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83)
[摘要]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說教,而是品行筑壘。其基本途徑不是課堂講授,而是行為示范。行正為范,見賢思齊,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當今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不是日益增長的對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教育經(jīng)費不足的矛盾,而是不斷擴大的招生規(guī)模、大眾化教育的展開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力、教育管理不善的矛盾。腐敗教育是在教育腐敗的環(huán)境中孳生的一種偷襲學生心靈的嚴重病害,若不趕緊制止和割除,必將禍國殃民。
[關鍵詞]德育;育德;腐敗教育[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07)01-0005-08
A Refl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morality
ZENG Zhaox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angsha , Hunan410083, China )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can be called cultivating morality . It is not preachment but conuct moulding . Thefundamental way to cultivate morality is not the instruction in class but the conduct demostration .Correct conduct is the example and when you see a good man try to emulate him , which are the cardinal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orality.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 b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tinuous expanding scale of enrollment , the popular educationand the powerless work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imperfe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Corrupt education , which grows out of the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al corruption, is a serious disease, which injures students' souls .If we can't remove it , it will bring calamity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cultivate morality ; corrupt education
一、德育是一門行為課
下面我們講關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講第一個問題,德育是一門行為課。
在學校里頭如何實施關于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都是用關于如何做事的教育一樣的辦法,通過課程教學進行知識傳授,因此在我國高校,就產(chǎn)生了所謂“兩課”的建制。
所謂兩課,就是馬列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保證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四有”人才,“兩課”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兩課的質(zhì)量只能提高,不能下滑,這是堅定不移的立場,鮮明徹亮的觀點,永遠高揚的旗幟。否則就不叫社會主義教育,就不叫社會主義辦學。然而,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們必須弄明白:德育又叫做育德,它不是說教,而是品行筑壘,其基本途徑不是課堂講授,而是行為示范。行正為范,見賢思齊,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動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實舉措。
我們來回憶一下,自從設置了德育課程以來,德育課只是課堂講授和學生臨考的一門知識課程而已,就是講授和臨考嘛,它對學生的思想內(nèi)化,融入品德,提高做人境界,奠定服務民眾的心靈,煉就見義勇為的大節(jié)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可以去調(diào)查,可以去問卷,也可以測試。別的不論,發(fā)生在考場中的“槍手”事件,買賣學歷學位的交易,甚至兇殺致人死命的大案,都相繼發(fā)生,駭人聽聞。其中固然應該多從管理上尋找原因,但與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品德教育不無關系。
