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興趣的廣泛,城市人喜歡到農村休閑旅游,所以在近郊區(qū)和名勝旅游區(qū)附近,休閑果園、休閑魚場、休閑農莊、農家樂等各種休閑場所便應運而生。但勿庸諱言,有些農村休閑場所及其附近卻缺乏協(xié)調的風景與基礎條件,甚至是“大煞風景”,不利于吸引游客前來休閑觀光。農村休閑旅游場所如何營造“風景”呢?
環(huán)境綠化。在休閑場所附近,如果有疏林地,則可采用楠竹等林竹種類進行補植,不僅可增加村民經濟收入,且可迅速營造環(huán)境景觀;在休閑場所附近,如果有未成林造林地,可進行墾復培蔸,促進生長,視造林時間長短連撫1~3年,并結合撫育管理,用楠竹和具觀賞價值的闊葉樹進行補植,使之形成混交林;在休閑場所附近,如果有坡耕地,為了恢復景區(qū)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tài)平衡,可實行退耕還林,采用楠竹或桃、李、柑桔類等經濟果木林樹種造林,也可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休閑旅游服務接待處和生活區(qū)的綠化美化要與建筑布局協(xié)調起來,布局或規(guī)則或自然,以與環(huán)境統(tǒng)一為原則,用花、草、灌、喬進行配置,可形態(tài)各異、靈活多變,形成多風格、多形式的綠化、美化效果。
道路綠化。對于農村休閑旅游區(qū)附近的公路,為了美化環(huán)境,可進行綠化改造。充分利用路旁的原有林木,對綠化效果差的地段通過補植、更換樹種加以改造。樹種配置采用喬灌搭配,使公路景觀有起伏變化。在公路交叉口應留出安全視距,可選擇的綠化樹種有:樟樹、玉蘭、杜英、意楊、柳杉、紫荊、紫薇、海棠、夾竹桃、杜鵑等。對少數(shù)未綠化的游道地段,宜采用小喬木、花灌木進行自然式配置,給人以步移景異之美感。
停車場綠化。根據(jù)停車場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采用喬、灌、草立體配置,山、石、亭、榭相互襯托的規(guī)劃布局。在停車場四周及游道兩側種植單行綠籬,高度以不超過50厘米為宜,樹種采用大葉黃楊、女貞、小葉黃楊等,起導游和保護作用。停車場場內喬木樹種可選用一些具有觀賞價值、冠幅大的常綠闊葉樹,如樟樹、玉蘭等,既能美景,又能遮蔭,有利于游人活動。草坪依其功能規(guī)劃為休息草地,考慮到游人踐踏,可選擇具有發(fā)達的橫走莖、能很快將整個地面覆蓋、同時耐踐踏的草種。選擇草種有:結縷草、狗牙根、天鵝絨草、假儉草、野牛草等。另外還要在停車場旁布設游道,路面可用碎石、鵝卵石、水泥方磚鋪設,并適當配置坐凳,以供游人休息。
環(huán)境保護。為保證休閑區(qū)域內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雅,防止生活垃圾、旅游垃圾對休閑旅游區(qū)的污染,可適當設置垃圾站、公廁和果皮箱,并對垃圾實行無公害集中處理。在旅游景點、接待賓館附近,沿道路兩側每隔100米設置果皮箱1個,沿主要游道每隔150米設置果皮箱1個,在游人駐留時間長的休息亭設置果皮箱。生產、生活污水和廁所污水經過化糞池、沉淀池、氧化塘處理,經檢驗達標合格后,才予排放。
道路建設。道路既是休閑旅游區(qū)的基礎條件,也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現(xiàn)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山嶺重丘區(qū)四級公路路基寬度為7.0米或4.5米,路面寬6.0米或3.5米。農村道路根據(jù)情況可參照山嶺重丘區(qū)四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20千米/小時,確定的路基寬度為4.5米,路面寬度3.5米,每300米設置長30米寬2.0米的錯車道。對部分路段降坡、緩彎及全線路面拓寬、鋪水泥。路基填方邊坡一般為1∶1.5,根據(jù)實際情況可做調整,高填方路段坡面設漿砌片石護坡或坡腳擋墻防護,陡坡地段采用砌石路基,靠近農田、河溝地段設路肩擋墻防護。在急彎陡坡地段的路基外側設置防撞墻。作為旅游區(qū)道路,同時結合考慮工程投資等問題,路面結構采用水泥砼路面。路面結構為:20厘米水泥砼面層、18厘米水泥穩(wěn)定礫石基層,在局部地下水位較高路段,先鋪一層砂性土路基再鋪筑路面;對于游道,要求寬1.2米,采用15厘米厚碎石基層、10厘米厚混土層上嵌鵝卵石,在上下坡路設片石砌階梯,縱坡大于18%地段設階梯。在游道危險處加設護欄,采用高50厘米的不銹鋼欄桿,并設置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