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shù)。
3.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簡單的分數(shù)。
教具準備:水彩筆、正方形紙、吹塑板、蘋果等。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挖掘潛能。
師:老師這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手勢告訴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迅速做出反應。)
師:真不錯!有2個蘋果,也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掌聲告訴我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拍一下手掌。)
師:還真不錯!相信接下來的問題你們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搶答:現(xiàn)在只有一個蘋果了,還要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多少個蘋果呢?
生:一半。
師:還有別的答案嗎?
生:1/2。
【評析:教師此處的設計充分將一半和1/2統(tǒng)一起來,挖掘了孩子已有知識儲備。】
2.展示分的過程。
師:現(xiàn)在就有1個蘋果,我要分啦?。ü室鈱⒌蹲酉蛲馄恍?。)
生:(激動)不對,沒有平均分。
師:為什么要平均分???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評析: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和置疑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感知“平均分”。】
師:(重新分蘋果,展示)蘋果的一半,還有人說了什么?
生:(齊答)1/2。
師:(板書1/2)這1/2以前學過的知識可沒有見過,1/2怎么回事???
生:是兩份中的一份。
師:它就是我們數(shù)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誰啊?
生:(齊答)分數(sh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shù)。(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師:(故做神秘)這一半蘋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搶答)1/2。
師:(總結)這一半蘋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其實啊,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看書中的“涂一涂”中給了哪些圖?
【評析:在此處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一半”?!?/p>
(生匯報:葉子、衣服、六邊形、圓形和正方形。)
師:淘氣請大家分別涂出它們的1/2,怎么涂???
生:涂它的一半!
師:對,剛剛我們說過“一半”就是1/2,對呀,可這一半怎么找???
生:看樹葉,中間有一條線,涂其中的一半就可以了!
師:樹葉可以,那沒有線的怎么辦?
生:找出它們的對稱軸!
師:(故做驚訝)你都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這節(jié)課遇到的新問題啦,真讓我佩服。那我們只要找到這個圖形的(生:對稱軸),將這個圖形平均分成(生:兩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2,是嗎?(生:對)那開始吧!
【評:注重了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p>
師:剛剛在大家涂的過程中,老師看到六邊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展示兩種不同的對稱軸。)
(生說自己找對稱軸的方法和原因。)
師:我們把一個事物平均分成了2份,這兩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邊說邊演示。)
師:我們來動手折一折,聽清老師的要求:1.請將你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2.用你的彩筆想涂幾份就涂幾份;3.再看一看,你涂的這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準備好了嗎?(學生操作,教師隨機觀察并評價。)
師:折完的同學,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貼在第一塊紙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貼在第二塊紙板上,以此類推。要求是貼得整齊一些。
師:睜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這塊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如果這4份中的1份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該用哪個分數(shù)呢?
生:1/4。
師:(板書1/4)我發(fā)現(xiàn)點問題:怎么幾個1/4不一樣呢!不對吧?
生:對!只不過折法不一樣。
師:(故做恍然大悟狀)原來它們都是表示這個正方形紙的1/4。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師: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這張正方形紙的1/4。
【評析:引導學生豐富對1/4的認識,同時也是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那現(xiàn)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這個圖形的?
生:(齊答)2/4。(師板書2/4。)
師:這個涂得真好玩。
師:那里還有兩個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著3/4)這個涂法該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呢?
生:(齊答)3/4。
師:那你能說說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表示。
師:(糾正)應該是表示這個圖形的3/4。
師:(指著4/4)那這個呢?
生:4/4。
師: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這張正方形紙的4/4。
師:通過剛才的折一折,我們真是收獲的不少?。∥覀冇终J識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師:你還知道哪些分數(shù)?
生:3/6、8/8、2/10。
師:能不能說完?
生:不能。
師:看來分數(shù)是無窮無盡的?,F(xiàn)在我們以3/4為例,你能說說它各部分的名稱嗎?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間的橫線叫分數(shù)線。
師:其實在遠古時代分數(shù)是這樣表示的“”,你來猜一猜,這個分數(shù)是多少?