行正為范,見賢思齊,這是古訓,講出了品德教育全靠行為熏陶、不憑嘴巴說教的真諦?!耙徊綄嶋H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講的名言。雖然外界會把某個口號當作旗幟去識別某個政黨或者某個社團,但是,一旦跟著這面旗幟走過一段行程以后,只要看清這個舉旗人的所作所為和打在這個舉旗人臀部的那個印跡,立即就會作出去留的判斷并采取相應行動。這是歷史和現(xiàn)狀的真實。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關于“社會主義批判”這一章中,在批判封建的社會主義這一節(jié)里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因為當時,也就是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社會主義已經(jīng)成為一面旗幟,一種時髦,大家都打出來,其中就有封建主義者,封建主義頭子也打社會主義的旗幟,而且是拿著討米袋,在討米袋上繡上“社會主義”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吸引一批要飯吃的人跟著他跑。但是一旦跟著他跑的人看到這個舉旗人的臀部打上的是封建印章以后,立即就哄堂一笑,紛紛離去。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說的話啊,今天不還是這樣嘛。也許我們某個人可以舉一個旗,可以暫時糾集一批人跟著他跑,但是跟著他跑的人只要發(fā)現(xiàn)了他臀部上印的章子是骯臟的,不是照樣就哄堂一笑,就離開了他嘛。
為什么“孟母三遷”?為的是給孟子提供一個仿效的楷模。孟子開始是住在賣肉的店子旁邊,孟母看到孟子天天學做生意,去稱稱桿,很痛心啊,就搬家了。搬到哪里???搬到一個荒郊野外,滿是墳堆的地方。結果那個地方天天有人去朝拜,吹吹唱唱,孟子又跟著人家吹吹唱唱,不思讀書,不思習文啊,就是學當吹鼓手。孟母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哪里???搬到學校旁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人的行為融入環(huán)境中就成了改變另一些人的色彩的染缸。為什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啊,因為崇高不僅使人感受到美,而且由于悲壯而令人感動,從而叫人把這種崇高輸入血液或流進心田,感化成崇高的再生或復造。
反映論當中有一條千真萬確的準則,說嘗到的梨子的味道比書本中描述的梨子的滋味要具體得多,真實得多,因而才是可信的。所以,唯物論的認識論堅持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的著名論斷,并因而與唯名論劃清了界限。
當然,反映論也不是經(jīng)驗論。我們不會重復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錯誤,也不會把理性排斥在行動指導之外。因此,名垂青史的先正賢良、民眾口碑的英模公仆都是我們效法的風范和敬仰的樣板,用他們的品德找自己的差距,用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奮進,永遠是不枯竭的思想動力。
任長霞、牛玉儒雖然在遠離我們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我們雖然未曾見過他們的容顏,更沒有因為工作和他們發(fā)生過直接或密切的交往,但是,和他們生活工作過的同志、朋友、鄰居,以及享受過他們恩惠的百姓、下屬、弱者,在真切地傾吐他們的回憶時,在重播他們與生前的英模相處的鏡頭時,一團真實存在的熱火,一個沒有經(jīng)過加色的道德,就燃燒著億萬人的心窩?;钌牡赖伦匀?,鑄就了億萬人的品德。這個事實充分說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真實的力量是不可摧的,理性的認定是堅定不移的。當然,也有生前不模范死后才英雄的宣傳,遇上這種情況,不論如何輿論,老百姓的感情始終調(diào)動不起來。這說明了一條真理:存在體絕對不是文字的組成物。妙筆可以生花,但是妙筆生不出英雄和模范啊。
在學校教育當中,最能影響學生品德鑄就的不是德育課程而是教師的行為。專心致志地教書,一絲不茍地備課,誨人不倦地施教,百問不煩地解疑,求真務實的學風,這些才是真正影響學生品德的教材。在學術上能開導學生,在品行上能征服學生,這種影響本身就是德育,這才是真正在育德。
從嚴格的意義講,凡是學習如何做人,必定是從人家如何做那里學來的。教孩子第一次撒謊的是誰?是媽媽。當然,教孩子走第一步路的是誰?也是媽媽。后面這句話說明了一個真理,沒有母親就沒有英雄。前面那句話也說明了一個真理,沒有母親就不會有強盜。你看,為什么教孩子第一個說謊的是媽媽?。亢⒆痈吒吲d興地在家里吃水果,外面敲門來客人了,媽媽說,趕快把水果藏起來。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做人,都是沿著下面這個次序看別人如何做人來學習做人的,小的時候?qū)W父母如何做人,后來學老師如何做人,再后來學朋友如何做人,自己成為了社會角色以后,就普遍地看官員們?nèi)绾巫鋈恕W鹩H-從師-交友-看官,這是每個人學習做人的一般進程,也是每個人思想品德的成長和成熟之路。
