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聯(lián)系實例,巧解“打折”內涵
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說到吃,其實它很有學問。我們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吃得巧。這不,最近我就發(fā)現(xiàn)有家快餐廳正在降價答謝顧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多媒體出示本周菜單。)
師:這是本周的降價菜單,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如果讓你選,你覺得哪份套餐最合算?
生:(異口同聲)當然選D套餐。它原價18元,現(xiàn)價10元,降的錢最多,所以買D套餐最合算。
師:大家再看這是下周的降價菜單,如果再讓你選,你又會選哪份套餐呢?(多媒體出示下周菜單。)
(學生猶豫不決。)
師:說說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這份菜單上的原價不同,現(xiàn)價也不同,不太容易比較。
師:那怎么辦呢?
生:我們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百分數(shù)知識,來比較它們的降價幅度。
師:好,就按你的方法辦。請大家小組合作,利用桌面上的菜單,算出降價幅度。(學生利用學具,分組計算。)
生分組匯報:A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80%,也就是降價了20%。
B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5%,也就是降價了25%。
C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0%,也就是降價了30%。
D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5%,也就是降價了25%。
生:通過比較C套餐降價了30%,降的幅度最大,所以買C套餐比較合算。
師:同學們都很精明。比較剛才的兩份菜單,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前一份菜譜套餐的原價不同,但現(xiàn)價相同,所以只要算出原價與現(xiàn)價的差額,就可以知道買哪份套餐最合算;而后一份菜譜套餐的原價不同,現(xiàn)價也不同,所以我們只有利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算出降價幅度,才能比較出買哪份套餐最合算。
師:其實這種降價優(yōu)惠,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而且還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
生:打折。(師板書課題。)
師:對。以你的生活經(jīng)驗,誰能說說打折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打幾折就是按原價的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出售。
師:比如我的上衣打八折,就相當于我是按原價的多少買的?
生:按原價的80%買的。
師:我的褲子是按原價的90%買的,相當于打幾折?
生:打九折。
師:我的鞋子要是按原價的85%買的呢?
生:相當于打八五折。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對打折很有研究了,那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利用剛才算出的數(shù)據(jù),幫幫快餐廳的老板也打打折呢?
生:好呀。
生:A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80%,所以A套餐相當于打八折。
生:B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5%,所以B套餐相當于打七五折。
生:C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0%,所以C套餐相當于打七折。
生:D套餐現(xiàn)價是原價的75%,所以D套餐相當于打七五折。
師:有了你們的幫忙,我想顧客們再去選擇快餐就更方便了。
[評析:趙老師巧妙地將“打折”這一枯燥的數(shù)學概念與生活中的“選擇快餐”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明確了“打折”的含義,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這一看似簡單的設計,正體現(xiàn)了趙老師“以趣促情”的執(zhí)教理念和“新中求用”的教學風格。
二、分析比較,初用打折技能
師:怎么樣,看來這吃飯也能“吃”出數(shù)學問題。吃飽了我們去找點喝的,現(xiàn)在餐廳的飲料挺貴,要想合算我們不妨去超市逛一逛。(多媒體出示超市情景圖。)
師:這正好有一種新飲料剛剛上市,誰能給大家讀一讀價格簽。
生:一種飲料大瓶原價10元,小聽原價2元。
師:買東西要想合算,就得貨比三家。我這收集了3家大型超市的優(yōu)惠政策,誰能再給大家讀一讀。
師:你們明白這些優(yōu)惠政策是什么意思嗎?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
生:我明白了大福源超市的優(yōu)惠政策,就是所謂的買一贈一。不過如果不買大瓶,也不會贈小聽的。
生:我知道了東興超市購物超過30元,就可打八折。不過如果不滿30元,一定是按原價出售。
生:新瑪特超市就省心多了。不管買什么樣的,買多少都一律打九折。
師:大家分析得很透徹?,F(xiàn)在就請你們根據(jù)我的實際情況,幫我算一算到不同的超市需要各花多少錢,比一比哪家超市購物更合算?
師:如果我很渴,想先買1小聽飲料嘗嘗,誰能幫我算一算?
生:買1小聽在大福源超市沒有什么優(yōu)惠政策,得花2元;在東興超市不滿30元,也得花2元;在新瑪特超市一律打九折,只花1.8元。所以,我認為你到新瑪特超市更合算。
師:如果我知道這種飲料很好喝,想買1小聽解解渴,再買1大瓶回家喝呢?
生:這種情況在大福源超市買一贈一,只花]0元;在東興超市還是不滿30元,得花12元;在新瑪特超市一律打九折,得花10.8元。所以,我建議你到大福源超市去消費。
師:如果這種飲料太好喝了,我想給家人和朋友也買點兒,買3大瓶和3小聽飲料呢?
