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余
[摘 要]停車場發(fā)生丟車事件在實際中是比較常見的,但由于立法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停車場和車主對相互之間的關系問題產生不同的認識,分別認為應該適用租賃合同和保管合同。筆者從這兩種合同的區(qū)別出發(fā)具體分析了各類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立法建議。
[關鍵詞]停車場 保管合同 租賃合同
一、引言
實際中,很多停車場都發(fā)生過丟失車輛的事情,從而在停車場和車主之間引起了糾紛,由于我國對此并沒有明確的專門的法律或者規(guī)章加以規(guī)范調整,因此各地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往往會出現(xiàn)基本事實相同的案件,但是其最終的判決卻截然相反的現(xiàn)象。
二、爭論焦點
(一)是保管合同還是租賃合同
各地法院出現(xiàn)對停車場糾紛案件的不同判決結果,其癥結在于大家對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認識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停車場為了避免承擔保管責任,往往事先聲明“車位租賃費,不負保管責任”、“場地使用費,丟車自負”等等,而一旦出現(xiàn)糾紛,車主卻堅持認為停車費用就是保管費,雙方存在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場沒有盡到保管責任,理應承擔賠償損失。關于這個問題,學術界也存在不少的議論,但都見仁見智,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有的學者認為,收費停車場與車主之間成立保管合同關系,應該承擔丟車賠償責任,免費的公益停車場可依法免責,而免費的消費場所停車場則不能免責;有的學者認為,飯店、旅館是否實際控制車輛、是否收取費用以及是否提供車輛存放場地、是否有管護車輛的意思表示決定了飯店、飯店等消費場所經營者對車輛是否有管護義務進而承擔賠償責任;有的則認為,應該依存停車時車主與停車場有無明確的約定或依實際情況推定停車場是否承擔管護義務。
所以,停車場丟車糾紛的解決必須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就在于停車場與車主之間的關系問題,停車場和車主之間到底是車輛保管合同關系還是場地租賃合同關系,這直接關系到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保管合同和租賃合同的區(qū)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65條規(guī)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還該物的合同?!备鶕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2條規(guī)定:“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將兩類不同合同的法律特征對比分析可知兩者的區(qū)別在于:第一,保管合同的標的是保管行為,而租賃合同的標的是租賃財產的使用收益權;第二,保管合同是實踐合同,以標的物交付為成立要件,而租賃合同是諾成合同,標的物交付與否不影響合同的成立;第三,保管合同是不要式合同,當事人各方可用口頭、書面或其他形式訂立合同,租賃合同一般是要式合同,需要書面形式將各方權利義務詳細加以規(guī)定。
三、各類型停車場的具體分析
實踐中,停車場主要可以分為專業(yè)停車場、消費停車場、小區(qū)停車場、公益停車場幾種。
筆者擬從各種不同類型的停車場來具體分析停車場與車主之間的關系問題。
(一)專業(yè)停車場
專業(yè)停車場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經有關機關審批取得經營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專門從事停車服務經營活動的停車場。從上述對保管合同和租賃合同的區(qū)別方面看,筆者認為專業(yè)停車場和車主之間是有償的保管合同關系。有償很好理解,即車主將車停入停車場時,必須交付停車場一定的費用。筆者下面主要來論證專業(yè)停車場和車主之間是保管合同關系這個命題的正確性。第一,在實際生活中,停車場和車主之間成立合同關系時,往往是在車主把車停入車庫時成立,也即停車場和車主之間合同關系的成立往往是在車主交付車即標的物時成立,這符合保管合同的特征。第二,在實際生活中,停車場和車主之間成立合同關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停車場會給停車憑證,有些停車場給一張卡,有些停車場只是登記一下,合同成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不局限于書面形式,這也符合保管合同的特征。第三,從合同的標的來看,停車場和車主之間若是場地租賃合同關系,其標的應是場地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也就意味著車主在租賃場地期間可以允許自己的車停泊或者隨意進出甚至允許別人的車停泊或進出,但實際上這是不允許的,而從保管合同的角度來看停車場和車主之間合同關系的標的則更具有合理性,其標的是停車場的保管行為,始于車主將車停入停車場止于車主將車取走。第四,停車場已實際占有并控制了該車,符合保管合同的表面特征,有人認為“車主將車停放在停車場時,沒有將車鑰匙、行駛證交付給場主,故場主沒有實際控制車輛,因而不負保管責任?!惫P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停車場對車的占有和控制是對車的靜態(tài)的占有和控制,其保管行為無需通過動態(tài)地去開動車輛來實現(xiàn)。第五,若將停車場與車主之間的關系定位為租賃合同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2條規(guī)定,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也意味著停車人為了防止租賃車位受到損害而承擔賠償責任,應對車位精心照看,這無疑與停車人的本意大相徑庭,實際執(zhí)行起來也顯得荒謬。第六,租賃合同中租賃物應為一個獨立特定的物,但停車場中停車位如果界定為租賃物,則應與其他停車位明確區(qū)分,但實際中有部分停車場中停車位布局由于地形所限,并未合理規(guī)劃,先進先停,車位間并無明顯界限,難以確定車輛相互間的權限范圍。