當今反腐倡廉,進行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教育,我認為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這個恢宏的著眼點上,也在于增強整個民族的品德感染和塑造能力的精微處中。村看村,戶看戶,大家都是看干部。這也講,那也講,大家都看共產(chǎn)黨。
行正為范,以身作則,不施言教,見賢思齊,這才是高效的、實效的、見效的德育法則。在座的搞德育的人相當多,都是德育專家,我是外行,我這個結論對不對,請專家們指正??傊Z言上的巨人,行為上的矮子,那不是在進行品德教育,恰恰是在瓦解品德教育。
這是我說的第一個問題,德育是一門行為課。
二、言行相悖,效果最壞
下面開始講第二個問題,言行相悖,效果最壞。
我聽過這么一個故事:
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有幾位以德育演講而聞名的專門家,自謙“我是青年友,青年是我?guī)煛?。這幾位德育專家備受某個政要的推崇,于是名聲大震。我在電視媒體中聽過他們的演講,那是神采飛揚,出神入化,勝過春秋戰(zhàn)國時候的少正卯。后來因為在某地演講時,評價當?shù)厍嗄晔翘貐^(qū)的“淘金者”,在另一個地方演講的時候,又因為接待不周而變動了行程計劃,從此就遭到非議。人們認為他們是雙重標準處事,對己是享樂主義,對人是求全責備。這段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了,說明人都只相信一條真理:事實勝于雄辯,真實大于謊言。
今天我要特別講一講腐敗教育的問題。
腐敗教育與教育腐敗是直接相連又相區(qū)別的心靈污染和文化毒瘤。教育者趁教育腐敗之機,向受教育者暗示,用敗壞風尚的觀念殘害受教育者的心靈,這是腐敗教育的特征。教育腐敗是腐敗教育的源,腐敗教育是教育腐敗長出的瘤。教育腐敗為腐敗教育提供支撐,腐敗教育為教育腐敗推波助浪。遏制腐敗教育必須從清理教育腐敗著手。端正權力觀和用權動機,既是反對腐敗的普遍舉措,也是反對教育腐敗進而反對腐敗教育的良策。
什么是教育?教者,就是講清道理和行為示范。育者,就是培養(yǎng)起來使其健壯?!墩f文解字》那本書中說,育就是養(yǎng)子使作善,養(yǎng)了孩子要讓他作善,這就叫做育。可見,教育就是通過講清道理和行為示范,使對象健康地成長起來。
教育不是教唆,教唆是什么?指使者通過謊言或者欺騙、誘惑或者脅迫,使對象走進邪惡的路徑或者干出罪惡的勾當,這種行為就叫做教唆。
教育和教唆二者之間的界限十分明顯:
首先,教育和教唆的內(nèi)容根本不同。教育總是依據(jù)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將日新月異沉積下來的科學文化,用編寫系統(tǒng)知識的方式,有計劃地傳授給學生,保證一個國家或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教唆則不同,它往往將社會本應該拋棄的文化垃圾,改頭換面,采取暗中偷運的非法途徑,欺騙和蒙蔽受教育者使之上當。
其次,教育和教唆在法理上根本不同。教育是社會上層建筑中的一種特有存在方式,它不僅有法制的認可和保證,而且它本身也是遵守法制的典范。教唆則不然,它是以躲藏的方式偷生于社會,且社會應當取締的非法存在。
最后,教育和教唆的功過根本不同。教育是社會文明傳承和延續(xù)的工具,它培養(yǎng)一代一代的社會替補角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所以教育是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共生共存的事業(yè)。各個民族,任其社會如何變遷,歷史如何演化,教育始終會被整個民族所關注,并被看成與民族本身有切膚之痛的公益事業(yè)而積極地興辦。教唆是非法的存在,它誘惑和誤導人生,制造社會麻煩,因此,它不僅使人深惡痛絕,而且是過街老鼠,必遭齊聲喊打的下場,成為眾人厭惡的羞恥。
所以,教唆作為一種故意行為,在刑法上已經(jīng)確立了行為主體的“教唆犯”這個罪名。刑法是這樣解釋教唆犯的。教唆犯也稱“造意犯”。故意用言詞、行為或其他方法促使別人決意去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這就叫教唆犯,這就叫造意犯。教唆犯成立的要件有二:一是客觀要件。在犯罪者尚無犯罪的意思或者已有犯罪的意思而尚無犯罪的決心的時候,教唆者的教唆激起其犯罪的決意,使他尚未確定的決意確定下來,這就是教唆犯的客觀要件,對已有犯罪決意的人進行誘導,不能成立教唆罪。二是主觀要件。已經(jīng)預見到了各種犯罪事實的發(fā)生,而故意授意、慫恿、誘惑,這也是教唆犯的一個要件。我國的刑法還規(guī)定,凡教唆不滿十八歲的人犯罪的教唆犯,應當從重處罰。
腐敗教育還不能劃入教唆這一類,因為它不具備構成教唆犯的兩個要件。就主觀要件來講,腐敗教育的教育者并不是以授意、慫恿、誘惑別人犯罪為目的,充其量只是暗示被暗示者要來填自己的腰包,使暗示者取近利、圖快活而已。就其客觀要件來講,受暗示的人不僅不是為了犯罪而去接受脅迫,恰恰相反,是為了求學上進而付出代價。可見,性質(zhì)的根本不同是它們之間的原則性區(qū)別。
但是,由于暗示的內(nèi)容是反事理的,是不健康的,是腐敗的,因此它對人的心靈具有偷襲和腐蝕的侵害。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不引起警覺和及早抵制腐敗教育,勢必有一天,它將走進教唆的地獄,并與教唆同流合污。
在南岳衡山的半山亭中,有一副勸人行到半山仍須努力前進的對聯(lián),這個對聯(lián)是這樣寫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就是說走了一半,還要繼續(xù)努力。我們借用這副對聯(lián),反其意奉勸那些有腐敗教育之嫌的朋友要立即改弦更張:
