的男女大學生。從調(diào)查范圍的廣度來看,本調(diào)查可以說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16份,有效回收率為93%。其中,男生540人,占48.4%,女生576人,占51.6%;文科生572人,占51.3%,理工科生544人,占48.7%。大一300人,占26.9%,大二289人,占25.9%,大三281人,占25.2%,大四246人,占22.0%。
3.本研究調(diào)查分析的方法
主要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描述
本研究主要從當代大學生的交往愿望、交往動機、交往渠道、交往影響因素以及大學生對和諧人際關系的認識五方面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描述。
1.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愿望調(diào)查
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社會交往實踐中不斷展開、不斷發(fā)展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人們交互作用的社會性生成。人際交往的實踐,取決于交往愿望的強弱程度。
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愿望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進入大學后學生很渴求進行人際交往,擁有強烈交往愿望的達629人,占總?cè)藬?shù)的56.4%,超過了絕對半數(shù);而根本就沒有交往愿望的只有96人,僅占總?cè)藬?shù)的8.6%;剩下的35.0%雖然沒有強烈的交往愿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交往動機,兩者相加占總?cè)藬?shù)的91.4%,說明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交往愿望這一心理。
2.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動機調(diào)查
交往動機是影響交往行動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交往動機主要有“利己型”、“ 利他型”、“互助型”三中動機類型,分析交往動機類型,有助于發(fā)現(xiàn)大學生交往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
本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634人近56.8%的大學生具有互助型的交往動機,有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友愛互助”要求。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利己動機的大學生也并非少數(shù),有380人占據(jù)了總數(shù)的34.1%,這一現(xiàn)狀不容忽視,為此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交往動機與交往觀念。
3.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渠道調(diào)查
交往渠道是進行人際交往的中介條件。多種多樣的交友方式,為大學生選擇交往對象提供了不同的機會。分析當代大學生的交往渠道,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大學生參與學?;顒?,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通過調(diào)查我們知道,當代大學生交友渠道實現(xiàn)了多樣化,既有傳統(tǒng)的班級、社團、學術及文體活動等渠道,又有隨著時代發(fā)展起來的網(wǎng)絡和熱線渠道,而且網(wǎng)絡憑借它的獨特特點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班級和社團組織的第三大交友渠道。這些數(shù)據(jù)為我們拓寬及加強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載體建設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
4.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因素調(diào)查
在社會系統(tǒng)結構中,人際交往不是單個人之間的純粹的簡單的交互作用,而是會受到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深刻影響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不僅產(chǎn)生于個體人之間的微觀交往,而且,產(chǎn)生于人們的宏觀社會境域。分析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微觀因素和宏觀因素,可以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入手,糾正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個性缺陷,優(yōu)化人際交往的外部環(huán)境,從而形成一定的合力,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交往氛圍。
調(diào)查顯示,在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個體因素中,偏低的交往能力被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為是較重要的,它的比重達到了41.9%,人格缺陷與不穩(wěn)定的情緒所占比重相當,認知偏差所占比重最小,但是也達到了16.8%。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個體因素的這四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認識,認識到了它們對自身人際交往的影響。在影響人際關系的外部因素中,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其影響程度相差不是很多,調(diào)查顯示社會環(huán)境的比重相對更大些,超出了其它兩種環(huán)境5-6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個體偏低的交往能力是影響個體主動交往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大學生注重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同時社會環(huán)境也對大學生交往有比較顯著的影響,提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才能合理改進大學的教育方式。
5.當代大學生對和諧人際關系認識情況調(diào)查
個人自身的和諧只有在集體和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同時社會整體的和諧又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的和諧程度,影響著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
調(diào)查顯示,共有742人近66.5%的同學是贊同“和諧人際關系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一說法的,其中有36.7%的同學非常贊同,從這里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認識到了和諧人際關系對自身事業(yè)的重要性,這也有力地解釋了當代人對社會交往問題越來越重視的原因所在。
調(diào)查結果同時表明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上人際交往的認識還是比較真實的,40.3%的同學能看到社會上人際交往更重視物質(zhì)利益,更講求實際這一現(xiàn)實情況。同時也有近33%的同學在交往中更看中“誠實守信、友愛互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社會上人際交往的現(xiàn)狀有著比較真實的認識,同時,自身對人際交往又有著純真的、符合社會要求的認識,這也表明大部分大學生能對社會不良影響進行抵制。
總體來說,當代大學生對和諧人際關系有著正確的認識,大家普遍認為和諧人際關系首先是“和睦相處”、“競爭協(xié)作”的關系,另外“平等互尊”、“友愛互助”、“互惠互利”這幾方面也很受大學生的認可。因此,我們在建設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措施中要注重這些方面的教育與引導。
最后,在“您對自己目前人際關系的評價”的回答調(diào)查中顯示,當代大學生對自己和諧人際關系的評價不是很高,認為自己人際關系“很和諧”的只有138人,僅占12.4%,而認為自己人際關系“很不和諧”的竟有153人,占到了13.7%,超出前者1.3個百分點。同時,認為自己人際關系“不和諧”的有469人,比“基本和諧”的356人高出了10.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促進當代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對策建設的任務很重,我們必須從各方面提出對策,促進當代大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特點歸納
根據(jù)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及相關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交往具有迫切性
