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活
一、當前作文教學,過于拔高目標要求
一直以來,我國作文教學質(zhì)量偏低,學生寫作能力難以提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愿寫作文,甚至對寫作文產(chǎn)生恐懼感。語文教育界都試圖從多方面改變這種狀況。如以文本為中心的,從知識與技能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人本為中心的,從動機興趣或從培養(yǎng)思維能力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些,對于廣大學生而言,并無理想效果。
這里有一個重要原因。語文教育界和教師自身,疏忽了對寫作教學目標要求的思考,忽視了社會對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要求;或者相反,他們很理解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的目標要求,也很清楚社會的需要。但是,最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以培養(yǎng)“大作家”、“大文豪”的目標要求,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和作文評價。這樣,無疑,妨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教師和學生所用的教材,閱讀和寫作的范文,無一不是名家名作。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以之為范例。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在教師和學生的潛意識里,都是以名家名作為標準,冀以達到名家名作的水平。然而,這樣的作文教學,曲高和寡,學生可望而不可及!
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亦是以這樣的標準衡量,雖然他們不這么認為。至少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有文采,有思想內(nèi)涵,富于哲理,有深度,有前瞻性等。但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是難以達到的。故在一個教學班里,寫作能力較高的,就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
這樣以“一刀切”培養(yǎng)“大作家”、“大文豪”的目標要求進行作文教學,“一件衣服讓所有的學生穿”,然后要求學生達到“齊步走”的程度,是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這種教育,其實質(zhì)是精英教育,違背了教育大眾化的原則,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更脫離了社會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考作文評價有了轉(zhuǎn)變,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國家也實行了新的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新的求要。但是,當前的作文教學和作文教學評價的原則,依然是唱高調(diào),教師并沒有領悟到作文教學的真正目標要求是什么!
二、過于拔高目標要求的作文教學,妨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教育工作要以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為依據(jù)。教育如果不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能促進學生心理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币虼耍虒W的內(nèi)容和要求,必須適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既有的能力。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于教學與發(fā)展的關系,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認為在教學時必須注意到學生的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將要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就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根據(jù)這一理論,教學要創(chuàng)造形成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否則,可能是低效或無效的教學。因此,作文教學,如果不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過于拔高對學生的目標要求,使它與學生的既有水平能力相差甚遠,就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更不能普遍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另一方面,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理論認為:容易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條件有:第一,在個人經(jīng)歷過的事物或活動中,曾獲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動容易引發(fā)人的興趣;第二,在未經(jīng)歷過的事物或活動中,有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動容易引起興趣;第三,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動最容易引起興趣。因此,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因為我們的過高要求,學生作文從來沒有成功過,或沒有成功的希望,那么學生就對作文一無興趣,二無動力,就會逐漸失去對作文信心,甚至發(fā)展到對寫作文的恐懼。所以,過于拔高目標要求的作文教學,妨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師為什么有意無意地以“大作家”、“大文豪”的目標要求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歷史的教學觀,教學并不是為了社會生產(chǎn)、社會生活,而是為了應考,為了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科舉考試,一文定終身,中者功成名就,封官授爵。因此,歷史上許多應考者,大半輩子為這一篇文章,歷盡艱辛,嘔心瀝血。出于甄別和選拔,考官對文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文章也變得越來越玄乎。能考取者畢竟是極少數(shù)。這種考試,遠離教育大眾化。
歷史甄別和選拔的應試,余波波及現(xiàn)當代,中考、高考愈演愈烈。能考取重點中學是每個學生和家長的心愿,更意味著有更多機會考上名牌大學。學生考上名牌大學能光宗耀祖,教師和學校,因此能名聲大振。教師打著中考、高考的旗號,對所有的學生一律提出了相同的、拔高了的目標要求。表面上這樣的教育是平等的,給了每個學生一樣的要求,相同的應考機會。實質(zhì)上是不平等的。因為學生是有差異的。教師更多關注的是成績好的,而往往疏忽成績差的和成績一般的。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只是少數(shù)學生。這實質(zhì)是精英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功利驅(qū)使。
中考和高考的影響波及基礎教育的各階段各年級。教師也是從層層的應考篩選中出來的,哪一個老師不以拔高目標要求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就奇怪了!
四、新課標的實施,為作文教學帶來了生機
國家教育目標顯示的教育價值取向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各級各類人才。因此,教育不能不面向大眾,教育要體現(xiàn)為社會生產(chǎn)和社會生活服務。中學寫作教學的目標并非專門為了培養(yǎng)“大作家”、“大文豪”,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將來能成為一個在社會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能夠正確書寫、表達交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边@樣的目標要求,并不高遠,并不脫離學生實際和社會生活需要。作文教學可以向名家名作學習,但要達到那種境界要求,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作文教學,何必脫離學生實際而“好高騖遠”呢?
那么作文教學的具體目標要求應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學生的作文,無錯別字,語句通順,標點正確,書寫端正、整潔,能有條理地圍繞中心表達健康的思想,就是好文章。這樣的要求與評價,就拉近了作文教學與學生的心理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形成。學生就有可能獲得成功,并激發(fā)學生興趣和自信,就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樣的作文教學就不再是苦差難事,學生對寫作文就不會愁眉苦臉,師生愉悅。單從定量分析評價,就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與精英教育只培養(yǎng)幾個 “大作家”、“大文豪”相比,確實進步得多。
作文教學是否可以兼顧到學生不同層次水平的需要呢?回答是肯定的。這樣要求作文教學對學生要提出不同的層次目標要求。分層次教學,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新課程標準,為義務教育指明了方向,為教育大眾化提供了依據(jù),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謝活 廣東省陽東縣塘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