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季子白盤”是清道光年間在陜西寶雞虢川司這個地方出土的,是時至今日國內發(fā)現(xiàn)并保存的最大的青銅器國寶。它的形狀像個大澡盆,是圓角長方形,長約130.20厘米,寬約82.70厘米,高約41.50厘米,重達230公斤。這樣大的青銅器是極其罕見的?!半郊咀影妆P”上刻有銘文111個字,是有韻律的詩文,并有落款一行“虢季子白作盤”的銘文?!半健奔吹孛酱ㄋ荆咀影资侨嗣?,“虢季子白作盤”,即在虢川司這個地方、季子白作了這個大盤,后人稱之為“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是周宣王時代制造的(公元前800多年),距今已有近3000年。
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常州人袁勵準在考證了“虢季子白盤”的銘文拓片后說: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有韻律的四字韻文、句式工整、語言洗煉,是一首優(yōu)美的史詩,也是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文獻。韻文述說了在周宣王時代,北方受獫猶人不斷侵襲,周宣王多次出兵防御,在朔方構筑城堡,派兵駐扎,但仍阻擋不了獫猶人的不斷侵襲。后周宣王命大將季子白出兵征討,一舉獲勝。“虢季子白盤”上記載了這場戰(zhàn)爭。共斬首500人,俘虜50人,周宣王在周廟為季子白慶功,賞賜他率馬,弓矢斧鉞,以茲嘉勉。季子白深感殊榮,鑄盤永記。
“虢季子白盤”出土后,曾轟動一時,不久后,世事變遷,此盤便不知去向。那么,這件國寶“虢季子白盤”又怎么與常州有著緣分呢?是的,國寶“虢季子白盤”歷盡滄桑,流落異地,最后卻落到了常州,國寶“虢季子白盤”第二次在常州現(xiàn)身。如何發(fā)現(xiàn)卻要從李鴻章的淮軍與太平軍激戰(zhàn)常州府那場戰(zhàn)役說起。
淮軍在李鴻章率領下,從上海攻下來,不久昆山、太倉即陷落。蘇州府守軍是李秀成部落,雖李季成不在蘇州,強攻蘇州實屬不易,李鴻章一是使內應挑撥離間計,將太平軍蘇福省主將陳坤書逼到常州府;二是招降納叛,使蘇州府守軍之四王四將叛變,蘇州府亦即陷落。李鴻章直逼天京,只有攻下常州府,于是親率劉銘傳等將領直奔常州而來。劉銘傳是李鴻章的主持,后來當過臺灣巡撫又升任兵部尚書銜的劉省三。同治三年,劉銘傳等詣將從東、南、北三面進攻常州、經(jīng)月余激戰(zhàn),淮軍一度攻到南門安德橋、東門白家橋,北門鄭陸橋,但守常州府的太平軍主帥護王陳坤書,其胞兄志王陳志書等浴血力戰(zhàn),誓死保衛(wèi)天朝,借來溧陽等地援軍,將淮軍打了回去。
說起太平軍駐常州府的護王陳坤書,是洪秀全金田起義的首義之人,外號陳斜眼,是金田雞母潭的腳夫,15歲即歸屬英王陳奎成當時的童子軍旅,后又屬忠王李秀成屬下一員猛將,因與李秀成不合,又被挑拔離間,逼得只得帶領人馬返回常州。從此駐扎常州府。
淮軍攻打常州府激戰(zhàn)五個月,后李鴻章花10萬白銀請來上海的“洋槍隊”戈登率領的3000“常勝軍”,至同治三年五月十一日,淮軍攻入城內,護王陳坤書率余眾最后退至護王府(今局前街護王府遺址了,劉銘傳率淮軍攻入護王府,后殺了陳坤書,常州攻陷后,劉銘傳便住進了護王府。
一天深夜,劉銘傳睡夢中被叮當、叮當之聲驚醒,仔細聽來,這聲音如叩鐘,似鳴玉,有韻無律,鏗鏘悅耳。他甚為驚詫,便披衣下床,遵聲尋覓而去。聞聲一直走到馬槽,附耳細聽,原來是戰(zhàn)馬籠頭上的鐵環(huán)碰撞“馬槽”叮當作響。他提起馬燈遍照馬槽,仔細觀之,拔開草料,見槽內底部刻有銘文,槽外底部有四個曲尺形的足,長方形槽的四壁各有兩個獸頭耳銜環(huán),沿口下部有竊曲文飾,槽的下部為波帶紋,觀到這里,劉銘傳確認這是件古代的青銅器,而且是這么大一件青銅器,劉銘傳大為驚喜。立即喚來人將其清洗干凈,看清銘文后,呵!原來是“虢季子白盤”啊!
劉銘傳攻下常州,又得此寶物、欣喜萬分。密派親信將“季子白盤”運回合肥老家。后來,劉銘傳在臺灣任上乞病告老返鄉(xiāng)回合肥,在自家園中特地建了雕鏤精致的“盤亭”,秘藏“虢季子白盤”,不給外人示看。
清末至民國,軍閥混戰(zhàn)至日本人占領,多少收藏家、古董商,尤其是國外的一些竊寶、盜寶者都動過這件國寶重器的企圖,但這些人還都是覓寶收購。而日本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以占領者的強盜行徑,企圖強虜國寶占為己有。當時,劉銘傳的重孫劉肅庵守著劉家祖宅。日本人荷槍實彈開進宅內,命令劉肅庵交出“虢季子白盤”。否則,便要全宅搜查,查出來就要逮捕劉肅庵,劉肅庵說此物上輩祖宗早就變賣出去,怎交得出來。日本人挖地三尺,連挖了幾天,從園中挖到廳堂撬開鋪地云磚,一無所獲,劉宅被控得千瘡百孔,一片狼藉。劉肅庵既無可奈何,只得提壺清茶坐在廳堂門前的榆樹下慢慢品飲。日本人折騰一氣,一無所獲撤走了??箲?zhàn)勝利后,劉肅庵總算是放下了,不料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先禮后兵,說劉肅庵保護國寶有功,讓他準備好,本主席不日即來劉宅一觀國寶尊容……。但劉肅庵還是說,此物早已被祖宗賣出不在宅中了,劉某感謝李主席夸獎,卻不敢貪偷天之功為己有。李品仙派兵搜了劉宅,一無所獲不了了之。直到解放后,1951年,劉肅庵決定將此寶獻給國家,便雇了幾個人,把廳堂前的那洋榆樹連根挖了出來,在樹坑內赫然顯示了“虢季子白盤”這件國寶來。劉肅庵在樹坑前擺放香案,恭迎國寶又一次出土,祭拜祖宗,劉肅庵沒有違逆列祖列宗的囑托。“虢季子白盤”起出來后便直接被劉肅庵獻給了國家。至此,“虢季子白盤”,國內最大的青銅器國寶重器,一直收藏在國家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