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林
中唐詩人徐凝的一首《憶揚州》給揚州這座古城增添了多少朦朧的永遠也抹不掉的詩意的美。許多沒有到過揚州的人就是從這首古詩中知道揚州的美的。但可惜的是數(shù)百年來人們對這首詩的理解都不夠確切,特別是對其中的一句“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流行的解釋更是望文生義,牽強附會。徐凝真的是在說揚州是“二分無賴”嗎?目前的一些比較流行的解釋真的都可信嗎?我看實在有深入討論的必要。
為討論方便,抄錄徐凝詩如下:
憶揚州
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對此詩王曙的解釋是比較詳細的:
“此詩的意思是:揚州的少女們多么嬌美,臉上怎能藏住眼淚。她們可愛的眉梢上,掛不住一點憂愁。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無賴的揚州啊,你竟占去兩分?!?/p>
“詩中的蕭娘,在唐人詩中常用以指一般少女,桃葉本為晉代王獻之的侍妾,此處用以借指少女,詩的頭兩句說的是反話,揚州少女無憂無慮,笑臉迎人,可詩人偏偏故意寫成她們藏不住眼淚,而且容易將憂愁掛在眉梢上。眼淚流了,憂愁掛了,就很快過去了,不會長期郁在心中。實際上,詩人在這里將揚州比作可愛的少女,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輝?!?以上見王曙《唐代故事集四·唐代長江流域詩》第1585頁,1992年南海出版社出版)王曙在這里把這四句詩解釋得再清楚不過了,既有串講又有解析,但就是“無賴”是什么意思,一個關(guān)鍵性形容揚州的詞滑過了。
李鳳儀也認為“無賴”一詞王曙沒有給以明確的解釋。他考證了一些《西廂記》的一些有趣的曲詞的反語運用后,他說,“受《西廂記》那么多反語運用的啟發(fā),既然徐詩是把揚州比作可愛的少女,那么‘無賴的揚州,就是美麗的揚州的意思?!薄耙蚨禾煜氯置髟乱梗譄o賴是揚州。它的意思是:天下明月的光華如果共有三分的話,美麗的揚州就占了二分。”(以上見李鳳儀:《古詩中“無賴”一詞試解》一文,載《大慶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第二期第65頁)“無賴”二字是最有異義的,并存的最常見的解釋大致有幾種:無奈、可憎、可愛和可喜。我覺得這些比較流行的解釋都沒有把“無賴”一詞放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徐凝的詩句“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的“二分無賴”四字是不能分開的,也就是說離開“二分”孤立地理解“無賴”是很難說清楚的。另外,“二分無賴是揚州”是承接“天下三分明月夜”來的,這兩句也是不能割裂開理解的。
筆者認為這里“無賴”恰恰不是“反語運用”而是用其本意。如果把“無賴”理解為“可愛”或者“無奈”等義,那么“二分”和“無賴”就失去兩詞的內(nèi)在的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無賴”一詞的“賴”字的本義是“依靠”的意思?!掇o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第2354頁對“賴”的解釋是“依賴;倚靠”。在這首詩里“賴”一詞是“占有”的意思,這是由“依靠”轉(zhuǎn)義而來的。在民間俗語中把“賴”字當“占有”使用是十分常見的。比如說欠賬不還,可以說成“賴人家錢”,即占有人家錢的意思。也有說,“你賴人家的東西”。都是把“賴”當作“占有”用。“無賴”一詞中的“無”是“不”的意思。“無賴”一詞是“不占有”的意思。這樣來解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天下明月的光華如果共有三分的話,揚州占有的不能說成是二分”。不是二分是多少呢,是說有三分她就占盡三分,這兩句詩極言揚州之美,天下要數(shù)第一了。不可以解釋為“她竟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光輝”(這是流行最廣的說法)?!疤煜氯置髟乱?,二分無賴是揚州”是一種十分風趣幽默的夸張的修辭方法,從這里足見徐凝的深厚語言功夫。這種夸張的修辭方法在民間俗語中也是常見的。如說一個人花錢大手大腳就說成“有仨大錢,他不花倆”。是說他倆錢都沒有花嗎?不是,是說他那“仨大錢”都花光了。如說一個人不謙虛,就說這個人“有三分成績,他都不說兩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通俗的解釋可以是:“天下明月的光華如果共有三分的,你都不能說揚州只占有二分,揚州真是占盡了天下明月的光華,你看揚州多美呀!”“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這兩句是說揚州的人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是說揚州的夜景美極天下,是天下第一美。
通讀《憶揚州》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多么美好愉快。揚州的人是美的,給作者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美好回憶中的揚州的那一輪明月是天下最亮最美的,是占盡天下的光華的。揚州的明月永遠照亮在人們的心頭。
(責任編輯: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