生:這種情況在大福源超市得花30元;在東興超市終于滿30元了,打八折只花28.8元;在新瑪特超市依然是一律打九折,得花32.4元。所以,我認為這次你到東興超市更合算。
師:看來同學們越來越會精打細算了。
[評析:3家超市都是學生熟悉的購物場所,趙老師把身邊的資源合理地運用到數(shù)學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實用性,使學生樂于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體驗成功。這一過程,不知不覺轉變了師生角色,學生顯然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實用性。
三、組織群議,再悟打折策略
師:看來這喝水也能“喝”出數(shù)學問題。水足飯飽,就讓我們輕松一下,看場電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多媒體出示影院情景圖。)
師:要看電影得先買票,請看價格欄上門票分為3類。每類門票平均每人相當于多少錢呢?
生:成人票3元:學生票21元:團體票10人15元,平均每人1.5元。
師:現(xiàn)在有54名學生和3名老師正為買票發(fā)愁呢!我們先幫他們研究一下,找出最佳方案好嗎?
(生小組討論,在題卡上設計方案,指名板演。)
生1:可以買5張團體票、3張成人票和4張學生票。列式是:15×5+3×3+2.1×4=92.4(元)。
生2:可以買5張團體票和7張學生票。列式是15×5+2.1×7=89,7(元)。
生3:直接買6張團體票。列式是15×6=90(元)。
生:當54名學生和3名老師買票時,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第二種方案最省錢。
師:如果這時又來了一名教師,變成54名學生和4名老師。你們能快速修改一下你們的方案嗎?
生1:可以買5張團體票、4張成人票和4張學生票。92.4+3=95.4(元)。
生2:可以買5張團體票和8張學生票。列式是89.7+2.1=91.8(元)。
生3:直接買6張團體票。列式是15×6=90(元)。
生4:情況有變,現(xiàn)在是第三種方案最省錢。
師:看來多了一個人后,反而是都買成團體票更合適了,其實這就是打折的策略。只是可惜團體票里多的兩個人位置浪費了。
生:老師我有個建議,我們可以把這兩張票再賣出去。這樣不是可以更省錢嗎?
師:這是個好辦法,賣多少錢呢?
生1:當然賣3元了,這樣可以多賺點。不行就再便宜點賣2.1元。
生2:咱們又不是票販子,我看還是賣1.5元一張更合理,等于拉幾個想看電影的人加入到團體里,一起買團體票。
師:很好,你們一直在為別人著想。那么,你們再算算賣完后,他們又把費用降低到多少錢了?
生:90-1.5×2=87(元)。
生:這才是這次購票的最佳方案。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地體現(xiàn)了趙老師教學風格中“新中求用”的思想。學生在設計購票方案時,積極探索,反復推敲,在辯論和對比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
四、導引思辯,三研打折藝術
師:看來打折是真好呀,它可以幫助我們節(jié)省開支。但是我們是不是做什么事都要等到打折再做呢?
生:不能。比如天冷買羽絨服,最便宜的時候應該是夏天的反季節(jié)銷售,難道我們得凍上半年嗎?
生:其實打折的時候。還有些商品是快要到保質期,或者是質量有問題,我們購物時要小心。
生:我媽媽有時為了圖便宜,買一些用不著的東西,我覺得也沒必要。
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我們在購物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客觀需要來考慮問題。
師:誰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那是因為沒算清。最后我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節(jié)課研究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去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總評:
綜觀本課,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整課變得課似無形,卻獨具匠心。教師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趙老師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贊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稗益,同時在師生的互動中也將趙瑩老師 “謹中求趣——趣中求新——靳中求用”的教學特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謹中求趣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它沒有華彩的文字可以讓人陶醉,沒有動人的樂章可以讓人欣賞,但嚴謹卻是它與眾不同的關??梢哉f趙老師上的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了這一點。大到知識拓展,小到課堂語言,他都反復推敲、精心思考,但他的嚴謹中卻不失風趣,原則中又透著靈活。這就使得他能將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變成鮮活的生活素材。例如,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從吃入手,使學生通過生活經(jīng)驗感悟到打折的意義,使“打折”這一數(shù)學概念不失嚴謹,又變得鮮活有趣,學生易于接受。
二、趣中求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新是學習的境界,兩者是互相促進的。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一節(jié)課不應該是完全預設好的。”沒有預設是一節(jié)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是一節(jié)不精彩的課。趙老師在課中時時以預設中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互動,從而生成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他在預設“巧買影票”時,就遇到了學生的 “發(fā)散性思維”。學生即時地生成了賣票更合算的方案,而且教師還有意識地進行了買賣公平的思想道德教育。顯然趣中有新意,新中有趣聞,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處生成亮點。
三、新中求用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以致用應該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落腳點。趙老師這節(jié)課中,時時在預設中生成,在生成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用,巧妙地將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愉快教學融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申的實際問題。在明確了“打折”含義后,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吃、喝、玩”等生活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習不脫離現(xiàn)實生活,在學中做,在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