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選雞蛋最易犯—個錯誤
有些消費者喜歡按蛋殼的顏色選雞蛋。實際上,紅皮蛋和白皮蛋營養(yǎng)價值大體相當,紅皮蛋脂肪含量稍高于白皮蛋,但蛋白質和維生素A含量稍低于白皮蛋。紅皮蛋的優(yōu)點在于殼比較厚,儲藏性更好一些。
對于淺色蛋黃的雞蛋來說,蛋黃的黃色主要來源于維生素B,如果顏色較深,說明還含有類胡蘿卜素。一般來說,散養(yǎng)雞吃青葉較多,蛋黃中類胡蘿卜素多一些,所以顏色比較深:雞場產雞蛋只有核黃素的顏色,看起來比較淺。但是因為雞場雞的飼料中都添加了維生素A,所以與散養(yǎng)雞蛋相比,蛋黃中含維生素的量實際上略高一些,蛋白質含量則沒有差異。現(xiàn)在有些雞場在雞飼料里加入一些天然著色物質,那么雞蛋黃的顏色也會一樣鮮艷好看。
總之,品牌雞蛋和柴雞蛋產量較低,價格高一些是很自然的。但是對于經濟收入較低的消費者來說,即使不吃柴雞蛋和品牌雞蛋,經常吃價廉物美的普通雞蛋也能保證營養(yǎng)的供應。
吃米帶點糠有利于健康
精白米的營養(yǎng)不及糙米和標準米,谷類加工是通過適當?shù)哪肽?,除去雜質和糠皮,但谷類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多存在于胚芽和麩皮中,所以加工越精細的米面所含的維生素就越少,營養(yǎng)價值不及糙米粗面。米面如果加工過分粗糙,則所制出的食物感官性狀不好,會降低消化吸收率。按照經濟和營養(yǎng)方面的要求,我國一般將稻米加工成“九二”米,即50公斤糙米加工成46公斤白米,50斤小麥加工成42.5公斤面粉即“八五”粉,也即標準粉。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標準米、標準粉更符合人體需要。
常吃精白米面不利于健康,不少家庭長期食用精白米、水晶米和細白面,容易引起維生素B缺乏,使人患上腳氣病(多發(fā)性神經炎)。哺乳的母親長期食用精白米面,還可使嬰兒患上腳氣病。另外,精白米面的糠麩明顯減少,其中的纖維素也會減少,膳食中缺乏食物纖維,是導致結腸癌、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以及便秘、痔瘡等病直接或間接的病因。所以,“吃米帶點糠,有利于健康”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開水燙碗其實并不能消毒
現(xiàn)在,許多人外出到餐館尤其是小餐館吃飯,喜歡在飯前用開水燙碗,以為這樣就可以殺菌消毒。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都能通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
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有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霍亂弧菌、蠟樣芽孢桿菌等。這些細菌多數(shù)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加熱溫度如果是56℃,加熱30分鐘后,這些細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細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
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只能殺死極少數(shù)微生物,并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shù)致病性微生物。要達到效果,煮沸、流通蒸汽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等都是可選的方法。如果采用煮沸,要想做到真正消毒,一定要多煮一會兒,用紅外線消毒碗柜一般要維持15~30分鐘。
如何清除耳屎
外耳道皮膚的耵聹腺分泌一種淡黃色的、有的呈粘稠樣的物質,俗稱耳屎,醫(yī)學上叫耵聹。
耵聹暴露在空氣中易干燥,形成小片物,在吃東西時咀嚼張口,隨著下頜關節(jié)運動多數(shù)會掉出來。有的人耵聹是粘狀的,俗稱為油耳或糖耳(這種人往往伴有腋臭),常被誤認為是流膿,其實,這并不是發(fā)炎流膿。
有時過多的耵聹和外耳道脫落的上皮、灰塵混在一起,可形成大的硬塊,阻塞了外耳道,醫(yī)學上叫耵聹栓塞。如外耳道瘢痕狹窄,耳毛過多或有慢性炎癥等原因,影響耵聹排出時,發(fā)生耵聹栓塞機會就多些。
有的母親見嬰兒外耳道有少量的耵聹,常用發(fā)卡等物給孩子挖。我們認為以不挖耵聹為好,以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引起發(fā)炎。成年人有少量的耵聹,也以不動它為好。如果耳屎過多阻塞了外耳道,影響聽力或有不適等癥狀,當然應及早取出來。最好請醫(yī)生來處理。如果干性耳屎過多,在洗頭、洗澡或游泳時水進入外耳道內,會使干硬的耵聹吸水后膨脹,致使人聽力減退。耳屎內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在潮濕和溫度合適的條件下,細菌易生長繁殖,這樣會刺激外耳道皮膚發(fā)炎。
耵聹栓塞引起耳部癥狀者,特別是干硬的耳屎,醫(yī)生常給病人用5%小蘇打液滴耳,每日3~4次,每次2~3滴,3日后待耵聹軟化,由醫(yī)生用特制的鉤子或鉗子取出來,或用溫鹽水沖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