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優(yōu)勢策略”。比如,一些人對中國的襯衫換飛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不理解,其實這對中國的特定時期來講,未嘗不是適合自身情況的“優(yōu)勢策略”。
在研究決策科學時,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待決策,更能接近和理解決策科學的本質(zhì),也有助于在工作中更好地進行決策。膽小鬼游戲與智豬博弈兩個例子,告訴人們在自身實力相對弱小時應(yīng)如何進行決策。
膽小鬼游戲
膽小鬼游戲又稱膽量游戲,可以簡單地描述為兩個駕車撞向?qū)Ψ降乃缹︻^,都希望對方會在最后一刻轉(zhuǎn)向,而自己的膽量能勝對方。膽小鬼游戲無外乎有四種結(jié)果:一是在最后一刻,甲乙雙方都轉(zhuǎn)向;二是甲先轉(zhuǎn)向,乙獲勝;三是乙先轉(zhuǎn)向,甲獲勝;四是甲乙都不轉(zhuǎn)向,沖突或戰(zhàn)爭爆發(fā)。
膽小鬼游戲涉及甲乙兩方,且雙方所具備的客觀游戲資源是相同的,雙方在一定程度上比的是“膽量”,因此決策是相對簡單的。但在現(xiàn)實中,可能有多人或多方同時參與其中,而且游戲多方具有的資源相差很大,因此決策時要困難得多。
歷史上最著名的膽量游戲是空城計。司馬懿十萬雄兵,對諸葛亮數(shù)千老弱殘兵,因為統(tǒng)帥的膽量略遜一籌而貽笑大方。在這場比賽中司馬懿輸了。諸葛亮一向謹慎有加,而使出空城計,做出這樣一個非常危險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應(yīng)該說是無奈之舉。有人曾研究指出,毛澤東一生有兩個非常困難的決策。一個是在1945年和國民黨徹底決裂,一個是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這兩次都是在自身力量和對方相比差距非常大,而做出和對方徹底對抗的決策。由此可見,在實力相對弱小而又不得不卷入關(guān)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膽量游戲中時,決策的艱難是顯而易見的。實力弱的一方,膽量過人,也許還有勝的可能,如果膽量也弱,則必敗無疑。
膽小鬼游戲中只會有一方獲勝,雙贏是不存在的。因此,膽小鬼游戲更多的是零和博弈。在博弈中,一方之所得為另一方之所失,對抗雙方得失相加為零??缮钪屑兇鈱沟氖录⒉皇亲疃嗟?,大多數(shù)看似競爭對抗的事件中,其實也蘊涵著合作的要求,比如談判,沒有妥協(xié)和合作,談判就無法達成協(xié)議。因此在做出決策時,更應(yīng)該做出雙贏結(jié)果的決策。我們經(jīng)常講,WTO是合法打架的地方,我們和別國的外貿(mào)沖突談判,就是在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把利益讓給對方。
智豬博弈
豬圈里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么,兩只豬各會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
這個博弈說明,在博弈雙方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力量強的一方的正確策略是主動出擊,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確策略是等待,搭強者的便車。這個博弈可以說明許多現(xiàn)象。例如,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之所以大國說了算,就因為大國是大豬,它們參與各種事務(wù)是有代價的,但收益也大;他們不參與,小國不會參與。再如在股市上,興風作浪的是大戶,小戶只能跟隨大戶喝一點湯。
決策啟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強者具有資源上的優(yōu)勢,強者往往容易做出決策,而弱者因為弱小,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更需要決策的藝術(shù)。對弱者來講,如何在膽量游戲中取勝,如何在利益博弈中獲得更多,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從以上兩個例子當中,對弱者至少應(yīng)該有如下幾點啟示:
其一,避免沖突。當然這是在可以避免的情況下,如果無法避免,那就只有拿出膽量來。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相對弱小的一方要避免沖突,與巨人同行,就要避免與巨人發(fā)生直接對抗。這種例子很多,比如美國在崛起時,就盡量避免與當時力量遠勝于自己的英國發(fā)生直接對抗。
其二,追求雙贏。弱者在與強者的競爭中不一定就是失敗者,要通過努力爭取最大的利益,達到互利雙贏。
其三,選擇好“優(yōu)勢策略”。弱者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優(yōu)勢策略”。比如,一些人對中國的襯衫換飛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不理解,其實這對中國的特定時期來講,未嘗不是適合自身情況的“優(yōu)勢策略”。同樣,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企業(yè)甚至個人,在求得自身發(fā)展時,也要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