生:3/4。
師:后來當阿拉伯數(shù)字產(chǎn)生以后,分數(shù)就演變成“3 4”。后來人們覺得這樣的表示用意和我們學過的整數(shù)弄混了,人們就想出了用一個表示分數(shù)最大特點的——平均分這種方式來區(qū)分它們。于是在它們中間加上了一條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數(shù)的重要標志的分數(shù)線,演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分數(shù)。那我們的祖先這么有智慧,都發(fā)明了分數(shù),你能驕傲地讀一讀它嗎?誰能來試一試?(3個學生分別讀四分之三,一個比一個驕傲。)
師:孩子們,知道嗎?歐洲使用這樣的表示方式,要比我們中國晚了
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聰明才智真讓我佩服。
師:下面的分數(shù)誰能讀出來。(教材54頁,“說一說”練習。)
師:選幅圖和同桌說一說,為什么用這個分數(shù)表示?。拷o你們一分鐘時間,然后要推舉出一個人來給大家展示一下。(生練習,教師巡視并適當指導。)
生:這段線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隨便的3份都行嗎?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糾正)是把這段線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強調(diào))就表示這段線的1/3。
師:那這樣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四、鞏固練習
師:接下來,我們做個練習,55頁1、2題,看誰做得又準又快。
……
五、總結
師:今天,王老師特別高興,能在這里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數(shù)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員——分數(shù)。它和整數(shù)、小數(shù)一樣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數(shù),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數(shù)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展示一下你淵博的知識。我們以后還會繼續(xù)研究分數(shù)。
【評析:讓學生回家找尋身邊的分數(shù),讓家長意識到孩子不同學段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并要求學生跟家長說一說,展示自己淵博的知識,建立孩子自信心?!?/p>
(本課榮獲本次苗苗杯特等獎。)
反思:
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課的學習?;仡櫿麄€一節(jié)課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所得:
一、教學中的欣慰
首先就師生關系而言,學生能夠勇敢地在陌生的教師面前展露自己真實的想法,將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而教師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抓住他們對問題看法中的閃光點作以引導,從而將其想法導入教學目標。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在學生親身感悟下,再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進而成為學生的內(nèi)知。
其次就教學目標而言,從本節(jié)課最后的練習和學生的成果展示看,知識目標落實得清楚得當,強化了對分數(shù)的數(shù)感。
最后就教師的評價而言,我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思路,挖掘他們對問題的內(nèi)悟。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沒有讓孩子輕易從我嘴中得到表揚,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同學和老師真誠的贊揚。這樣他們才會體味到真正的成功。
二、教學中的成功
1.尊重和深挖教材,沒有對教材做過多的改變。
2.在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方面,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和挑戰(zhàn)性表情的展現(xiàn)較好 。
3.對教學重、難點的解決順其自然,沒有說教痕跡。
三、教學中的遺憾
1.對分數(shù)意義的夯實做得不夠,沒有讓孩子對“就是這個事物的幾分之幾”有更深的感悟。
2.教學中我覺得對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求異思維和自主研究方式的培養(yǎng)不夠到位。另外,對四分之幾的處理最好能多給孩子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
點評:
本節(jié)課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建立對分數(shù)意義的初步認識。整節(jié)課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重在操作中感知、體驗,把握知識的關鍵點。
教師在整節(jié)課中都貫穿了操作的活動,并恰當?shù)剡x用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操作活動的層次性。教學伊始,教師就設計了一個“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的活動。通過教師故意把刀子向外偏一些的操作,引起學生的質(zhì)疑,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分數(shù)產(chǎn)生的前提是“平均分”。在四分之幾的學習中,教師引導每個學生參與活動。學生將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用彩筆想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并貼到黑板相應位置上。這個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充分感知、體驗、再現(xiàn)分數(shù)產(chǎn)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分數(shù)的意義。由集體演示到個體操作的過程使學生認知產(chǎn)生飛躍和提升。
2.注重學法的指導。
“分一分(一)”這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就是引導學生理解“可以用1/2來表示物體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的重點,在學生建立用“1/2”來表示蘋果的一半后,適時地安排了“涂出葉子、衣服、六邊形和正方形的1/2”的練習題,使學生更好地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一半”。但這個操作性的練習題有些同學較難準確地完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此處設疑:“淘氣請大家分別涂出它們的1/2,怎么涂???”學生想出了“樹葉中間有一條線,涂其中一半就可以了”,“還可以找圖形的對稱軸”等等方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注重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指導。
3.加深分數(shù)意義的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多次采用對比活動。如同樣用一張正方形紙折疊并涂出1/4后,教師請同學進行觀察、對比并質(zhì)疑“涂色部分都能用1/4來表示嗎”?引導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發(fā)現(xiàn):雖然陰影部分的形狀是不相同的,但“只要把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每一份就占整個正方形的1/4”。這樣的對比活動,豐富了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認識。
4.滲透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分數(shù)產(chǎn)生的歷史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對分數(shù)產(chǎn)生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豐富了知識儲備。同時,使學生對我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有了更多的認識,激發(fā)了愛國熱情和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整節(jié)課在教師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中,在恰當、適宜的教學引導和評價中,在問題的產(chǎn)生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不斷發(fā)生沖突的過程中,在教師生設疑與學生釋疑的過程中,學生對分數(shù)產(chǎn)生的必要性、分數(shù)的意義的初步認識逐漸建立并豐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