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在學校用餐的學生人數(shù)已突破30人,今天是這個月的第一天,又是星期五,第三節(jié)是體育課,往常輪到服務(wù)的同學都會在下課時順便把菜帶上來,我想今天也不會例外,還是在辦公室多批改幾本作業(yè)吧??墒恰?/p>
“劉老師,不得了了!”“ 劉老師,菜打翻了!”一陣陣如同天塌下來一樣的喊叫聲把我嚇了一跳。看來情況嚴重,我趕緊跟著同學向教室跑去。
教室的講臺前一片狼藉,菜桶還倒在一邊,豆腐湯溢滿了講臺前的地面。全班62位同學此時大多圍在四周,真可謂是里三層外三層。外層的同學為了看個究竟,在后面推著,跳著,里層的同學已經(jīng)不穩(wěn),被推得一腳一腳地踩在湯上。
看著這場景,我的氣不打一處來,惡狠狠地問道:“誰打翻的?”“小陽,小浩!”異口同聲,語氣中夾雜著的或是幸災(zāi)樂禍,或是深惡痛絕。順著同學們手指向的方向,我發(fā)現(xiàn)了低頭站在門后的兩個“罪人”,他們的眼里飽含著淚水,一副十分痛苦的樣子?!皶粫C到了?”我的心又一下子揪緊了,連忙走過去拉起他倆的手看了看,發(fā)現(xiàn)是完好無損,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我開始收拾殘局。同學們還圍在四周,看我用笤帚把滿地的豆腐湯裝回了菜桶,便竊竊私語起來,有的說:“這個辦法真好!”有的說:“早知道這樣我們自己都會解決了?!庇械恼f:“今天我又學會了一招!”就是將能裝回的湯都裝回菜桶時,我發(fā)現(xiàn)今天的豆腐湯比往常似乎是要多一點。試想兩個只有三年級的小男孩兒從一樓將這桶湯抬到這三樓還真是不容易呀。由于湯都已經(jīng)不能喝了,我就讓小宇和小煜把湯抬回廚房處理。
湯抬走后,我像往常一樣開始分飯菜,也許是少了美味的豆腐湯,同學們的食興不佳,有的同學嘴上還一個勁地嘀咕:“都怪你們,害我們少了一個菜!”“為什么不小心一點?”“哼,真沒用!”……忽然,有一位同學高聲叫道:“老師,小浩不吃飯了!”我回頭一看,不知什么時候,小浩已從后門回到了座位上,正趴在桌上抽泣,樣子十分委屈。小靚走過來,對我說:“劉老師,小浩今天沒輪到服務(wù),他是做好事?!蔽颐腿幌肫鹆耍@個小浩是個郊區(qū)的孩子,由于家里條件不好,一直都是由媽媽送午飯到校門口吃的。這個月,媽媽要到外地打工,沒人送飯才讓他在學校吃。今天是他第一次在學校吃飯,我怎忍心讓這第一餐午飯就成為他記憶中的痛苦呢?何況他是……想到這兒,我故意把聲音抬高八度,也故意驚訝地叫到:“啊,小浩是做好事呀?”我這一喊,教室里的嘀咕聲一下子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如夢初醒:“是呀,小浩今天在為大家做好事呀!”“小浩真冤哪!”“我們該向小浩學習呀!”……教室里一下子又熱鬧起來,剛才的指責聲一下子變?yōu)橐黄潛P聲。不知什么時候,小浩已排進了隊伍中,當走到我面前分菜時,那還掛著淚珠的臉上慢慢地露著一絲笑容了。
教室里的氣氛一下子輕松了起來,同學們似乎也不在乎少了一個菜,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這時,我看見小宇苦著臉來到我的身邊:“老師,打翻了,又打翻了!”“什么打翻了?”我一下子沒回過神,“老師,他們又把湯打翻了!”幾乎是全班一起叫的,這時我才想起還有兩個學生正抬著那桶豆腐湯走在通往食堂的路上。怪不得這么久沒回來,原來又打翻了?!霸趺锤愕穆??倒在什么地方?”“食堂門口?!蔽液蠡跇O了,唉,都怪自己,如果當時親自去,從后門進去不聲不響地倒入泔水桶里不就沒事了嗎?如今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翻菜湯,還倒在食堂門口,這印象多不好呀?。ㄟ@時候,差不多所有的領(lǐng)導(dǎo)都在食堂里吃飯)現(xiàn)在不光要親自去打掃,還……“老師,我去!”“老師,我去!”同學們踴躍地舉起了手,大聲地叫著,他們不再像剛才那樣只能做旁觀者了。
