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從教已經(jīng)快10年了。比起一生從教的老教師,時間太短;比起事務繁忙的校領導,工作太閑;比起剛剛畢業(yè)的新同事,朝氣不足;比起底蘊豐厚的同齡人,積淀太淺。就在這高不成、低不就的夾縫中努力了10年、學習了10年,卻也找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就如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所言:“做能力范圍內最佳的自我?!蔽乙恢痹诔@個方向努力著。
一、夢想是雞蛋,如不及時孵化,就會腐敗變臭
10年前,19歲的我像每一個普通的中師畢業(yè)生一樣,懷著那份對教師職業(yè)的崇拜踏進了校園。孩子的笑臉、同事的熱情,再加上自己過分的自信和飛揚的青春,讓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激情。但無奈知易行難,雖坐在課桌前看過數(shù)不清的老師在講臺上揮灑自如,可輪到自己時,卻怎么也揮灑不起來。
語文課上,面對我提出的問題,學生們都低著頭默默地不做聲。為什么在其他課上生龍活虎的學生在我的課上卻會如此“矜持“?除此以外,“如何有效地安排40分鐘?”“語文課究竟要讓孩子們學會什么?”“怎樣才能讓班級的語文成績名列前茅?”這些在我的腦海中排成了一排問號。當我真正進入角色后,這些實際的問題才逐漸變得清晰和具體起來。在一次次的挫敗中,那個曾在心中熠熠閃光的夢想也一點一點地失去了光輝。
在一次常規(guī)聽課后,教導主任的話警醒了我:“夢想是雞蛋,如不及時孵化,就會腐敗變臭?!?/p>
從此,我開始從自身找原因,終于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冷場,是由于我的設計讓學生無話可說;課堂的教學時間要經(jīng)過精心的科學的設計;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選擇什么樣的語文,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未來……改進是刻不容緩的,因為我知道,課堂是沒有彩排的,每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對學生片刻耽誤不得!
任何夢想的實現(xiàn),都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二、在每個詞的深處,我參與了誕生
一次區(qū)里組織的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深深觸動了我。做了3年的語文教師,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講!
講臺上,做課的名師們總能把人們心中的期待表達得準確到位,描述得淋漓盡致,讓你隨著他的言語,或忍俊不禁,或怦然心動,或潸然淚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有一種神奇的能將學生推入到“思考”之中的力量,教師不僅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實際生活中,還能讓它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里。
同樣一篇課文,為什么在名師教學時會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他們怎么會對文本有這樣深刻的領悟?我百思不得其解。最終還是校長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奧秘:“備課的主要任務是讀課文,鉆進去做讀者,跳出來做學生?!?/p>
真沒想到,道理竟會這么簡單。
回想自己,長期以來備課時竟然一直忽略了“讀課文”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讀參考書等輔助材料上;不是醉心于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就是翻看別人教案中新穎獨特的另類問題,早已脫離了課文本身,一味地刻意追求教學設計的特例獨行。這樣的語文教學又怎么會走向深入呢!
從那以后,捧著教材讀課文成了我備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我也從中受益匪淺,常會在讀文時閃出靈感的火花,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體驗,有時甚至會把自己置于文中的情景中去切身感受。就在對文本的深入咀嚼后,我感到在每個詞的深入中,我都參與了誕生。
三、不張揚的精彩
在學校領導和各級教研員的鼓勵下,我逐漸走上了各級公開課的講臺,常有機會在一些教學觀摩活動中交流。短短的7年中,獲獎的公開課就有幾十節(jié)之多。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太多給予我?guī)椭娜说闹腔酆秃顾?,我也常在他們的支持下?chuàng)造些小小的精彩。其實課堂上張揚的個性、激情的語言、瀟灑的動作無一不體現(xiàn)著眾人的心血。
這時,有人說我的語文教學有了些自己的特色,也有人說我對教材的認識有了些獨到的見解……面對這些肯定,我沒敢驕傲,反而更加賣力地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示著自己。
然而,我卻錯了!我忘了自己的角色,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沒有學生,又哪會有教師?學生與教師的依存關系是不可逆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
最后還是區(qū)教研員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上課不是展示自己,而是忘掉自己?!?/p>
我慢慢地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也找到了自己教學中最大的問題。課堂上,學生不是幫助教師展示自我的道具,他們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體。以前在上課前最常想的是如何才能把課上得好看,現(xiàn)在才知道不是所有的賞心悅目的課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讓成功的公開課背后暗藏著一些學生失敗的情緒。有時課堂的結構可以不完整,但學生的人格發(fā)展要完整;教學的脈絡可以不夠清晰,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在教師的腦海里應該清晰;課堂氣氛不一定要堂堂火爆,但一定要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你的課。課堂,首先是一種生活,其次才是教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經(jīng)歷的一段生命歷程。
我懂得了教師的心里要時刻裝著學生,看不到教師張揚的課堂,才真精彩!
四、語文不是講出來的
就在這一次次的歷練中,我的教學技藝日漸成熟。正像一位特級教師所說的“上公開課,就像家中來客必定要灑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其中有準備的緊張,更有展示的興奮。這就像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正是那經(jīng)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
前兩年,為了苦練這種“家政技藝”,我曾經(jīng)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教學方式、方法的學習和研究上,并把一些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總感覺進步的速度大不如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到了一個瓶頸,無論怎樣都不能突破,很是苦惱。就在這時,市教研員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語文,總是彌漫在生活的角落里,融入于心靈的一呼一吸,就像滋潤心田的山泉,應坐在幽谷中靜靜地聽”。
很快地,我便聯(lián)想到了武俠小說中的“無招勝有招”。的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教師上課時,心里不能只想著教學流程、步驟、環(huán)節(ji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
陪同、經(jīng)歷,是語文學習的過程。沒有情感的教學,教學方法再好都是蒼白無力的。語文,不是講出來的,而應是一種精神的哺育。語文教師要站在文化精神平臺上教語文,這樣語言文字才有生命,一篇篇文章的生命才會與學生的生命融合。
教育是慢的藝術。
但仔細想來,這10年來導師們教給我的似乎并不只是這些對于語文教學的感悟,還有從師之道。是他們讓我明白了該如何成就夢想,明白了該如何做學問,明白了該如何做教師……
我想,他們傳授給我的是一種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語文教育——是我永生不變的信仰!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平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