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0年前的真理標準討論具有深遠意義,為我們解放思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重要經(jīng)驗。
[關鍵詞]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思想路線;深遠意義
[中圖分類號] D6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6-6470(2008)03-0022-02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從1978年5月開始,到今年,已經(jīng)30年了。
這次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偉大轉(zhuǎn)折作了很好的思想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說,這個討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過了30年,回過頭來看,這個討論的深遠意義是很明顯的。
首先,這次討論重新確立并發(fā)展了黨的思想路線。什么叫重新確立思想路線呢?就是通過這次討論,廣大領導干部、廣大的共產(chǎn)黨員、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明白了、接受了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兩個基本觀點,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子里。所謂重新確立,首先是這個意思。其次,我們黨的十二大第一次在黨章上寫了黨的思想路線。過去歷次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都沒有思想路線的內(nèi)容,十二大黨章寫上了黨的思想路線,這確實是一個創(chuàng)新。十二大黨章在總綱中規(guī)定:“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边@基本上是鄧小平的話,把它寫入了黨章。最后一句,把實踐標準寫入了思想路線,這是重要的發(fā)展。經(jīng)過了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五次代表大會,黨章修改了五次,但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文字表述一個字也沒有改。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另一個也是更大的影響,是在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上解放了思想。
通過這場大討論,人們首先用實踐標準檢驗了“文化大革命”,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各項政策,最后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在拋棄了以階段斗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以后,就要明確,究竟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很自然,人們就要用實踐標準來檢驗我們過去搞的社會主義了。鄧小平首先提出,在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也要解放思想。他從不同側(cè)面講了這個問題。他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計劃與市場是經(jīng)濟手段,不是區(qū)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本質(zhì)的東西,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jīng)濟,等等。鄧小平的一系列論斷,都是對社會主義傳統(tǒng)模式的批判。綜合起來就是,從別國照搬過來的社會主義傳統(tǒng)模式,是不能成功的。1982年,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么意思?基本是兩條,第一條,中國要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條,中國要走自己的路,建設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的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具有深刻革命意義的提法,這是在社會主義問題上最大的解放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么來?經(jīng)過30年的實踐,我們已經(jīng)看得比較清楚了,基本上是三條,一是要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二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切合中國的實際,三是要大膽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在這三條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镜耐緩骄褪歉母镩_放。30年來,我們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就是我們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果。在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特別要強調(diào)大膽借鑒人類文明成果,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我們解放思想積累了重要的經(jīng)驗。我初步總結出以下五條:
(一)通過討論的方式來推進思想解放。這是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創(chuàng)造的一條很重要的經(jīng)驗。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習慣搞大批判,所謂“大批判開路”。大批判就是無限上綱,亂扣帽子,施加政治壓力。實踐證明,這是不成功的辦法。在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過程中,我們沒有搞大批判,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推進思想解放,需要一定的條件,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制度的保證下,在民主的氛圍中,人們才能暢所欲言。當年,鄧小平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今天,民主仍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二)解放思想要同實事求是相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9年中,大講解放思想有兩次,一次是1958年,那時的口號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強調(diào)不要迷信教授,不要迷信外國,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等,沒有把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結果是,浮夸成風,弄虛作假,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這一次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強調(diào)解放思想要同實事求是相結合,使我們的改革開放扎扎實實地推進,很成功。我想,鄧小平這次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肯定是吸取了1958年的教訓。
(三)解放思想要與實踐相結合。解放思想不能夠停留在坐而論道的層面,要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推進思想解放的有效途徑。解放思想不是說出來的,是干出來的。當年農(nóng)民創(chuàng)造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是很大的思想解放,但反對的人也很多,實踐后,效果非常明顯,人們也就理解了,接受了,反對之聲就消退了。辦特區(qū)也是這樣,開始時反對的人很多,議論指責很多,當特區(qū)取得成功以后,人們在事實面前,思想就轉(zhuǎn)變了。從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在解放思想中統(tǒng)一思想的提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較好地統(tǒng)一思想。
(四)解放思想必須抓住問題的焦點。解放思想不能夠泛泛而論,必須抓住焦點。這個焦點怎么抓?應當自下而上同自上而下相結合,基層和群眾中有許多好思想、好建議、新創(chuàng)造,作為領導者,要善于向他們學習,加以概括和提煉。光靠上面不行,光靠下面也不行。
(五)解放思想要堅持實踐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破舊創(chuàng)新,解放思想,需要分清是非,就要有一個科學的判斷標準。這就是實踐標準。30年來,我們就是以實踐標準為主要武器,推進思想解放的。在改革開放中,實踐標準本身也有重要的發(fā)展。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這是實踐標準的展開和深化。在當今的解放思想中,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我們要堅持實踐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