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因為它不僅反映出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廬山的姿態(tài)、氣勢,同時也反映出世上所有的事物,只要立足點不同,所獲得的表象帶給人的所思所想也不同,人也如此。
作為教師,面對一些天真稚嫩的孩子的一言一行,我總能著眼于積極向上的一面,去關愛、體諒、溫暖他們,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引發(fā)、啟迪他們滋生友善的萌芽,燃起健康的心理火花。
有一次,同一年組的老師突然啞嗓,發(fā)不出聲來,兩天沒上課。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上午第三節(jié)課我走進了五年一班,告訴他們班主任嗓子有病,不能講話……“老師,你給我們上課你也會說不出話,變啞巴?!痹趺从质撬?,我的氣不打一處來,剛想發(fā)作,其他學生的聲音早已搶在了我的前頭,責怪聲此起彼伏,一片嘩然。只見此時的他如同受驚的小貓一般蜷縮著,木木地不知所措,低著頭,怯生生望著我,好像等待著老師的發(fā)落。此情此景,剛才那股不快之感頓時消失了。孩子是可塑的,而塑造的任務就落在教師的肩上。我趕緊做了個停止的手勢,打斷了學生七嘴八舌的反擊聲,微笑著說:“剛才同學們的話我都聽懂了,你們的內(nèi)心都是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老師。尤其是小濤,他是怕老師的嗓子壞了,擔心跟你們的班主任一樣不能說話,想用間接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惹老師生氣,讓老師上火。以至于出現(xiàn)聲帶受損的狀況。但是他體貼的話沒有說好,讓大家產(chǎn)生了錯覺,激起了民憤。小濤,以后無論說話做事,一定要想好了再說、再做,這樣才能表達出你真正的友善、友愛的心理,對嗎?”他聽后方如夢初醒,猛地站起身來,不知是點頭還是行禮,頻頻彎腰致意,邊做邊說:“老師你說得太對了,謝謝老師,謝謝老師!”這節(jié)課,他聽得全神貫注,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舉止站立端正有禮……
中午清掃期間,我拎著拖布,向水房走去。突然一只小手握住拖布,我本能地回轉(zhuǎn)身來,噢,是小濤。還沒等我開口,“老師,我給您洗吧!”他的舉動使我喜出望外,剛想謝絕他,可他早已搶下拖布跑進了水房。
看到他的背影,我想起了第一次去他班上課的情景。鈴聲將我送到了教室門口,推門剛邁進一只腳,唰地迎面飛來一個本子,我著實嚇了一跳。還好,本子落在了我的腳背上。我不動聲色地問了一聲:“這是誰讓本子長了翅膀?”大家一齊指向小濤。還不知道小濤長什么樣的我順著指向認識了他,不胖不瘦的身材,長著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略帶滑稽的小臉有些愧色,但也沒有停止他強辯的話語:“誰叫你下課碰到我的!”“我不是故意的!”“哦不管,碰我就不行!上課期間,我也常常被一些報怨聲打斷,“老師,小濤拽我的頭發(fā)?!薄袄蠋?,他蹲在地上解我的鞋帶?!薄袄蠋煟眯〉陡钗业南鹌??!边@陣陣狀詞,擊疼了我的心……可此時此刻的這一幕卻讓我感動。
他變了,真的變了,這變化來源于上午老師為他解圍的這一舉動。從中我挖掘到了他內(nèi)心潛在的、知錯就改、好學上進的優(yōu)秀一面。由此,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冬天的正午,風看著路上戴著帽子的行人,對陽光自信地說,我的威力可大了,能把他們的帽子吹掉!說罷,便刮起了風,行人馬上用手拽住帽耳,風越刮越猛,行人越拽越緊,索性系上了帽帶,風無能為力。這時,陽光露上了謙和的笑臉,把溫暖灑向行人。行人解開帽帶,陽光越曬越熱,行人不由自主地摘下帽子?!蹦憧矗@則寓言不正蘊涵著這樣一個哲理嗎?那就是溫情的關愛永遠比大聲的訓斥更易使學生從心底認識,并逐步改正自身的錯誤。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新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