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翎子】
上海話里有“翎子”的講法,有“甩翎子”(“甩”要用上海話念,發(fā)音同“豁”)的人,又有“接翎子”的人,其中道行足見功力。所謂的“甩翎子”,其實就是暗示,使一個眼色,或是露一點口風(fēng),都是“甩翎子”;而且又不能做得太明,而是要讓別人自己體會和揣摩其中的深意。比如有人要過生日了,自然是希望人人都能記掛在心,最好是有禮物奉上,于是就旁敲側(cè)擊,一有機會就提起“儂曉得今朝是啥日腳伐?”之類的話題。
而且,“甩翎子”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夠“接翎子”,不然這個“彩色翎子”甩出去,若是沒人接住,就消失在了空氣中,或是落在了地上粉粉碎。但“接翎子”可是高難度的事,并不是人人都會接的,要學(xué)會察言觀色,更要知道聽話要聽音。就好像做解碼的工作,隨時破譯對方的“翎子密碼”,理解對方真實的意思和意圖。
【頭子活絡(luò)】
上海人還會說“頭子”,此頭子非彼頭子,千萬別聯(lián)想到什么犯罪集團的“強盜頭子”之類的。上海話里的“頭子”,往往被用作“頭子活絡(luò)”,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聰明機靈,頭腦靈活,做事不呆板,懂得隨機應(yīng)變。而且多半指的是有點小聰明,門檻精,而不是大智若愚的那種聰明,所以“頭子活絡(luò)”頗符合精明的上海人的形象。比如上海美眉看中了高級商廈里的高級套裝,并不會急吼吼地就掏錢買下,而是會問好朋友借一張可以打折的VIP卡,或是等到商家搞促銷的時候再買,這便是“頭子活絡(luò)”的表現(xiàn)。
【尋搭子】
“搭子”一詞也是上海人再熟悉不過的了。打撲克牌有牌搭子,搓麻將有麻將搭子,跳舞有舞搭子……“搭子”其實就是搭檔、伙伴的意思。因為有些活動是集體活動,不是一個人就能開展得了的,所以必須有足夠的搭子才行,于是尋搭子就成了重要的事。
有段時候,上海流行空閑時間搓搓麻將,而麻將是要四個人才能搓得起來的,所以常常會看到有人滿世界里找搭子,特別是好不容易湊了三個人,卻獨獨少了一個,形成了“三缺一”的尷尬場面,這時他們往往會在弄堂里一家一家地尋過去,非要找到搭子不可。還有些胃口好的人,在“一缺三”的情況下也會出來尋搭子。
【通路子】
“路子”的用法在上海話里也是很多的?!奥纷印蓖傅木褪翘幨碌霓k法,或是門路,有時也可以稱作“路道”。用“路子”組成詞組可以有很多。
比如行事不夠正宗,或采取歪門邪道的非正當手段,就可以說是“野路子”、“歪路子”;如果是做事采取了某種方式方法,但引起的效果并不理想,那就是“臭路子”,比如打牌時牌技不好的人往往要被人罵是“臭路子”。
還有走后門、通關(guān)系被稱作是“通路子”,因為道路暢通了,事就好辦了。若是路子不夠正,那就需要校一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校路子”(這里的“?!笔恰靶Α钡囊馑?,上海話中發(fā)音同“搞”),指的是以某種方法(通常是暴力手段)讓對方知道其原先方法的錯誤,從而重新調(diào)整其行事方式。所以聽到要被“校路子”了,心里總歸要抖一抖的。
【兜圈子】
“圈子”的意思很多,各種各樣的“圈子”也有不少,但我們這里說的是上海話里的“兜圈子”。我們知道如果遇上了斬生客的出租車司機,那錢包就要遭殃了。因為他會帶著你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逛上半天,在原路上繞上幾圈,這才不緊不慢地向目的地開去,那就是直觀意義上的兜圈子。
碰到行車兜圈子的司機還可以拒付,但如果碰到講話或做事“兜圈子”的人,那就頭疼了。他們往往拐彎抹角,不直奔主題,故意繞來繞去的,把你弄暈乎了,就可以避重就輕。比如去討債,那些欠了錢的就會跟你“兜圈子”,問你“飯吃過了嗎”、“最近工作順利嗎”,最后連老婆她二姨媽的近況都問了,但決計不提借錢的事。
【爬格子】
“格子”一詞,大家肯定都知道,但上海人還有“爬格子”一說?!芭栏褡印本褪菍憱|西,大概因為以前投稿都要求用滿是格子的文稿紙,所以寫文章也就必須是一個格子一個格子地填,故由此得名。于是那些文人也就成了“爬格子”的人,辛辛苦苦地拿“格子”換“票子”。雖然清貧,但那時依然有很多人,特別是文學(xué)愛好者,執(zhí)著向往著爬格子的生活。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雖然仍然是用文字討生活,但撰稿寫作早已告別了爬格子的時代,科技發(fā)達,人也發(fā)展,寫東西往往是電腦上噼里啪啦一陣敲,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芭栏褡印眱叭蛔兂闪恕扒面I盤”,還有人戲稱是“彈鋼琴”。
【麻栗子】
外面賣的“糖炒栗子”當真是好吃得很,糯而甜,但說到“麻栗子”,肯定沒人說好吃了。上海人講的“麻栗子”就是用手指敲頭,常常是勾起中指敲在腦門上,這時就會有“篤”的一記脆響。挨上這樣一下,還要美其名曰“吃麻栗子”,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至于“栗子”的味道,除了疼只有麻,所以又是“麻”栗子,而且還敲得人頭腦發(fā)暈,眼冒金星。而“吃麻栗子”的通常是小孩或是晚輩,做了什么錯事,或是功課不及格,大人照例是要懲罰的,于是給你幾個麻栗子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