違道而行,誤到半途須掉頭;
無心自毀,要登峰頂另選路。
在當今的現(xiàn)實中,有沒有腐敗教育啊?我舉三個例子。
當學生入學時,腐敗教育就開始了。在高等學校,特別是錄取授予學位的研究生的時候,由于每個學校對錄取分數(shù)線的劃定和掌握有較多的靈活性,因而也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錄取誰或不錄取誰,有時就在“一口價”中敲定。上了線的不一定錄取,沒有參加考試的不一定不錄,有時是看“來頭”,有些是靠“紅包”。紅包可以打開錄取的綠燈。最近在網(wǎng)上有人揭露了北方某大學錄取報考博士學位的女學生時暗示用“色包”的丑聞,這又是一種潛在的“游戲新規(guī)則”。
學生入學后,導師把獲得的課題交給學生去做,用工程承包的方式來經(jīng)營學術研究,課題經(jīng)費由包工頭支配,學生都成為了做課題的打工仔。擴而廣之,導師又將這個辦法推廣到教學領域,凡是導師擔任的本科生的教學就交給碩士生去完成,擔任的碩士生課程就由博士生去講授,導師穩(wěn)拿漁翁之利。高年級的學生輔導低年級的學生,師哥師姐去帶好師弟師妹,導師就到校外去走穴兼職,去獲取雙料報酬。這就是導師的少投入高效益的技能和知識的傳授。
學生畢業(yè)前都要經(jīng)過學位論文答辯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當前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中,在職者、有位者居多,沒有位的就有錢,而且還可能是大款。于是,就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答辯方式,到風景旅游區(qū)去答辯,甚至到風景旅游區(qū)去授課。經(jīng)費由學生開支,老師過行宮生活。這種方式比起赤裸裸的行賄可以找到頂風險的遁詞。
腐敗教育的內(nèi)容是多端的,用紅包點亮綠燈,這是腐敗教育中的通關教育;用承包方式讓義務工經(jīng)營科研和教學,這是腐敗教育中的通管教育;用行宮享受替代行賄效益,這是腐敗教育中的通變教育。我稱它是變質(zhì)的三通。因為在古代真有一套《通典》、《通志》、《通考》,素稱《三通》,屬典籍之作。紅軍長征行至遵義時,當?shù)卮笕遐w乃康先生將全套合計六百四十八卷的《三通》送給徐特立,徐老又將它們轉(zhuǎn)贈毛澤東,毛極為高興,收入行囊。
腐敗教育中的三通,通關是教學生如何敲門過關卡,通管是教學生如何精通掌權抓銀錢,通變是教學生如何翻新花樣去行賄賂??傊私游?、做人做事都離開了方圓,離開了規(guī)矩,離開了育人為善的目標。如何入學,入學以后學習什么,學了以后怎么畢業(yè),在校讀書的全過程和各個階段似乎都在偷襲著學生的心靈。
雖然我所列舉的上述事例只是個案,但是,心靈的創(chuàng)傷總是關乎人的一生。它不像食物中毒,通過洗刷腸胃或者稀釋血液、加快排泄就可將毒素排除而使人恢復健康。醫(yī)治受傷的心靈即使是縫合彌補,也會留下抹不去的傷疤和痕跡。因此,心靈受到的影響總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這正是不可輕視和放縱腐敗教育的原因。我們平常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并不是說心靈的傷害一笑就可以撫平,就可以消失的。它只是說,可以通過心理調(diào)適和感情的控制而不計前嫌,面向未來。
我們可以調(diào)查,在攻讀學位的學生中,特別是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中,求學者和求學位者,學做人的和為當官的,他們之間的比例如何。我大膽地說過這種話:對很多人來說,讀了書去做官,那是為了做事,做了官來讀書,那是為了來鍍金。這個話難免片面,但其中絕對有合理的成分。求學問的和求學位的,學做人的和為當官的,他們之間的比例如何,在這些關系的處理中,教師所給予的正確影響和為了正確的目標而耗去的精力究竟又是多少,可以調(diào)查,我想結論肯定是令人擔憂的。
為什么現(xiàn)在有學位授予權的大學都在爭取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碩士等等的招生培養(yǎng)權呢?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還是為了增收錢財呢?凡在高校參加工作,特別是領導工作的同志,那是夏天喝冰水,腦子雖然很熱,心里就是透心明的啊,清白這里頭的奧秘。
金錢真是萬能啦,既能夠成全事業(yè),又能夠毀掉事業(yè);既能夠成全人,又能夠毀掉人。沒有錢是辦不成教育的,只剩下一個錢眼,教育也是會毀在這個錢眼中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不只是育人的艱辛,更是說育人的意義的深遠。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培養(yǎng)的任何一代學生都將影響歷史。認識到這一點,更應該在育人問題上采取謹慎、嚴肅和負責的態(tài)度。這也是我們對于腐敗教育應予痛斥和揭露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給一個人的影響,給一個民族的影響不是當今,大概是三十年,我們這一代都是五十年代中受教育的。我們這一代所受教育的最大影響是什么?就是極左,就是階級斗爭為綱,就是把人整死??梢赃@么說,只要現(xiàn)在有人發(fā)動文化大革命,肯定是我們這一代人沖鋒陷陣,駕輕就熟。如果現(xiàn)在給你們這一代人的教育就是金錢至上、名利至上、個人欲望至上,我敢肯定,三十年以后,爭名奪利打起來的就是你們。
這個腐敗教育和教育腐敗是個什么關系???