綜上所述,專業(yè)停車場和車主之間是有償保管合同關系。停車場對車主的車輛負有保管責任,在過錯造成車輛滅失或損害的結果時應對車主進行損害賠償。
(二)消費停車場
消費停車場是指賓館、酒樓、商場等各種消費場所的經營者為了經營服務需要,為消費者提供的附屬停車場。消費停車場和消費者之間的丟車糾紛在實際中是比較常見的,司法實踐也對其有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基于誠實信用原則,經營者只對顧客隨身攜帶的物品毀損或滅失負賠償之責,并不擴及到車輛以及留在車輛上的物品;第二種意見認為,應該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顧客丟失車輛要求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該使用保管合同,要求經營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第一,賓館、酒樓、商場設立停車場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對顧客的附加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來光顧,以達到最終盈利的目的,將消費停車場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定位為保管合同關系也有利于消費者放心消費,從而達到一個雙贏的效果;第二,這些消費場所設立、經營停車場,其運營的成本必然會通過提高服務或消費的價格,從而長期地分攤在消費者名下;第三,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服務行業(yè)利潤越大,風險也越大,這些消費場所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也理所應當地應負更多的風險。
(三)小區(qū)停車場
小區(qū)停車場是指在住宅小區(qū)內,為方便業(yè)主停車而設立,由業(yè)主大會或業(yè)主委員會委托物業(yè)管理公司負責管理的停車場所。業(yè)主大會和物業(yè)管理公司可以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當雙方約定不明時,宜認定為物業(yè)管理公司對車輛負有保管責任,理由如下:第一,物業(yè)管理公司的職責在于確保業(yè)主小區(qū)內財產的安全,當然包括業(yè)主的車輛;第二,物業(yè)管理公司不擁有小區(qū)土地的所有權,因此無權將之租賃給業(yè)主使用;第三,業(yè)主大會與物業(yè)管理公司簽訂合同時的意思表示必然是委托物業(yè)管理公司來負責業(yè)主車輛的安全。
(四)公益停車場
公益停車場是指國家機關、醫(yī)院、學校等單位內設的停車場,政府有關部門依照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修建的停車場或者在馬路邊、鬧市區(qū)空地劃出停車線的停車場。公益停車場又分為兩類,一類是收費的公益停車場,另一類是不收費的公益停車場。收費的公益停車場與專業(yè)停車場是不同的,它的目的不是營利,而是為了維持日常的運營,其本身的公益性決定了該類合同的實質仍為無償保管合同,因為此類停車場自身并沒有利潤收入,其收取的保管費用完全用于支付停車場正常運轉所必須的設施維護費用以及人員的工資開支。不收費的公益停車場完全免費,是公益性單位為民眾日常工作、生活單方面提供的一種停車方便,其日常運營開支完全由政府開支,這時候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關系應為場地借用合同關系,而非保管合同,這時候出借人不應該承擔過多的義務,在車主的車輛滅失的情況下,不應該要求停車場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四、立法建議
法律對丟車糾紛沒有明確的立法規(guī)范,有的學者認為“收費停車場和免費的消費停車場應承擔賠償責任,負嚴格責任,但適用的法律是不同的,一個是《合同法》,一個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筆者認為這樣的意見是有待商榷的,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但 這應該只針對經營者的商品和服務直接侵害消費者的人身或財產的情形,而不包括來自消費者、經營者之外的第三人的侵害。故筆者認為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糾紛應該適用的法律是《合同法》。
但是《合同法》里沒有明確規(guī)定該種情形下的糾紛應該具體適用哪種合同,以致在實踐中停車場和車主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分別堅持認為該類糾紛應適用租賃合同和保管合同,從而在實踐中和理論上都產生了分歧。
筆者認為應該借鑒其他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來完善我國法律對這部分糾紛的規(guī)范和調整,如《法國民法典》第1952條規(guī)定“旅店或旅店主人,對于寄居其旅館的旅客所攜帶的衣服、行李及各種物品,負受寄人的責任”;《德國民法典》第701條規(guī)定“以供外人住宿為營業(yè)的旅店應賠償外人在該業(yè)務的經營中攜入的物品因丟失、毀損或者損壞而造成的損害”。
五、結束語
丟車糾紛是實踐中一類比較常見且爭議大的糾紛,解決這類糾紛的前提是要確定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合同關系的定性,從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筆者從租賃合同和保管合同的區(qū)別入手,分別闡述了各類停車場和車主之間的關系問題,同時筆者也期望立法能盡快對這類糾紛作出明確的表態(tài),從而為司法審判提供明確而合理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