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起,音樂工業(yè)發(fā)展迅速,逐漸成為大眾文化。香港是亞洲華語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心,富有特色的流行歌曲亦盛播于亞洲各地。由此可見,香港于亞洲樂壇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此外,香港的歌曲多元化,從民歌、搖滾、清新小品,到近期大熱的RB和Rap,都有其獨特之處。但是否從起步至今,香港的流行音樂都具有教化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流行音樂多是以民歌為主。民歌的曲調(diào)清新,歌詞取材廣闊,具生活化。每首作品的創(chuàng)新度高,作曲人不模仿,不抄襲,填詞人敢于在作品中直抒胸臆,對社會的一番感受。歌詞的咀嚼味道不俗,內(nèi)容健康,字里行間可見文學氣息,即使是“口語化”的歌詞,亦有藝術的理由。
另一方面,演唱者懂得運用適當?shù)穆曊{(diào)與感情,去表現(xiàn)每首歌曲的味道,富教化意味的歌詞便能更深入民心。“民歌時期”的流行音樂是以創(chuàng)作性為主。創(chuàng)作人均以創(chuàng)新、教育性和美學三個準則來創(chuàng)作音樂。故此即使有好作品,也未必“叫座”,因為他們并不是以賣座率作標準,為迎合大眾而扭曲藝術,唱片公司亦未必大力做宣傳。
隨著社會變遷,流行音樂的性質(zhì)亦有所不同。九十年代起,香港社會愈來愈商業(yè)化,流行音樂也受其影響而蛻變。對于唱片公司而言,賣座率比起創(chuàng)新、教育和美學更為重要。為了迎合大眾的喜好,曲風開始走向情歌路線。無論是搖滾、RB還是Rap,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從暗戀、單戀、相戀到失戀,均被唱片公司視為一個好題材。歌曲旋律和歌詞都被格式化,只要是容易瑯瑯上口的便是大熱作品。歌曲旋律沒有個人風格可言,歌詞內(nèi)容煽情且乏味。
例如,Twins《飲歌》的主題是失戀??墒倥c“我們是耶和華最寵愛的兒女”有何直接關系?乍聽之下,還以為是一首圣詩!難道情情愛愛之事是香港人最需要學習的?難道只為銷量,作品的優(yōu)劣就可被忽視?此外,許多唱片公司力捧缺乏唱勁的流行歌手,只要樣子甜美、俊朗,唱片銷量有一定保證,能否唱出歌中味道也不再重要。這樣下去,流行音樂恐怕只能淪為商業(yè)下的犧牲品。
流行音樂活潑、生動、富時代感,最能代表社會的動向。但如果藝術缺乏了精神,無論包裝如何精美,都會是那么蒼白。一首好作品,是能感動、能溝通、能交流,而非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幸而今天,香港樂壇還是有希望的。如林一峰、AT·17、The Pancakes、人山人海這些以清新小品為主的創(chuàng)作歌手和組合,可謂是一股清流,減少了香港流行音樂里的商業(yè)味道。
在林一峰的《青草地溪水旁》中是這樣寫的:
青草地 溪水旁
躺下來 脈搏聲
吸口氣 蝴蝶撲鼻上
單看歌詞,于繁忙的都市里嗅到一絲原野的味道,不就叫人心曠神怡嗎?
盼望這股“清流”能持續(xù)成長,淡化流行音樂的商業(yè)味道。香港的音樂創(chuàng)作人和唱片公司,會是兼顧創(chuàng)新、教育性、美學和賣座率這四個準則,強化音樂工業(yè)的光芒。
點評:
化央:我見過許多人對流行音樂有所不滿,歌詞方面也抨擊得最多。我勸作者看一看方文山的詞,如《東風破》《龍拳》《最后的戰(zhàn)役》……都堪稱一流。即使是一些大作家,也未必有這樣的想像力、魄力。
善忘:先謝!方文山寫的詞我都有拜讀過,無論是否與周杰倫合作,所寫的都是上上之品?;蛱耢o,或氣勢磅礴,或汪洋恣肆,瑰麗新奇。只是,成名的填詞家有時亦未必能隨心所欲。如香港的林夕、臺灣的姚謙,誰也不能保證首首均是佳作。我嘆息的是,雖市場已由“愛戀”為主導,歌詞卻煽情、乏味,欠缺中國文學的含蓄、內(nèi)斂。賦予消費者的想像空間,自然少了。不知你是否聽過林一峰的作品?曲調(diào)清新,所填的詞亦少了一分商業(yè)味,是香港近年來少見的“清流”。不妨找找看哦。
Delta.E:音樂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發(fā)展和影響。無論是早期的藍調(diào)到今天的嘻哈樂,音樂早已打破了任何限制,而流行樂是最強勁的形式,而且不管怎樣,流行樂應屬于大眾。但是現(xiàn)在商業(yè)的運作,華而不實的包裝,無病呻吟的歌詞將流行樂壇糟塌得一文不值。與其如此,還不如騎著毛驢唱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