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個迷人的北歐國家,歷史上的維京人其實主要就是今天的挪威人。公元8世紀至11世紀歐洲的霸主就是維京人(Viking),他們從挪威出發(fā)征服英倫三島和整個歐洲大陸,所向披靡。歐洲史上稱維京人為“北歐海盜”,但挪威人說維京人屬于勇敢開拓的人。當時他們還遠航到冰島(今天冰島人就是挪威人的后裔),并到達北美,比哥倫布早了400多年。
今天挪威全國的人口總共480萬,除了奧斯陸、卑爾根2個大城市有75萬人以外,400萬人都分散地住在小城鎮(zhèn)了。他們天性不怕孤獨,有時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就住在一個島上。挪威的國土從南到北像一個煙斗,西部臨海。作為一個航海民族,他們的小城鎮(zhèn)自然而然地都建在靠海的峽灣里。因此,要真正了解挪威人,最佳的選擇,就是從挪威南部的卑爾根登上Hurtigruten(荷蒂歌騰)郵輪,一直沿著挪威的海岸,航行到挪威的最北端的Kirkenes(黑克內(nèi)斯鎮(zhèn))。航行6天6夜,航程3000公里,???0多個港口,每次??康臅r間從1小時至6小時不等。
這條航線有三個“之最”: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從1893年開始),現(xiàn)在仍然每天開出一班的固定航線;在世界上最美的峽灣中航行的航線(美國《時代》周刊、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語);世界上最北面的常規(guī)航線(大部分在北極圈內(nèi))。
Hurtigruten(荷蒂歌騰)郵輪集團有幾十艘輪船,我所乘坐的是一條名叫“午夜太陽號”(Ms.Midnatsol)的2.6萬噸郵輪。它嚴格按照100多年來的規(guī)矩,??恳宦飞纤械拇a頭,哪怕這個碼頭只有幾十個幾百個人生活,接送數(shù)千公里之間挪威人的來往,同時也在各個碼頭裝卸居民所需要的生活生產(chǎn)用品。
搭乘這樣的輪船,可以說是真正深入挪威腹地,觀察挪威人日常生活的最佳途徑。這完全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挪威是Norway的中文譯音,它的原意是“北方之路”,我又在挪威踏上了Norway (北方之路)?,F(xiàn)在簡要地敘述一下幾個港口的所見所聞。
卑爾根(Bergen),始建于1070年。12至13世紀,是挪威的第一個首都。當時有20多座大小教堂、5座修道院和2家醫(yī)院的規(guī)模。中世紀時,卑爾根是北歐最大的城市;1830年以前,是挪威最大的城市。卑爾根至今還保存了62棟中世紀的商鋪、貨棧,叫“漢莎碼頭”,是歐洲惟一保存下來的貿(mào)易市場。
挪威人很早就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將整個街區(qū)全部買了下來,在保護的基礎上再統(tǒng)一規(guī)劃它的使用功能。1979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由于深受國內(nèi)景點過度收費之害,我首先要告訴讀者的是,這個“世遺”是免費參觀的。
卑爾根還有一個建于20年前、名為“USF”的藝術中心,由一座龐大的、業(yè)已停產(chǎn)的鱈魚加工廠(簡稱為“USF”)經(jīng)創(chuàng)意改建而成的。它吸引了數(shù)百位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設計方面的藝術家,在里面開設自己的工作室。租賃價格遠遠低于市場行情,入駐的惟一條件就是你必須是真正的藝術家。一個臨海的、設施齊全的100平方米工作室,月租金僅僅3000元人民幣左右,不到當?shù)仄胀ㄈ巳司率杖氲牧种?,如果按藝術家的收入計算,那就更低了。原來20年前挪威人就開設了利用舊工廠建造的藝術創(chuàng)意區(qū),如今中國也有了,就是房租特別貴,只學了硬件,沒有學軟件。
卑爾根還有一個國家劇院,當年易卜生就是靠這個劇院發(fā)薪水的。如今這個劇院靠國家撥款,仍給50多個演員發(fā)薪水,完全是“大鍋飯”。院長說:真正的藝術是無法市場化的,藝術家當然要養(yǎng)著的!