本調(diào)查顯示,有56.4%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交往愿望。主觀上,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上逐漸成熟,渴望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與承認,希望能在與人交往中證明自身的價值。同時,大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又渴望通過擴大人際交往面來獲取大量信息,以此補充自己的大腦;客觀上,大學生邁入大學校門,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面對的是無數(shù)陌生的面孔,與此同時,也沒有了父母的“包辦”,大部分事情要由自己來解決。這時,他們渴望盡快與同學、老師通過交往建立友好關系,尋求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和歸屬感。
以上這些因素都增強了大學生交往的愿望,這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積極活躍、樂觀向上,渴望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施展報負的健康心態(tài)。
2.交往具有平等性
調(diào)查顯示“平等互尊”被大學生認為是和諧人際關系的第三大特點。從此也可以看出,大學生交往要求平等性。大學生都處在同一身心發(fā)展水平上,他們年齡相同,知識能力水平相似,社會經(jīng)驗閱歷相仿,思想觀念相近,不存在較大的利益沖突。同時,他們在學校沒有層級差距和地位分化,只有共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因此,大學生的交往大都是在地位平等情形下進行的。此外,隨著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大學生對獨立和自尊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也希望在交往中平等對待,雙方彼此尊重、相互容納。同時,他們在人際交往實踐中也盡量追求精神上、態(tài)度上的平等,同學間的平等相待、以誠相見,使他們在交往中充分體會到了人格獨立和個性自由。
3.交往注重感情
在交往動機的調(diào)查回答中,有634人選擇了“互助”,占總?cè)藬?shù)的56.8%,這已經(jīng)占了絕對多數(shù)。大學生間的“互助”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感寄托,情感性占據(jù)了大學生間“互助”的主要內(nèi)容?!洞髮W生心理與輔導》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在一項關于大學生交朋友的起因調(diào)查中,有51.1%的人認為交朋友是因為談得來,41.9%的人認為是因為有感情,只有5.3%的人認為用得著?!边@一調(diào)查也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很強的情感性。大學生在交往時注重情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大學生受到過較好的環(huán)境陶冶,又具有青年人感情豐富的特點,在人際交往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強調(diào)交往的感情色彩。在擇友上從情感相融出發(fā),注重情投意和,而不是從對方的家庭背景、經(jīng)濟狀況、學習成績等方面考慮,較少帶有明確的功利性目的;二是指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感情需要的滿足。這種滿足既表現(xiàn)為尋求友誼、消除孤獨,在同性同輩中找到情感交流的對象,也表現(xiàn)為通過與異性同輩的交往來滿足友誼與愛情的需求。
4.交往具有廣泛性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廣泛性表現(xiàn)在:首先交往內(nèi)容廣泛,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不僅是為了尋找友誼、交流學習,而且還常常敞開心扉探討人生、愛情等問題;其次交往對象范圍的廣泛,不僅同本班、本系和本校的學生進行交流,而且還同外校、外地的大學生甚至和社會上的人士進行交往。高校內(nèi)的協(xié)會、社團、沙龍等社團組織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在這里無論是班級、年級還是專業(yè)、性別等,都不會成為大學生交往的障礙,而且大學生也正在努力地把自己的交際領域擴大到校外乃至社會;再次,大學生的交流方式也十分廣泛,他們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書信的往來,隨著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電話、手機、網(wǎng)絡己成為大學生彼此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上網(wǎng)交友成為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熱點。大學生人際交往渠道調(diào)查結果表明,“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繼“班級”和“社團組織”之后的第三大交友渠道。同時復旦大學有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50%的學生認為“以寢室為中心”是最有效、最現(xiàn)實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學生中,“社會工作”和“BBS, QQ等新興網(wǎng)絡社交”分別以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導地位,遠遠高于6%的“好朋友為主的小圈子型”傳統(tǒng)方式。這一結果反映了當代大學生追求建立形式更加廣泛多樣的人際關系,在人際交往的各種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才干。目前,這種以身份隱蔽性、情感表達隨意性、自由性及超時空性為主要特征的網(wǎng)絡交往己成為大學生們?nèi)穗H交往的重要方式。
5.交往具有不平衡性
大學生雖然對人際交往有迫切的需求,但由于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及個性的差異,其人際關系的和諧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學生與人交往積極主動,交際面較廣,交往質(zhì)量高,與人形成較和諧的人際關系;有的學生整日沉默寡言,不善交往,交往質(zhì)量不高,在人際沖突中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與其他人形成的關系很不和諧。在“您對自己目前人際關系的評價”的回答調(diào)查中顯示,有12.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很和諧”,同時也有13.7%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很不和諧”,可見同學間的交往具有不平衡性,針對此我們在教育時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區(qū)別對待,真正促進當代大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樂國安.當前中國人際關系研究[M].南開出版社,2002
[2]賀淑曼.人際交往與人才發(fā)展[M].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3]莊興忠,陳乃車.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新傾向及調(diào)適[J].求索,2003,(05)
[4]田安政.論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交往原則及對策[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1,(10)
[5]胡德輝.大學生心理與輔導[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235
[6]姚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及其交往障礙淺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3)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urrent situation
Wang Jinlua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Nanning)
Abstract: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interaction that is carried on in order to meet a certain need among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 individual and colony, colony and colony.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person pulse resources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moved towards the society, to such interperson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lated to current situation, facilitate our directing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urrent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