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說:“一首偉大的詩猶如一座噴泉,不斷噴出智慧和快樂的泉水?!钡拇_,詩歌猶如一盞盞古典的燭火,在蒼涼的角落里閃耀著溫暖的光芒。這光芒如清甜的甘露,滋潤著饑渴的心靈;猶如一枚枚利箭,刺痛黑夜里跋涉的眼睛,讓疲憊的路人精神振奮。
總是在孤獨的時候,才知道文字的溫暖。遠離家鄉(xiāng),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溢于言表;惆悵苦悶之時,才明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僅僅是一個愁字;分離之際,才知道“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凄婉和無奈。
我曾經(jīng)固執(zhí)地認為,詩人總是和潦倒、懷才不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否則怎會有約翰的那句名言:“只有一個人要戀愛或潦倒才可以成為詩人”?曾經(jīng)有那么一段時間,詩人泛濫,也便有了“一片樹葉落下來,砸到了十個人中有幾個是詩人”的戲謔。
當高考中要求考生默寫古詩詞時,學(xué)生開始抱怨,抱怨中國的詩太多,太難背。他們只為考試而背誦.而不是詩歌本身,這倒是詩歌的悲哀。
恰巧這幾天英語課上也在學(xué)習(xí)詩歌。看到英語書上被翻譯成英文的白居易的詩,心里總覺得怪怪的。不由想起一個故事。一個老師問他的學(xué)生如何將“欲窮千里日,更上一層樓”翻譯成英文。學(xué)生回答了,老師笑說你還不如直接譯成“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請上樓”。
臺下學(xué)生為之絕倒。而老師卻正色道:“無論翻譯如何巧妙,它都無法將中國的詩原汁原味地翻譯成英文,因為這里有我們的根……”