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是皮膚美容外科常見疾病。它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大汗腺分泌的無臭味的乳狀液,排出后被細菌分解而產(chǎn)生短鏈脂肪酸而發(fā)生特異性臭味。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窩、乳暈、肛門及外陰,于青春期分泌最旺盛,氣味最濃烈,且以青年人最多見。腋臭目前治療方法很多[1-3],我科采用小吸管腫脹麻醉吸刮術治療腋臭獲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jié)如下。
1臨床資料
1.1本組病例選自2002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就診的患者108例(女85例,男23例),年齡13~48歲,平均22歲,12例有激光、注射及其他外科治療史。
1.2 手術方法
1.2.1術前準備:術區(qū)準備:剔除腋毛,用龍膽紫棉簽沿腋毛邊緣外1.0~1.5cm畫以梭形標記,確定手術吸刮范圍。麻醉藥準備:按0.9%生理鹽水500ml,2%利多卡因20ml,腎上腺素1mg配置成混合液供腫脹麻醉用。專用器械準備:一次性20ml注射器1副,7號長針頭一個,3mm不銹鋼鈍頭脂肪抽吸管一根。
1.2.2 手術步驟:患者平臥,雙上臂上舉外展掌置于枕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上臂內(nèi)側(cè)距腋毛1.5cm處以2%利多卡因局麻,作一長約5mm切口,用20ml注射器接7號針頭抽混合液作腫脹麻醉,注射時緩慢腫脹至皮膚微白發(fā)硬,輕揉術區(qū)使混和液均勻,3min后以進針點為中心,對術區(qū)行扇形抽吸,抽吸完用紗布積壓術區(qū),使?jié)B液排出,創(chuàng)口縫一針,術區(qū)用棉墊加壓,8字法包扎,包扎時注意松緊適度。
1.3 效果評估:108例受術者術后隨訪3個月~2年,均未出現(xiàn)感染、血腫、壞死。由于微創(chuàng)切口隱蔽,受術者滿意度極高。其中有5例留有不同程度異味,二次手術后異味去除,手術根治率達95%。
2護理
2.1心理護理:腋臭患者由于身上散發(fā)不同程度的異味,日常生活中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患者往往自卑,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流,所以心理護理尤為重要,應主動熱情,耐心講明疾病原因及可治性、手術方法及術后效果,消除其緊張、自卑情緒,并加以鼓勵,幫其樹立信心更好配合手術。
2.2 術前護理:因術后10天內(nèi)不宜沐浴,手術宜選在天氣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jié)進行。術前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心血管疾病,有無精神異常是否瘢痕體質(zhì),目前有無其他感染等,并行常規(guī)術前檢查,有凝血功能異常的不予手術,女性患者應詢問月經(jīng)史,避開月經(jīng)期。
2.3 術后護理
2.3.1 術區(qū)加壓包扎:由于手術切口小,抽吸面較大,故棉墊8字法加壓至少3天,以防止皮下血腫發(fā)生。24h內(nèi)觀查滲出液量色,滲出液多時及時更換棉墊,加壓過程中囑患者不可較大幅度運動,雙臂不做上舉,伸展動作,以免引起出血影響愈合。
2.3.2 傷口護理:保持術區(qū)干燥,避免沐浴浸濕污染敷料,減少運動量以避免大量出汗,術后3天換藥,7~10天拆線。
2.3.3預防感染增加營養(yǎng):遵醫(yī)囑口服3天抗生素預防感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一周,加強營養(yǎng),多吃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加速愈合。
3討論
3.1我科采用的小吸管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術后切口微小隱蔽、手術根治率高,較其他腋臭治療方法更有效。
3.2術前正確的心理指導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心理指導時應注意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習俗、學歷等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指導時態(tài)度需真誠熱情、語氣關切輕柔、語言通俗易懂,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充分理解手術方法取得最佳配合。
3.3腋窩處組織疏松,抽吸后表層皮膚與皮下組織為分離狀態(tài),準確有效地包扎可防止血腫、壞死等并發(fā)癥[4],在包扎時注意松緊適度,囑患者注意包扎有無松動,強調(diào)雙臂限動的重要性,不做上舉伸展,使棉墊加壓在位有效,門診手術觀察不同于住院手術觀察,術后觀察護理都由患者自身完成,故術后宣教十分重要,是手術成功的另一半。護士應指導患者如何觀察傷口,交待復診時間,指導合理用藥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意識,使各項治療護理措施有效執(zhí)行,達到治療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錢 江,林自華,陳 智,等.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腋臭49例對比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3,12(2):150-151.
[2]鄭丹寧,李青峰.小切口摘除大汗腺治療腋臭[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4,13(4):419-420.
[3]沈 華,沈尊理,黃燮青,等.四種方法治療腋臭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4,13(6):686-688.
[4]張明媚,胡永璐,郝 瑜.腋臭行大汗腺清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及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1):120-121.
[收稿日期]2007-06-18 [修回日期]2007-07-20
編輯/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