奧勒松(Alesund)。經(jīng)過一夜的航行,第二天上午9時??繆W勒松,這是我第一次下船閑逛,自然對一切都有新鮮感。可惜小鎮(zhèn)沒有什么人影,居民們可能都還在睡覺。早晨的太陽金燦燦的,給我一個好天氣拍照。
特隆赫姆(Trondheim)。第三天上午船靠碼頭后,我在特隆赫姆游覽了足足半天。特隆赫姆有14萬人口,它的Nidarosdomen教堂是挪威最有名的,還有一座著名的樂器博物館,建在一個17世紀的庭院里,是100年前一對貴族夫婦留下遺囑捐獻的。
榮維克(Rovik)。只有幾千人的規(guī)模。但當我下船花1個多小時閑逛時,竟然遇到了兩個有意義的事件:
其一,是一群高中畢業(yè)的學生正在慶賀畢業(yè)典禮,但見這群少男少女,一邊喝酒,一邊唱歌,其中一個紅衣少女,突然看到我是陌生的東方人,一下子沖上來擁抱住我,連連親吻。我覺得實在太瘋狂了,但街上沒有一個挪威人見外。后來我就端起了相機拍下他們瘋瘋癲癲的模樣。
其二,我無意間看到碼頭附近有一幢木制老房子,門口寫有博物館的字樣。我就走進去一看,原來這里過去是碼頭的雜貨鋪,保持著原樣,算是一個民俗用品的小型博物館。我竟然在里面看到不少一兩百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來自中國的東西,它們是:各種瓷器、農(nóng)用吹谷風車、鐵犁、拔火罐等。
管理員是位中年女性,我看到她身穿一件黑色的絲綢中式對襟外衣,非常吃驚。她聽說我是中國人,也非常吃驚。原來,她幾個月前到中國去旅游,就買了這件繡龍的中式上衣帶回家來。今天一早,她上班前一直在思考究竟穿什么衣服上班,突然想起這件衣服買回來好幾個月還從來沒有穿過,于是就穿來上班了。誰知道,我這個中國人就出現(xiàn)了。對此,她驚得目瞪口呆!
芬斯尼斯(Finnsnes)。也只有幾千人居住。碼頭上有不少老年人,就像中國的老人一樣在曬太陽。我聽到前方傳來了管樂聲,原來有一兩百挪威人在游行,一看他們打出的標語,竟然是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走向和平。沒有料到,這樣一個偏僻小鎮(zhèn)的居民,關心的是國際熱點、世界大事。芬斯尼斯,匪夷所思!
特姆瑟(Tromso)。古往今來,所有前往北極探險的人,都要在這里長住下來,進行各種準備,然后一鼓作氣進入北極,所以被稱為北極的門戶。今天,這里還是世界上研究北極光的中心。也許這里是北極圈內(nèi)最大的居民聚集地,所以挪威人稱它為“北方巴黎”。這很有意思,“挪威”本來就是“北方之路”的意思,如今我到了“北方之路”上的“北方巴黎”。
哈莫菲斯特(Hammerfest)。北緯70.39度,是世界上最北的小鎮(zhèn),人口不到1萬,1789年建鎮(zhèn)的,這里有一個“皇家北極熊俱樂部”,每一個有幸到此一游的人,都可以參加。不過要舉行一個儀式,你必須跪下來,由一位挪威姑娘拿著一根北極熊的陰莖(像一根長腿骨)擱在你的肩頭上,然后喃喃作語,大概是祝福吧。最后就算入會了,發(fā)給你一張證書。
黑克內(nèi)斯(Kirkenes)。從哈莫菲斯特出發(fā)再向北300公里,我到達歐洲大陸最北端的北角(North Cape),它在北緯71度10分21秒。同時我也看到挪威土著薩米人和成群的麋鹿。薩米人最早來自亞洲。然后我再乘船駛向此次航行和這條古老航線的終點黑克內(nèi)斯(Kirkenes)。
我在黑克內(nèi)斯(Kirkenes)小鎮(zhèn)上邊走邊拍照,一位和藹可親的退休老人正搭著梯子在刷自己木屋的油漆,他主動打招呼道:“你想不想到房間里去看看?”“當然想!”于是我就進屋了,我看到他的妻子正在火爐旁繡十字繡,一幅田園詩般的場景。木屋里布置得意趣盎然,十分溫馨,這哪里是老年人的家啊,倒像新婚夫婦的新房哩。挪威老年人的審美觀和生活質(zhì)量實在是高。
我后來又到了郊外Jarfjordbotn的北極探險勝地Arctic Adventure,從這里可以瞭望到芬蘭和俄羅斯的國境線。我跟隨特級潛水員Lars Petter上山燒烤、下海捕捉大王蟹,還乘快艇到北冰洋釣魚……這些都是挪威人喜歡的野外活動。他說:從前挪威男人出海捕魚的前夜,一定要與妻子瘋狂性交的,這樣才會滿載而歸的。我問:現(xiàn)在呢?他笑而不答……
至于一路上我所看到的美景、美人,我不想用文字描述,讓讀者直接觀看我的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