腐敗是與權力相連而產(chǎn)生的社會疾病。權力是社會或集團中存在的唯一能夠去實行掌主意志并能占領所有的一種特殊工具。當掌權者用權力去飽肥私囊實現(xiàn)私欲的時候,腐敗就產(chǎn)生了。
教育腐敗一是表現(xiàn)在教育行政部門,這種腐敗與權力直接相關。二是表現(xiàn)在學校育人單位。學校育人單位的腐敗,是權力腐敗的蔓延,是具有現(xiàn)代中國特色的時髦而不可時尚的一種現(xiàn)象。市場經(jīng)濟在我國興起,知識經(jīng)濟概念在我國流行以后,學術經(jīng)濟、學位經(jīng)濟、文憑經(jīng)濟、職稱經(jīng)濟都相繼出現(xiàn)了,而且都模仿市場的做法:交易、買賣。有學術評議權的,學位授予權的,文憑發(fā)放權的,職稱評審權的,總之一切與權相連和沾邊的,包括有招生錄取權、試卷評閱權等等的,都算掌握了撈錢的網(wǎng)、釣魚的竿,都可以將手中的權當作換錢的物,都可待價而沽,都可上市交易,這是學校育人單位腐敗的滋生途徑,也是我們通常說的教育腐敗的主要內(nèi)容。
教育腐敗雖然是產(chǎn)生腐敗教育的環(huán)境,但是二者之間仍然有一些區(qū)別。教育腐敗直接危害社會,并不一定直接危害學生;教育腐敗的產(chǎn)生就是教育權力的異化和變質(zhì),但是腐敗教育的實施者并不一定手中有權。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即使如此,腐敗教育與教育腐敗仍然是直接相連的文化垃圾。因為教育腐敗為腐敗教育提供了產(chǎn)生空間和庇護場所,而且教育腐敗中的那些直接與學生相關的內(nèi)容,例如文憑買賣,實際就是腐敗教育實施的具體表現(xiàn)。
沒有掌權的施教者如何能夠?qū)嵤└瘮〗逃??原來他們雖然沒有掌權,但掌握了機會。當一個人的心地從善良中離開而走向邪惡時,他便因機會的偶然性、短暫性而將之當作千載難逢的獲得權力進而謀私獲利的良緣,于是便立即出手。這就是腐敗教育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機會為腐敗教育提供了時空。曾經(jīng)出臺的那些搞創(chuàng)收、搞產(chǎn)業(yè)化的辦學政策,那些與敬業(yè)精神相悖的所謂教師可以尋找第二職業(yè)和可以跳槽下海的提法,都對腐敗教育起了放縱慫恿和提供方便的作用。
現(xiàn)在,身處學校領導崗位的專職行政干部,特別是身處高等學校領導崗位的專職行政干部,都在設法擠進教學而不用心辦學。當了領導便利用手中的權力要當教授,當了教授又要利用手中的權力去當博士生導師,精力都用在去搶占一片自己十分生疏而別人又正在耕耘的土地上。因為當教授有教學津貼,當博士生導師可以延緩退休年齡。有了這種待遇加上他的行政待遇就是雙料待遇啊,何樂而不為呢?可惜的是把行政丟在一旁,校紀校風、教學秩序、教學質(zhì)量就無暇顧及,于是腐敗教育就乘虛而入、自由泛濫?;蛟S,專職的行政人員兼職教學本身就是腐敗。若是這樣,那正好說明了一個因果鏈:權力腐敗帶來教育腐敗,教育腐敗為腐敗教育提供了通道。
水到高處皆下瀉,人最輝煌是讓賢。據(jù)說有位政要當他年事已高決意離退的時候,自己寫了一副對聯(lián)懸掛在廳堂中,上聯(lián)是“早退晚退總要退”,下聯(lián)是“先死后死都是死”,橫批是“早退晚死”。另一位賢長在離退的時候公然表示,說他從此以后不顧問、不提問、不露面,全然超脫。還有一位賢達表示,他退位以后既不管事,也不找事,更不惹事。這些佳話都在老百姓中間流傳,與那些一個屁股要坐幾把椅子,坐上了椅子又不愿意離開位子的人相比,這種耄耋賢達更有一種古箏清音遠、梅香品自高的境界。
近年來,教育投資大提高,招生人數(shù)大增加,校園校舍大建設,教學設備大更新,大學城、新校區(qū)紛紛上馬。可是,山鄉(xiāng)的孩子連在自己家門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了,六、七歲的小孩要走到六、七里地以外的學校去讀書。為什么?教育行政部門為了緊縮教育經(jīng)費,撤消了那些學生不多的零星山鄉(xiāng)小學,從而減少了教師編制以及他們的工薪支付。然而,在減少了教育經(jīng)費的同時,卻增加了小學生的經(jīng)費,為什么要這樣?因為教育部門正在籌劃寄宿制度的謀略,要使那些讀書的農(nóng)童不能不在離自己六、七里地的小學寄宿讀書。教育的大發(fā)展使農(nóng)童享受教育的機會卻越來越少。這一增一減,便減去了教育的公益性的涵義,增加了教育的市場運作??峙逻@是最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在經(jīng)營教育。這究竟是叫做內(nèi)行辦教育還是外行辦教育?
