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一輩人的嘴里,在老上海的歷史中,李香蘭一向是一個傳說。美女、歌手、電影明星、間諜,錯綜復雜,撲朔迷離。
她的經歷注定了她一生的跌宕,如果她不是生得那樣的美麗。
讀張愛玲的最后一本書《對照記》,不期然間,讀到李香蘭。張愛玲參加1943年的游園會,她用祖母留下的一床被面,按照炎櫻的設計,做了一件連衣裙,米色薄綢上灑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比如穿了故宮的一幅古畫在身上。遇見影星李香蘭(日本人山口淑子)。李香蘭那個時候正是演藝的鼎盛期。不知是誰提議合影,一番忙碌后,發(fā)現張愛玲太高,一種飄零的感覺,就有人搬來一張椅子,請張愛玲入座,李香蘭則側立一旁。
張愛玲搬家次數太多,平日也丟三拉四,幸存照片都收入在《對照記》里。與李香蘭的合影沒有被遺失,應該是珍視的。1943年,張愛玲剛紅出來,又自詡皇族,到處有人請,她也樂得去。每次現身,一概改良的清朝大禮服,惹得人人朝她行注目禮。這樣的情景,令她一向荒漠的神情里也有了一些小小不然的自負,也就有了這張與李香蘭的合照。
李香蘭本姓山口,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父親山口文雄于1906年來到中國東北,在“滿鐵”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1920年2月12日,李香蘭出生于沈陽市東郊的北煙臺(今屬遼寧省燈塔市),取名山口淑子。 1933年因其父的關系認奉天銀行經理李際春為義父,取名李香蘭。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結識了華北親日派人物潘毓桂,李香蘭認其為義父,改名潘淑華。
1937年李香蘭畢業(yè)于北京翊教女子學院。由于在電臺所演唱的中國歌曲轟動一時,被“滿映”發(fā)現。
1938年6月,李香蘭被聘為“滿映”特邀演員。
1938至1940年間,相繼拍攝了《蜜月快車》、《富貴春夢》等影片,這幾部影片多為“滿映”的國策片,政治上宣傳“五族協和”,是赤裸裸的宣傳品。李香蘭在拍攝這些影片時,只是現場按導演擺布行事。但由于李香蘭天資聰慧,形象出眾,這幾部影片很快使她走紅。
日本戰(zhàn)敗后李香蘭被控“漢奸罪”判死刑。因戶口簿證明日本人的身份得到承認,1946年2月,被國民黨政府無罪釋放后回到日本。
我們的戲碼就從這一段開始:
法庭上。法官問“你知道你是誰?”
“我是李香蘭。”堅定但辛酸的聲音,在法庭中回蕩。
在這時勢,她已是一個落網受審訊的漢奸了,任何人也不把她放在眼內。過去耀眼的歲月,一個女子,在兩個國家之間,做過的一切,到頭來都是“錯”!
要認“罪”?
法官出示一大疊相片,一張一張展現在若干眼前。他讀出名字:
“現在你認認這幾個人……”
半生經歷過的男男女女,原來那么厚!
末路的李香蘭,身陷囹圄,證據確鑿??墒撬幌胨溃ε?。她仍要極力抓住一線生機。
她死口咬定她是日本人。
法官道:“你拿出證據來。”
李香蘭道:“有,我希望你們快點向我親身父親處取我戶籍證明文件,要他證明我是日本人?!?/p>
證明文件一到,李香蘭便不是漢奸,大約可以得到自由。至少可以免除死罪。
她把全盤希望寄托在此了。她依然害怕,時間來得及嗎?
李香蘭被押回牢房去。
小洞穴給送來菜湯,非常粗糙。李香蘭接過,蹲下來,把饅頭咬了一口。又冷又硬,粉末簌簌灑下,與昔日繁華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
——但她仍滿懷希望地望向鐵窗外,她見不到天空。
不知是誰的廣播,在播放一首歌,《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李香蘭閉上眼睛,自己唱過的歌是自己的鎮(zhèn)痛劑。
“李香蘭小姐!”
她聽到有人喊她。
張開眼睛,是律師來了。她大喜過望:
律師帶來一份文件,放在面前的桌上。
李香蘭深呼一口氣,把文件打開,一行一行,飛快地看了一遍,旋即又回到開端,從頭再看一遍。
文件證明她曾經是山口淑子,是日本人。
她捏著文件。直到雙手僵硬。文件救她回人間。
關于“滿映”時期的有關問題,現居長春的電影史家、“滿映”專家胡昶老先生說:李香蘭是在中國出生的日本人,我們后來找到她的戶口簿,證明她確實是日本人。到日本戰(zhàn)敗前,在上海的中國國民黨當局想以“漢奸罪”起訴后被無罪釋放,這是1946年的2月。
同年煙花三月,李香蘭遣返回日本。
過年了,她捧著紅豆大福,心里卻是上海的影像。
她坐在百代唱片公司的休息室里,從字紙簍里撿起李錦光先生寫的《夜來香》,覺得美得不得了,沒有人可以把高音唱得上去,她能,那支歌就歸屬她了。她的曾經……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后,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進一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中間有念白的:
“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
李香蘭緩緩地和唱著:
“今宵離別后,
何日君再來?”
顫抖的中國離愁,甜蜜但絕望的追問。
1947年,李香蘭恢復本名山口淑子,重回日本演藝界,并一度活躍在好萊塢。李香蘭在美國時,同雕刻家NoguchiIsamu結婚,閃電離婚。1959年與日本外交官大鷹弘再婚,中止了演藝人生。此后李香蘭投身政界,1974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連任3屆,為日本的外交事業(yè)奔波世界各地。
1978年李香蘭曾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來華訪問,當時她對自己在中國曾經出演的“偽滿”電影十分懊悔,也非常自省。其時定下來的訪問地點有上海、大慶、哈爾濱及長春,當時她也有很大顧慮,是否會不受歡迎不接待她,到了長春,當時“滿映”時她認識的幾個人都熱情地接待了她,她一再反省,稱自己是“有罪的人”。尤其是中日建交之后,她對于中國是十分友好并且始終持支持態(tài)度的。
作曲家陳鋼先生的琴房里,有一墻壁的照片,其中有李香蘭重回上海時的照片,美是說不上的,但還有艷在臉上,還有明星氣息在眉宇間。
前塵往事,多少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