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初,美國和英國向安理會提交了一份關于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宣稱緬甸局勢威脅到了地區(qū)安全與和平,要求緬甸軍政府加快民主化進程,釋放包括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在內的所有政治犯。但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美英的草案未能獲得通過。
2007年1月初,美國和英國向安理會提交了一個關于緬甸問題的決議草案,提案宣稱緬甸局勢威脅到了地區(qū)安全與和平,要求緬甸軍政府加快民主化進程,釋放包括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在內的所有政治犯。12日下午,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對這一決議草案進行了表決,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王光亞代表中國投了反對票。與中國一起反對該提案的還有俄羅斯和南非,此外印度尼西亞、卡塔爾和剛果(布)投了棄權票。正是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美英的提案未能獲得通過。
中國投了反對票
中國自1971年重返聯(lián)合國后,這是第五次動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以往對于美英提出的某些類似提案,中國往往是投棄權票。
關于中國投反對票的原因,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劉建超和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王光亞在不同的場合都做了說明,中心意思是緬甸問題本質上仍屬于緬甸的內政,緬甸的局勢并沒有對地區(qū)和平與安全構成任何威脅。而《聯(lián)合國憲章》賦予安理會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因此,如果安理會通過關于緬甸問題的決議,不僅超出了安理會的職責范圍,而且無助于聯(lián)合國其他機構對緬甸問題進行正常討論,更不利于聯(lián)合國秘書長繼續(xù)開展斡旋活動。為了尋求中國與俄羅斯的支持,美英在投票表決前,刪除了“緬甸局勢對地區(qū)和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了威脅”的詞句,但中方仍然堅定地投了反對票,其理由是,目前緬甸的民主、人權、毒品、艾滋病、強迫勞動等問題在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于緬甸問題的決議,那么聯(lián)合國192個成員國都要接受聯(lián)合國在這些問題上的審查,而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目前,緬甸國內各方力量經過從1988年至今近20年的博弈,已形成軍人及其控制的力量、昂山素季領導的反對黨(民盟)及其支持者、少數(shù)民族武裝和政黨三派政治勢力鼎足而立的局面,但軍人勢力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多數(shù)民眾也沒有推翻軍人政權的強烈愿望。而且,包括東盟國家和相當多西方有識之士在內的外界不同程度地認識到,緬甸軍人的作用目前是不可取代的,一旦軍人政權垮臺,緬甸極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戰(zhàn)火紛飛的境地,那樣會嚴重威脅到中國、印度以及東盟鄰國的利益。
緬甸與中國有2200多公里陸地邊界線,處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結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進入印度洋的最捷徑。緬甸的泛亞鐵路西線以及中緬陸水聯(lián)運線路都是我國大西南發(fā)展外向型經濟,走向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非洲市場的重要通道。此外,緬甸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儲量很大,修建中緬油氣管道對改善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到2005年底,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已與緬甸簽署了緬甸沿海六個區(qū)塊油氣的產品分成合同、鉆探協(xié)議以及《緬甸聯(lián)邦能源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共同開發(fā)緬甸境內天然氣項目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近日,中石油又獲得了緬甸若開邦近海三個深水區(qū)塊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權,總面積為1萬平方公里。
西方國家的目的
從1988年9月緬甸軍人政權上臺至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以民主、人權和毒品問題為由,不依不饒地在政治上打壓緬甸,經濟上實施制裁。為什么會這樣,那就要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觀念來分析。由于緬甸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它對中國、印度這兩個地區(qū)性大國以及東盟這個地區(qū)性國際組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緊盯著緬甸不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牽制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遏制將美國排斥在外的亞洲地區(qū)主義的發(fā)展,從而保持美國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qū)的影響,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當然,緬甸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嚴重問題。2006年12月底辭職的美國前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博爾頓在2006年9月中旬曾指出:“緬甸在亞洲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估計有36萬人感染,而緬甸當局卻阻止國際和當?shù)氐姆钦M織進行消除艾滋病的工作;武裝沖突和強迫搬遷使約20萬少數(shù)民族逃到鄰近國家;緬甸當局還不斷違反國際勞工組織禁止強迫勞動的規(guī)定,也沒有做出努力解決人口販賣問題;同時緬甸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鴉片生產國和東南亞主要的安非他明毒品來源地。”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王光亞在1月12日的表決后也表示,“緬甸當前確實面臨著難民、兒童、艾滋病、人權、毒品等一系列嚴峻挑戰(zhàn)”。但這些問題遠非只在緬甸存在,緬甸也遠非是最嚴重的。
緬甸是東南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6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5540萬,擁有東南亞地區(qū)最好的自然條件。因此,盡管緬甸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衛(wèi)生防疫措施不到位,但緬甸并沒有出現(xiàn)不少非洲國家大面積餓死人的情況。根據(jù)緬甸軍政府公布的數(shù)據(jù),緬甸的GDP和人均收入自1988年以來都得到了較快的增長。其中1989年~1992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5.9%,1992年~1996年為7.5%,1996年~2001年達到了12.8%,2001年至今的年均增長率也在10%以上。盡管這些統(tǒng)計不一定準確,但從筆者近年來多次到緬甸實地考察的情況來看,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切切實實的。此外,緬甸的毒品和強迫勞動等問題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這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所公認的。還有必要指出的是,絕大多數(shù)緬甸人信仰佛教,他們并不覺得生活得很痛苦,換句話說,就是“幸福指數(shù)比較高”。
至于說到緬甸局勢威脅地區(qū)和平與安全,更是無從談起。緬甸既沒有明確的發(fā)展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也沒有侵略周邊國家的野心。以前還可以說緬甸生產的海洛因等對美國構成了威脅,但目前緬甸的海洛因產量已明顯下降,而且銷售的重點也不再是美國。
這次美英欲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關于緬甸問題決議草案的企圖雖然沒有得逞,但事實上西方國家已經在一步步接近他們的目標。2006年以來,美國一直在積極推動安理會討論緬甸局勢,盡管遇到了很大阻力,但安理會在2006年9月還是同意將“緬甸局勢”列入安理會議程。這次美英的決議草案雖然僅僅是譴責緬甸軍政府,并且在表決時刪去了“緬甸對區(qū)域安全與和平構成威脅”的措辭,但從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fā),美英今后肯定還將提出關于緬甸問題的提案,最后完全可能要求以聯(lián)合國決議的形式對緬甸軍政府實施全球制裁。雖然中俄還可以繼續(xù)對美英的新提案投否決票,但中俄所面臨的壓力也將增大,因為美英等西方國家將會利用緬甸問題在其他問題上與中俄討價還價。
當然緬甸軍政府在未來也可能采取兩方面的應對措施。一是加快發(fā)展與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和東盟的關系,尤其是將大打能源牌,加強與這些國家在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和運輸方面的合作;二是在“還政于民”方面采取一些實質性的措施。緬甸在2006年已將鎮(zhèn)區(qū)一級的“和平與發(fā)展委員會”主席職務由軍人改文人擔任,今后將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推進各級政權的文官化進程。此外,緬甸當局也在加快新憲法的制定,預計在2007年可能向國內外公布新憲法草案,甚至不排除解除對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軟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