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常見疾病及防治
1.流感和感冒。發(fā)病初期可肌肉注射復(fù)方氨基比林針劑4~5毫升,每日1~2次,或口服清熱解毒中藥。若繼發(fā)腦膜炎,可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素藥物。
2.拉稀。發(fā)生拉稀后,要及時查明原因:屬飼養(yǎng)管理不當(dāng)所致,應(yīng)及時改進(jìn)。屬細(xì)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可口服痢特靈,每日每公斤體重服0.01克;或口服土霉素,每日每公斤體重服0.05克,分2~3次口服。屬腹脹拉稀不止的,可口服乳酶生2克和動物炭末0.5克,每日2次;或用大蒜30克、茶葉60克,將大蒜搗碎混入茶葉水內(nèi)灌服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還可用合霉素、氯霉素等。
3.瘤胃脹氣。治療方法:輕者可灌服來蘇爾2~5毫升或福爾馬林1~3毫升,也可灌服硫酸鈉25~30克或煤油1小酒杯。重者應(yīng)立即用小號套管針或大號針頭,在左腹部最高處穿刺進(jìn)皮膚和瘤胃壁進(jìn)行放氣急救。
4.乳房炎。輕度乳房炎可用溫肥皂水洗凈乳房,然后擦干,涂上樟腦油或凡士林,或用食鹽100克加水1升煮開,待溫后用毛巾濕敷腫脹部位。同時增加擠奶次數(shù),每次盡量擠盡。嚴(yán)重的乳房炎,可用0.25%普魯卡因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40~80萬單位進(jìn)行乳房基部封閉療法。
5.羊疥癬。預(yù)防上應(yīng)注意羊舍干燥通風(fēng)、羊體清潔衛(wèi)生,勤換墊草,羊舍和用具經(jīng)常用10%的石灰乳或30%的草木灰水洗刷消毒。治療時先用肥皂水洗凈患部,除去痂皮,再用膚輕松軟膏涂搽患部;也可用敵百蟲粉2克兌水涂搽,但要注意分段涂搽,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一般每天搽2次一周即可治愈。
雞用防病促長草藥添加劑
1.大蒜 將大蒜搗爛,加10%~20%的水,每只雛雞每次服1毫升,每天服4次,連服3天?;?qū)v爛的大蒜按4%~8%的比例拌入飼料中,讓雛雞自食,能防治雛雞白痢。
2.蒼術(shù) 在雞飼料中加入2%~5%的蒼術(shù)干粉和適量的鈣,對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傳染性鼻炎和眼病有預(yù)防作用。
3.苦參 用苦參150~300克,加水煎湯3次,藥液稀釋至10升,可治療雞白痢、球蟲病。
4.馬齒莧 在雞飼料中混入5%~8%的馬齒莧干粉,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5.野菊花 在飼料中添加3%~5%的野菊花干粉,可預(yù)防球蟲病、感冒、皮炎等病癥。
6.蒲公英 在雞飼料中加入2%~3%的蒲公英干粉,既健胃又能促進(jìn)生長,還能預(yù)防疾病。
7.仙人掌 將仙人掌去刺搗爛后直接飼喂,可治療雞霍亂、痢疾、傷寒等癥,并可解救農(nóng)藥中毒。
8.復(fù)方肥雞散 桂皮40%,小茴香30%,沙姜10%,陳皮10%,胡椒5%,甘草5%,共研末,添加在肉仔雞飼料中,按每只雞每日1克,可促進(jìn)增重。
9.雞痢靈 雄黃10%,藿香10%,滑石10%,白頭翁10%,馬齒莧20%,馬尾蓮15%,訶子15%,共研粉,按2%~4%混于飼料中,可有效防治白痢病。
10.促卵散 炒山楂100克,炒神曲150克,炒馬錢子150克,土霉素鈣500克,酵母粉200克,復(fù)合維生素50克,碘化鉀5克,蛋氨酸150克。上藥研末,每只雞每日添加0.2克,連喂6~7周,可使雞產(chǎn)蛋率提高15%左右。(江蘇 朱乃洲)
土法巧治奶牛乳房炎
(1)蓖麻籽、大黃各30克,研末以雞蠶清調(diào)勻,涂敷患處,每日2次。
(2)茄子把或南瓜把7個,燒成灰,用白酒50毫升調(diào)勻灌服。
(3)蒲公英120克,金銀花60克,共研末,開水沖泡,候溫灌服。
(4)栝樓50~100克,土貝母15克,露蜂房1個,煎湯,候溫灌服。
(5)芙蓉花500克,研成細(xì)末,加4倍凡士林調(diào)成膏狀,敷患處。
(6)梨樹葉適量,加水熬成膏,敷患處。
(7)鮮萬年青葉25克,生石膏(研末)10克,加桐油5克搗爛為泥,外敷患部。
(8)蒲公英、車前子、地丁草各35克,剪水內(nèi)服,或用鮮品搗爛敷患部,每日敷藥1次。
(9)雙花、蒲公英、地丁草各120克,連翹60克,共研細(xì)末,開水沖調(diào),加黃酒200毫升為引,一次灌服。
(10)爵床草、敗醬草、積雪草、紫花地丁各適量,搗爛調(diào)酒,涂敷患部。
(11)明雄黃、炙五倍子、生大黃、黃柏各30克,冰片6克,共研細(xì)末,用陳醋調(diào)和涂敷患部,每日1次。
(12)甘草、荊芥、蒲公英、地丁草、艾葉、花椒、防風(fēng)、紅花各9克,煎湯,候溫洗患部,每天1次,連用2~3天。(重慶 劉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