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蕓蕓眾生,而認(rèn)為萬物之首。
人,盡管寫起來僅“一撇一捺”,然而卻內(nèi)涵豐富。在功利浮躁泛濫的今天,社會上能夠撐得其這“一撇一捺”者,實為若干,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質(zhì)。
人,一得耿直。這樣的人崇拜真理不跟風(fēng),執(zhí)著實踐不盲從,“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有骨氣,不為“五斗米”折腰。效法魯迅,蓋由于“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人若股骨頭“壞”死,又何以站立?只能憑溜須拍馬、迎上欺下地去匍匐茍延,被名韁利鎖牽著蝸行,而耿直之人卻淡薄名利,與周恩來所倡導(dǎo)的“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言行一致,直至為此不怕離婚,不怕革職,不怕殺頭,頂天立地,堂堂正正,文天祥、吉鴻昌、彭德懷、張志新……等等,就是這樣的“人”!
二得重信義。說話算數(shù),乃人之起碼要求。早在幾千年前,孔夫子就罵道:“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信義之人,更會以信用為道義,既不開空頭支票,又不虎頭蛇尾,正如李瑞環(huán)所說的:“誠懇待人,襟懷坦坦蕩蕩,講話實實在在,贊揚不華麗溢美,聽意見要虛心認(rèn)真;策略靈活不世故圓滑,內(nèi)外有別不故弄玄虛?!?/p>
如今社會上有的人信義全面缺失,或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或陽奉陰違,兩面三刀:或甜言蜜語,坑蒙拐騙;或……,這些已非個別,有些人頭頭腦腦也信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對此,老百姓所憤地說:“這些渣子哪里是人呀?純粹是鬼!”
三得不勢利。嚴(yán)格來說,凡是人,基本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一撇一捺”,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要平等待人……對顯貴不阿諛奉承,對平民不小瞧慢待”,這才有人味兒??墒悄承┊?dāng)權(quán)者,反其道而行之,對上司低三下四,百般逢迎:待民眾盛氣凌人,冷淡如霜。猶如李瑞環(huán)所指出的:人一走,茶就涼;有的不僅涼,甚至還把茶根兒倒凈,將茶壺、茶碗洗干;爭。有些人將動物界“弱肉強(qiáng)食”的規(guī)則奉為主臬,這樣,就喪失了人味兒,哪里夠得上真正的“一撇一捺”呢?
四得講寬容。人與人同類,你活也得讓別人活:否則,你也難以生存。為此,那就“要寬厚待人,求同真心實意,存異體諒寬容;一時分歧不爭強(qiáng),無傷大體不計較;大智若愚看似糊涂不真糊涂,善解人意設(shè)身處地考慮對方?!?/p>
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心腸逼仄,對異見者圍追堵截,殘酷斗爭;有些人容不得他人犯錯誤,求全責(zé)備,投石下井;有些人心懷叵測,栽贓陷害,無情打擊,置于死地而后快。以蛇蝎一般地去戕賊善良的同類、無辜的同胞,便自絕于人類,可謂同類中的敗類,自個兒開除自己的入籍,因此就絕非“一撇一捺”者,這正是至今“四人幫”仍被人們咒之為“四害”的根由所在。
當(dāng)然,作為“人”的必備精神要件絕非僅這四點,還有其他,比如善良、忠誠、勤勞、等等。之所以重點講上述四點,是因為筆者主要針對現(xiàn)實特別是官界做人之時弊,值得諸位深思。其實,嚴(yán)格說來,無論誰,不是從娘胎里出來就是“人”了。因為這只是取得了出生證,更本質(zhì)的是要贏得“人”的合格證。沒有后者,枉為人,往往被社會所唾棄,充其量是“次品”、“渣滓”、“敗類”,甚至是“禽獸不如”的東西。
美好的精神正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分水嶺,是一個人永恒的紀(jì)念碑,屈原、文天祥、林則徐等等大名,銘刻在巨碑上,萬世不衰!
精神要合格,就必須學(xué)習(xí)、改造、磨礪自己,明辨是非,分清香臭,排除污染,抵御傳染,去其糟粕,保其精華,才名副其實于人!所以,要達(dá)至“天地之間是個人”,絕非那么簡單、容易,真如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關(guān)進(jìn)煉丹爐一樣,百煉千錘方成“人”。
從上述所論,筆者不由地聯(lián)想到著名詩人臧克家的一首名作:《有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死了,他卻活著。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dāng)牛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yuǎn)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fēng)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