我上面講的這些僅僅是零星個案,因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工作的同志萬萬千千,千辛萬苦?。粡氖碌掠虒W的教師隊伍是兵強馬壯,成績斐然啊。我不能分不清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系,如果分不清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系,就叫做“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就叫做一葉障目,就叫做別有用心啊。這就是當年打右派時給右派的一條罪狀啊。我絕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躲身暗藏者、算帳派。我看到了九個指頭,我高歌大好形勢。我所擔心的只是那一鍋肉湯中的那一粒老鼠屎,老鼠屎雖小啊,卻敗壞了一鍋佳肴啊。我所惋惜的只是那一方玉雕中的那一點疵瑕,疵瑕雖然不屑一顧,卻降低了整方瑰寶的品位。
大家都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在講壇上宣講如何做人的人,應該首先講一講自己的為人。誠實是做人的第一品德,用坦誠的態(tài)度講自己的不足,本身也是正面的品德教育。如果相反,唱的是威武雄壯的進行曲,做的卻是萎靡無神的《病中吟》,兩種腔調(diào),兩副面孔,這種德育的實效會怎樣呢?可想而知,會叫人做兩面派,叫人做雙重人,叫人陽奉陰違,叫人去混世稱雄。當前,凡是干群關系緊張的地方,究其原因,必定有欺上瞞下的官老爺,他們會講會耍,能夠蒙蔽上司,而又敢將群眾當做阿斗,在他們面前作威作福。
回過頭來反觀學校教育,在品德教學中千萬不能以講授定功效。聽其言,觀其行,其言也善,其行也端,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品德教育。
這是我說的第二個問題。
三、建議將德育課改為德育學課
下面講第三個問題,建議將德育課改為德育學課。
因為德育并非一門講授的課。它不是一門講授的課并不是說它就不是一門課。它是一門課,而且是一門重要的課,一門修身的課。德育學才是一門講授的課。講授的課和修身的課是不一樣的。德育學作為一門講授課,如同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一樣,是人文領域中的一門知識、學問、專長和科學,完全應該進入課堂。通過對人文科學的學習可以使人增長人文知識,由知識內(nèi)化為素質(zhì)進而又轉(zhuǎn)化為精神。人文精神是與文秀高雅結伴的,是與凡夫俗子離分的,一旦變成了人文精神,那就是知識轉(zhuǎn)化為了人品。品德的壘筑,靠自律修煉;如何做人,需要見賢思齊。
近年以來,高校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令人揪心啦。無故曠課、夜宿不歸、租房同居、墮胎流產(chǎn)、考試舞弊、招募槍手、情斗毆打、兇殺亡命。有的大學不是發(fā)生一起兇殺案件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啊。云南大學馬加爵竟敢連續(xù)三天在同一間學生寢室里連殺四個人,真有一點開殺場般的囂張,居然還無人知曉,這樁驚天慘案可謂是史無先例啊,依我看完全是因為管理無序,工作失職、思想政治教育松懈所致。依情依理,學校領導應該自責引咎,政工干部應該檢討受罰,學工人員應該革職下崗。我不知道教育部是不是這么處理的。
去年,教育部召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會議,對于改變和糾正思想混亂、紀律松弛是及時雨、急救丹,值得稱道。出乎意外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松懈的反思,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教訓的檢討,這一類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聲音未曾見報。赫然顯目的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經(jīng)驗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的一些浮夸文章。這些文章往往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轉(zhuǎn)為改革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和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好像高等學校的學生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就是“兩課\"的責任。這叫做轉(zhuǎn)移目標,叫做嫁禍于人,叫做金蟬脫殼。
黨中央十分英明,所以在教育部召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會議以后,黨中央專門組織開會,由總書記親自報告,指令必須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總書記不是說加強兩課的工作,而是切中要害。我們期盼各高校都總結痛心的教訓,提出落實的措施。出乎意外,只見各個高校紛紛出爐自己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經(jīng)驗,例如如何建立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網(wǎng)絡,如何創(chuàng)造了網(wǎng)上德育,真是喜訊無限,就是回避談憂。表揚和自我表揚已經(jīng)成為了風氣。
