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全力提高執(zhí)教能力,引領學生朝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發(fā)展。
2005年9月,我校申請了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教師教學方式策略的研究。為此學校實施“階梯式學習法”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經過兩年多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成果顯著。
一、階梯式學習法的基本思路
階梯式學習法實驗的理論是:發(fā)展是硬道理、實踐出真知。實驗以“主動、成功、階段覺悟”為理念,對“上課、作業(yè)、預習、復習”這四項學生每天都接觸到的環(huán)節(jié),分別提出五級要求。例如,對“上課”的五級要求是:(1)跟著上課;(2)懂記上課;(3)聯(lián)想上課;(4)多得上課;(5)專論上課。每一階段都有各自的標準,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每一階段的標準,設立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循序漸進。
階梯式學習法具有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它的目標具體,升級適度,符合學生心理,符合新課改理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從而指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二、階梯式學習法的教學策略
1.課程教學注重“四個一”
倡導一個思想——“活動”教學思想。教師要充分重視“活動”在學生掌握知識與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把“活動”看作是學生建構知識與能力發(fā)展的基礎。
揭示“一個理念”——大課堂理念。小課堂變?yōu)榇笳n堂;間接知識變?yōu)橹苯又R;課內學習變?yōu)檎n外實踐;知識單一變?yōu)槿姘l(fā)展。
構建“一個模式”——《研究體驗式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即“導引目標、激發(fā)情趣→問題引領、啟發(fā)探究→能力訓練、應用創(chuàng)新→反思小結、鞏固提高”。力求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感到學習就是一種享受。
落實“一個效能”——訓練有素,巧練、實練。
2.全力引領學生學會學習
(1)自主參與,主動性學習
新課標特別強調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時空上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創(chuàng)新的舞臺,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思想。
(2)優(yōu)勢互補,合作性學習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是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教與學相統(tǒng)一的交互活動。我們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性別、成績、技能等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每人或每組做到“三學會”: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評價他人的觀點、學會借鑒別人的學法,以此實現組內合作,組際競爭,使學生均衡地實現了認知、能力、情感上的目標。
(3)善于質疑,探究性學習
學生學習中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探究性學習,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并且善于質疑。培養(yǎng)他們勤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4)走進生活,體驗性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有所思,進而有所知。因此,我們應以參與反思為基礎,切實加強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5)尊重個性,選擇性學習
在多元理論及新課標的指導下,應承認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風格等存在差異性,我們要讓學生有個性地學習,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發(fā)揮其獨特性,逐步樹立其主體觀念,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作者系黑龍江省樺南縣第五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