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下簡稱《方案》),提出“外語作為選修課程,各??筛鶕?jù)不同地區(qū)和聾生實際選擇開設。”《方案》確定了外語課程計劃,但支撐課程計劃的課程標準與教材尚未出臺。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聾校的外語教師與研究者面臨著一個共同的課題:教什么?怎么教?
為此,我通過在一所省級模范學校內開展問卷調查、教學實踐反思等手段進行了一些英語教學探索。
一、教什么——中西交融,多元選擇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材,所選教材的價值取向要遵循《方案》培養(yǎng)目標,體現(xiàn)時代的要求,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學生潛能開發(fā)和各種能力培養(yǎng)。教材的價值取向是人們對教材總的看法與認識,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哲學思想、價值觀、教育原則與教學策略。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材選擇上要從教材內容、教材文體、教材層次三個主要方面入手。
1.在教材內容上,體現(xiàn)順序性與銜接性的統(tǒng)一
在《方案》課程設置中,外語從7年級到9年級,每周安排2節(jié)課,占總課時的2.2%。這與《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普校)初中每周4節(jié)課的頻度相比還是比較低的。如果教師不敢取舍教材,被動的使用教材,有一教一,有二教
二,將難以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秶矣⒄Z課程標準》(普校)教材使用建議中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整。因此聾校教師要有勇氣、有能力對教材進行補充、刪減、替換、改編、拓展、調整等,并在取舍或調整的過程中,注意順序性與銜接性相統(tǒng)一,如有可能,應盡量與學生一起協(xié)商補充或取舍哪些內容,避免為了考試而隨意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
2.在教材文體上,體現(xiàn)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
《方案》培養(yǎng)目標中指出:“培養(yǎng)聾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及環(huán)境意識?!睘楦玫卮龠M聾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有意識地選擇與聾生發(fā)展相適應的日常生活、社區(qū)活動、供應與服務、人際關系、健康與安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使聾生在頭腦中綜合建構多元文化意識,和諧、健康地向前發(fā)展。另外在教學中輔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聾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他們加深對科學技術和中西文化的理解力與思辯力。
3.在教材層次上,體現(xiàn)基礎性與適用性的統(tǒng)一
所謂基礎性是指教材具有發(fā)生性、起始性,以后學習的知識,必須以它為準備條件,或者是它的發(fā)展、擴充或加深。所謂適用性是指教材要考慮到聾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開發(fā)聾生潛能,補償缺陷?;A性與適用性相結合是指教材要滿足聾生的知識學習、認識能力發(fā)展和特殊需要的和諧統(tǒng)一。好的教材不僅要能使聾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努力,把知識技能學會,而且要有利于聾生自學,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一開始就讓聾生望而卻步,產生畏難情緒。
二、怎么教——構建模式,傳承發(fā)展
教學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的教學模型。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理論具體化和教學經驗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種相對穩(wěn)定和具有范式的教學結構。聾校英語教學應在一定教學模式結構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個人風格。有學者在新課程理念下將教學模式優(yōu)化為5P模式:準備(Preparation)、呈現(xiàn)(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運用(Production)、評價(Progress)。通過5P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我認為它比較符合聾生的認知特點,能較好地滿足聾校教學的實際需求。
準備:溫故導新。上課伊始,教師要讓聾生對前幾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并對新內容進行導入,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經驗,啟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例如在講《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第二冊Unit 3“Autumn Festivals”時,我通過以下提問進行復習與導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Are you going to go hiking tomorrow?”讓學生分別回答,以此復習Unit 2 的重點句型,鞏固舊知識。然后以“Can you guess what I’m going to do tomorrow?I am going to buy mooncakes.”這一問一答來導入新課。
呈現(xiàn):教材的呈現(xiàn)要符合聾生心智特點,聾生的感覺優(yōu)勢在視覺,直觀形象思維是其思維的主要特征。教師可通過不同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教材語境,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聾生學習渠道,改進聾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這節(jié)課中,我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中秋節(jié)快樂的情境,展現(xiàn)不同花色品種的Mooncakes(月餅)。在講到本單元重點語法:Adjectives(形容詞原級),Comparative(比較級),Superlativer(最高級)時,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月餅的大、較大、最大三種形態(tài),通過示范講解,然后提問:“Which one do you like?”學生指著畫面爭先恐后地回答:“This one.It’s big./That’s one.It’s bigger./This one.It’s the biggest.”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聾生理解并掌握了所學內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練習:練習的功能是對新語言知識的操練,能幫助聾生正確地看讀單詞,熟悉句型。在練習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地控制練習的內容與時間安排,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口(手)語的流利程度。教師可利用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如在“Autumn Festivals”單元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What’s Mid-autumn Festival?(2)Do you like eating mooncakes?(3)What do mooncakes have inside?(4)What kind of mooncakes do you like?針對提問,教師可給出正確的回答范式,并結合教材內容,組織聾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分排練習、結對練習、小組練習等,這樣可使聾生盡可能準確地掌握基本語言結構。
運用:培養(yǎng)聾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英語界流傳這樣一句話:“Tell me,I'll forget. Show me,I'll remember. Invlove me,I'll understand.”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將深深地理解。這句話說明了學習英語時參與真實情境或虛擬現(xiàn)實的重要性。在Autumn Festivals單元中,我利用DV再現(xiàn)中秋節(jié)的情境,并通過Internet鏈接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西方的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的相關歷史、人文知識,讓聾生觀看并交流心得,這樣不僅拓展了聾生的文化視野,加深了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發(fā)展了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無法用手語表達的一些內隱信息外化出來,喚醒了聾生頭腦中的感性經驗,幫助他們理解所學內容,同時激發(fā)了聾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聾生自主學習探究提供幫助。
評價:關注有效教學。在教學中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非常重要。教師應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shù)脑u價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或優(yōu)勢,選擇適合其個性特點的評價方法,如可通過“Do it youself”或“Selfcheck”讓學生自評,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系統(tǒng)觀來選擇、運用教材與教法。本文僅從部分方面加以討論,沒有多維度地體現(xiàn)教材與教法的內涵與要求,希望聾校外語教師與研究者能見仁見智,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聾校外語教學作有益的探索。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