當今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說是日益增長的對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教育經(jīng)費投資不足的矛盾。說來說去還是伸手要錢,這個回答與中央關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兩相對立。高等教育客觀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各位摸摸良心,高等教育現(xiàn)在存在的矛盾是沒有錢?是高科技人才的急需增長和教育經(jīng)費投資的不足?還是什么?講話憑良心嘛,做事憑良心嘛,應該說高等教育當前的主要矛盾是日益擴大的辦學規(guī)模和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管理松懈的矛盾。這才是當今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因為有這個矛盾存在,所以才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切迫性嘛;因為這個矛盾在作祟,所以才在校內(nèi)出現(xiàn)了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失常事件嘛。
文化大革命是教育最潰時,潰到了崩的地步;現(xiàn)在是教育的最腐時,腐到了臭的程度。教育反腐既是生動的品德教育,又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實舉措。
講到思想政治教育,我想起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讀大學時的情景。我的這種回憶,是對昨天的檢索和評估,是對我經(jīng)歷的重讀。一個人所經(jīng)過的越是繁雜,他的回憶就越豐富;他經(jīng)過的越是深刻,他的回憶就越清晰。
我們大學的同學每當相聚,都會不無感慨地談起當年我們教務長的時事報告。我們當年那個學校的教務長是研究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的專家,他擅長分析國際政治、世界風云。他的時事報告是全校師生享受的“精神大餐\"。全校的同學們?nèi)羰呛芫脹]有聽到他的報告,一定會寫請求信投進“校長信箱\",因此,安排時事報告的日程計劃就成了學校經(jīng)常性的工作,這樣的報告每個學期都有四至五場。
逐漸,黨委書記、宣傳部長、政教系正副主任也登臺演講。1959年黨的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昌召開,會議剛剛閉幕,湖北省委書記就來到學校向師生宣講全會的決議。時事報告成了當年大學中的一種校園現(xiàn)象。1961年我在北京進修,也聽過外交部、北京市委的負責人到大學講形勢報告。每當有這種機會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們都把它當作節(jié)日盛慶,自帶凳椅,歡歌笑語列隊進入會場。
時事報告享有“精神大餐\"、“校園現(xiàn)象\"、“節(jié)日盛慶\"的美譽,它成了師生們學習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在那個時候簡直成了每個人的行動綱領和生活誓言。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績斐然的思想政治教育。
什么是深層次???人的需要系統(tǒng)中的最需要就是深層次。你的工作,你的教育,成了別人的渴望,成了別人的追求,成了別人爭取的目標,就說明你的工作和教育做到了別人的深層處。工作做到群眾深層處,這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啊。
現(xiàn)在,時事報告與我們久違了,連師生的大型集會也很難得。即使是“五一”勞動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慶祝日,以及元旦歡慶日,都流行以放假代替集會,旅游代替慶祝。學校中也有“熱烈\"和“隆重\"的時候,熱烈什么???那是“熱烈歡迎上級領導來我校指導工作\",那是“隆重慶賀我校又獲得了上級機關的獎勵\"。工作的內(nèi)容離黨的優(yōu)勢越來越遠,工作的方式被標語口號取代而日見表面。
領導要到實際工作的第一線去實行領導,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要到思想政治的第一線去工作,這是唯物主義認識論所規(guī)定的工作作風。老師和同學也期待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校黨委書記講形勢、解疙瘩、鼓士氣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機會,對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校黨委書記來講,是發(fā)揚黨的政治優(yōu)勢的難得的平臺嘛。時乎時乎不再來,莫錯過,要抓住哦。喊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伸開五個指頭,樣子像抓,但是不握起來,等于沒有抓,握起來了又不使勁,也是沒有抓。凡事不僅要抓,而且要抓就要抓具體,抓到底。抓不具體、抓不到底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做官的人太多,做事的官太少。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一個路線,一個觀點,要經(jīng)常講,反復講,要使廣大群眾都知道。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的經(jīng)驗,干部深入基層是我們的經(jīng)驗,不講功勞、不怕苦勞,為民辦事要不顧疲勞、不辭辛苦也是我們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以及從其中概括的路線和觀點我們應該經(jīng)常講、反復講,不但要讓廣大群眾知道,而且還要讓群眾知道用這些歷史的經(jīng)驗來評價今天的領導。