我和同學們相視一笑,一起放下飯盤,準備去打掃。小宇在一旁又加了一句:“老師,掃掉了?!蔽壹{悶了:“誰掃的?”“食堂里的阿姨掃的?!闭f著,一位食堂的阿姨和小煜抬著一個菜桶走進來,啊,是一桶熱騰騰的豆腐湯,教室里大家都歡呼雀躍起來。
后記:
鏡頭一:第二天的午餐時間又到了,我發(fā)現(xiàn)小浩和小陽又抬著一桶菜走進教室 ,小心翼翼地放在講臺邊,相視一笑,馬上排進領(lǐng)飯菜的隊伍中。
鏡頭二:打開那幾天的日記本,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把那天發(fā)生的事記在日記本里。在日記中,同學們的反省還是蠻深刻的,小靚同學還專門為這事寫了一篇廣播稿,表揚食堂的阿姨的奉獻精神。魏書生曾說過“寫日記是道德長跑”,這話果然不錯。
鏡頭三:一個多月后的一天,學校舉行春游活動,學校讓食堂里的王阿姨跟我們班。野餐的時候,同學們紛紛將自己帶來的好吃的東西塞給王阿姨,這讓王阿姨深深地感動。
反思:
一直以來,我為了省事,也為了平安,總喜歡對班級事務(wù)大包大攬。搞衛(wèi)生時,總覺得學生速度慢,也搞不徹底,不如自己動手;午餐時間,擔心學生的能力不夠,抬菜、分菜事事躬行;就連發(fā)本子這樣的小事,也要在場監(jiān)督。然而這次的豆腐湯事件卻使我明白,作為班主任還要學會“放”,因為“放”有時也能放出精彩。
記得曾有人說起過“懶母出勤子”,認為天下的母親“懶”一些,對孩子多些“指手畫腳”,少些“包辦代替”,更有利于孩子各種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校教育難道不也如此嗎?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認為 “管是為了不管”。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管放結(jié)合”。
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至今,在美國華盛頓圖書館還有他的三句精辟的解釋:第一句,聽過了就忘記了;第二句,看過了就記住了;第三句,做過了就理解了。有許多班主任都曾抱怨:“我都說了不知道幾次了,可學生就是聽不進?!笔茄?,說教式的教育從來都是蒼白無力的,只有切身的體會才能讓學生永遠銘記于心。班主任老師的“放”讓學生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也有了更多的親身體驗的機會。
“放”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一些事故。但古人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學生在一次次地失敗中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思考。
這次的豆腐湯事件的確給我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麻煩,不要說收拾菜湯,就是當時的心理壓力也是很大的,特別是一連兩次的打翻,確實少見。領(lǐng)導(dǎo)和老師都會怎么看呢?但是,如果沒有這次的“不小心”放手,就不會發(fā)生這次的“豆腐湯事件”,也許同學們就不能學會理解,不能學會寬容,不能學會感激,更不能學會如何將滿地的豆腐湯裝回菜桶。
現(xiàn)在我已沒有任何的后悔,今后我還會將更多的機會讓給我的學生,如果又發(fā)生什么麻煩,我寧愿與學生一起去收拾殘局。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龍沙區(qū)江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