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根結線蟲病的防治
黃瓜根結線蟲是近幾年黃瓜生產(chǎn),特別是保護地黃瓜生產(chǎn)中發(fā)生比較嚴重的一種蟲害。種植時間在3年以上的溫室及塑料大棚發(fā)生比較嚴重,病株率一般為40%,嚴重的病株率達100%,給黃瓜生產(chǎn)造成了巨大損失。
一、為害癥狀
黃瓜根結線蟲主要為害黃瓜的根部。黃瓜根部被害后,地上植株輕者癥狀不明顯,重者生長緩慢,植株比較矮小,營養(yǎng)不良,葉脈不舒展,變彎曲狀,結瓜小而且少。高溫時植株萎蔫,早晚或澆水后可恢復正常。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植株不能恢復正常直到枯死。拔出根部,可以看到側根和須根上有許多大大小小根瘤,也叫根結。一般初為白色,以后逐漸長大變?yōu)榈稚帕谐纱?,嚴重時密密麻麻。剖開根結,病部組織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埋于內(nèi)部。
二、病原及發(fā)生規(guī)律
黃瓜根結線蟲病是由根結線蟲侵害引起的。這個屬的線蟲雌雄蟲體各異,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雄蟲白色,尾端稍圓,細長、行動范圍大。而雌蟲3齡以后體軀逐漸肥大,由豆莢狀變成梨形,在植株組織內(nèi)固定不動。黃瓜根結線蟲以卵或2齡幼蟲隨腫瘤、根結遺留在土壤中或直接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1~3年。卵囊孵化出來的幼蟲,即二齡幼蟲非?;顫?,在地溫近20℃時開始為害植株的幼根,侵入組織內(nèi)部的幼蟲經(jīng)過幾次脫皮,身體逐漸肥大。如果此時土壤墑情適中,通透氣又好,線蟲可以反復為害。土壤、病苗和灌溉水是黃瓜根結線蟲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1)培育無病蟲苗選用無蟲卵的田園土育苗或用10%蔬菜線蟲靈拌營養(yǎng)土殺滅蟲卵。
(2)保持田園清潔把上茬帶線蟲病的黃瓜植株,特別是有病的根子清理干凈,集中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另外,在發(fā)病地用過的農(nóng)具如鐵鍬、瓜鏟等和人穿的鞋子擦洗干凈防止擴大傳染。
(3)實行輪作倒茬與辣椒、韭菜、蔥等不同蔬菜品種進行3年以上輪作栽培,能夠有效降低土壤蟲卵的數(shù)量,減輕為害程度。
(4)施足底肥,增施鉀肥一般667米2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銨20~25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同時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根系生長健壯發(fā)達,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5)在夏季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休閑期,采用大水漫灌,同時每667米。施入生石灰80~100千克,然后密閉棚室,使棚室內(nèi)溫度盡可能升高,利用高溫和生石灰的共同作用殺滅幼蟲及孵,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藥劑防治播種或移栽前,每667米2地用10%蔬菜線蟲靈2千克或5%蔬菜線蟲靈3~4千克、或10%益舒豐每667米22千克,拌細河土撒施后深翻、避免和幼苗接觸,防止要害產(chǎn)生。在發(fā)生為害初期,可用10%益舒豐顆粒劑8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升,連灌2~3次,可有效控制為害。
蔬菜育苗中常見的問
培育壯苗是蔬菜生產(chǎn)中的一個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管理措施不當,容易造成不出苗、出苗不齊、戴帽出土等問題,具體防止措施如下:
一、播種后長期不出苗
1、主要原因一是種子質(zhì)量不好。如種子在播種前已失去發(fā)芽能力,或種子受病菌侵害影響出苗。二是播種床土溫過低而水分又過多,使種子腐爛;或床土過干使種子發(fā)芽受到影響。
2、防止措施選用發(fā)芽率高的種子,種子要進行消毒處理。如果是溫度過低而未出苗,應把播種箱搬到溫度高的地方或用電熱線加溫。床土過干而影響出苗的,應用噴壺澆溫水。床土過濕時應設法排水,也可用干燥吸水力強的草炭、爐灰渣、炭化稻殼或蛭石等,撒在床土表面,厚度0.5厘米左右。
二、出苗不齊
1、主要原因一是種子質(zhì)量差,如成熟度不一致,新籽與舊籽混雜、充實程度不同等:催芽時投洗和翻動不勻,已發(fā)芽的種子出苗快,而未發(fā)芽的出苗慢。二是播種技術和苗床管理不好造成的。如播種前底水澆得不勻,床土濕的地方先出苗。播種后蓋土薄厚不均勻,也是出苗不整齊的重要原因。播種床高低不平也直接影響出苗早晚。
2、防止措施選用發(fā)芽率強的種子,新舊種子分開播種。床土要肥沃、疏松、透氣并且無鼠害;播種要均勻,密度要適宜;播種后蓋土要均勻一致。
三、幼苗“戴帽”出土
1、主要原因育苗時,常發(fā)生幼苗出土后,種皮不能脫落,夾住子葉,俗稱“戴帽”。造成“戴帽”出土的原因主要是在幼苗出土過程中表土過干,使種皮干燥發(fā)硬,緊緊夾住子葉。如播種時蓋土太薄,種皮容易變干;播種后不覆蓋薄膜或蓋草,上面的蓋土也容易被曬干。
2、防止措施播種前要充分澆透底水,在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后蓋土要厚度適當,及時蓋塑料薄膜或草,使種子經(jīng)常處于濕潤狀態(tài),瓜類播種時種子應平放,使整個種皮均勻吸水,可有效防治幼苗“戴帽”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