當然,時過境遷。新科技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科技手段?!熬W(wǎng)絡教育\"、“熱線對話\"、“電視訪談\"這些形式最具現(xiàn)代色彩,正在成為時尚。不過,即令如此,用一點老傳統(tǒng),用一些老辦法,也有嚼“菜根潭\"的風味的。何況“網(wǎng)絡教育\"其實是躲著身子在那里作指示嘛,那個“熱線電話\"不過是各執(zhí)一端談條件嘛,那個“電視訪談\"實際是把嘉賓請到演播廳擺龍門陣嘛?!它和老傳統(tǒng)的教育各有千秋、尺短寸長,它們應該相成相佐,綜合使用才對。
去年,我看那個全國第十一屆青年非職業(yè)歌手電視大賽,很有感慨。那個大賽當中,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歌手過關斬將闖進了團體賽的決賽圈。華東師大和華中師大的學生在美聲唱法的個人決賽當中,還分別奪得了金牌和銅牌。哎呀,我感慨萬千啊。我覺得這個唱歌的、跳舞的、吹號的、彈琴的,哪樣人才,哪門藝術,高等學校都兼而有之啊,真可謂藏龍臥虎。
其實唱歌也罷,跳舞也罷,體育運動也罷,棋類競賽也罷,書法活動也罷,這都是校園文化,是校園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xié)同軍啊。主持高校工作的負責人他的學問深,他的見識廣,他的眼界高,他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來打造校園文化,締造化解校園與周邊不良環(huán)境的對峙的力量,從而削弱和抵制周邊不良環(huán)境對學校育人工作的負面誘惑。
我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物質(zhì)生活十分清苦,吃飯要勒緊褲帶啊,但是,精神文化就十分豐富,就像是自助餐,學校的文藝生活任你選擇享受。周末的時候,露天場放電影,飯廳里開舞會,教學樓玩棋類,體育館看文藝表演。此外,每個學期中還有歌詠賽、講演賽、球類賽……賽事不斷。本事高強的,既顯學士的斯文,又有文人的倜儻,風流得很啦。當“五一”、“十一”、“元旦”節(jié)慶時,在節(jié)目之后高音喇叭傳出的歌聲籠罩著全校的夜空,整個是一個喜慶的海洋。子夜來臨的時候,同學們創(chuàng)作詩歌或者散文,在音樂的伴奏中表達著學子們的心愿。每逢新年的凌晨,校長或者書記一定會通過廣播發(fā)表祝詞,“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边@個時候,食堂里也抬出香噴噴的紅棗糯米稀飯,作為夜宵免費供應,它向大家暗示:今夜無眠,歌舞翩翩,通宵達旦。
那個時候,沒有周邊環(huán)境對學校育人的干擾,相反,倒是學校主動給周邊居民積極的影響。學校受人尊重,被人羨慕,不是被人敲詐,受人欺負。
現(xiàn)在的學校也組建文藝社團,但是現(xiàn)在組建社團的宗旨是什么?。渴谴韺W校出去參加比賽,目標是捧獎杯、奪獎牌。因為近年來流行一個“排名”的驚恐癥,大家關注的是“榜上有名”。排名領先者就驚喜若狂,排名落伍者就惟恐丟臉。辦學也時髦,要去占一流,于是發(fā)明人就擬定了科研經(jīng)費、論著出版、招生規(guī)模、學位層次、院士人數(shù)、專業(yè)門類等等計分指標。于是,就有人在這些指標上揠苗助長、加水發(fā)泡、爭名次,這是一種邪癥。
什么叫名次?。棵螌嶋H上就是名氣。名氣是什么?就是名譽。有了名氣,就有了名譽。名譽又是什么?是美譽的延伸,是聲譽的持久。德高學精的賢人,貨真價實的商品,都可獲得稱贊,這就是美譽。贊頌相傳,遍布城鄉(xiāng),這就是聲譽。贊不絕口,婦幼皆知,這就是名譽??梢姡问强空\實、勤奮、功業(yè)爭得的。
市場包圍學校,學校也奔向市場。搞活開放,往外闖蕩。其實,新科技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享受的同時,也提供了麻煩。你看,學校周邊的網(wǎng)吧、酒吧、浴吧就誘惑著學生玩物、忘學、喪志,這是令人頭痛的頑疾。
但是,治校也像治家。家里很溫馨,趕也不出門;家中很冷漠,出外尋歡樂。如果我們校內(nèi)的文化生活豐富而營養(yǎng),我想絕對不會有外出去覓食投胎的,更何況網(wǎng)吧、酒吧、浴吧中還有網(wǎng)蟲、黃蟲、色蟲咬人呢?!
文藝要貼近生活,要貼近百姓,這是大道理。學校的生活是教學,學校的百姓是師生,為教學和師生服務才是學校文藝社團的宗旨和目標,所以,學校應該成立文藝社團,但它的使命不是外出參賽奪金牌,而是高奏校園青春圓舞曲。
無論是從環(huán)境造就人的角度,還是從人必須改造環(huán)境的角度,學校周邊的不良環(huán)境都是要進行治理的。但是,究竟是網(wǎng)吧、酒吧、浴吧勾引了我們的學生呢,還是因為消費者的需要才興起了網(wǎng)吧、酒吧、浴吧的生意呢?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很難辯爭,正像是母雞先生蛋呢還是蛋先孵母雞?。亢茈y一口說出答案。也像“鯨在水上,水在地上,地在鯨上”這類循環(huán)難解的笑語寓言,我們不必深究。我的結論是:我們學校的責任就是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
奏出校園青春圓舞曲,豐富校園文化,加強管理,無論老師或干部,都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我想,學校就是育人的學校,德育也不是一門講授的課程,而是一種育德的行為。與其要在課堂里講德育課,不如就把它改成德育學課,作為人文知識去講授。真正要育德,靠的是行為。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說的。
(2005年10月30日講授,周蓉整理)
(責任編輯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